郭亮生
摘要:在新課標理念下,探索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方法與技巧,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通過教師自身素質的展示,用新穎的教學方式,靈活的教學手段,就能把豐富的歷史知識再現于學生面前,使學生受到感染,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課程標準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00-01
新世紀面對著新課程改革,作為初中歷史學科教育者應該怎樣去做呢?這是值得每一位一線教師思考的問題。目前的教學工作總是提到要緊扣課程標準,圍繞大綱展開教學工作,同時還要體現新課改的理念,這就無形中給教師增加了巨大的壓力。一堂歷史課究竟應該怎樣上才能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優(yōu)勢,才能在45分鐘內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同時又能在以后應試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績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學中的一點感悟:
1.語言關
作為授課教師要注重自已的語言,講一堂好的歷史課,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素質,要使語言精煉、有穿透性,力爭做到幾句話說出之后即能感染學生,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要重視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技巧性,準確嚴謹、精練簡潔、通俗生動、語言幽默、聲情并茂、生動有趣的講述能撥動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聽者樂此不疲。一個合格的教師在不斷鉆研歷史專業(yè)和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yǎng),我們要把歷史講"活"。例如,講圓明園被八國聯軍焚毀時,教師就應使用控訴性的語言和悲憤的語調來講述侵略者的貪婪和無恥,感染學生,使他們對帝國主義的殘暴行徑無比憎恨。著名歷史教育家趙恒烈教授畢生研究歷史教學,他對中學歷史教師的語言表達技能分出了三個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東西能如實表達出來,使學生聽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樣想得清楚、說得明白,能完整地表達思想。第二境界是聲情并茂,使語言、表情、動作配合起來,表達得活靈活現,使之傳神而動聽。第三境界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教師的講述,如帶領學生到了歷史現場,入其境、見其人、聞其聲;選詞有方,文有限而意無窮;點撥著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盡。"我們教師不妨"對號入座",按照這"三個境界"的標準進行自我檢測,明確自己已達到的"境界",而后繼續(xù)努力,向更高"境界"前進。
2.心理關
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階段心理特點是不相同的,這就要求教師學會把握各時期學生的心理變化,調整自己的授課風格來適應學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學工作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結構關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聽后背的教學模式,這就壓制了學生思想的發(fā)揮,也就違背了新課標理念中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了,而是以教師為主體了。那么在新課標要求下我嘗試著構建"讀——講——剖——感——練"五個環(huán)節(jié)的課堂結構,下面介紹一下該課堂結構。
(1)讀:課上在教師的引導下,要求學生利用8-10分鐘閱讀教材,把握歷史課本中的主要內容,也就是通過讀書讓學生總整體上感知全文。
(2)講: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選1-3名學生講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對學生在講述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之處,請其他學生訂正;其中,前兩個環(huán)節(jié)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與表達能力,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現的平臺,真正讓學生變成學習知識的主動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使學生感到我學習我受益,我參與我快樂。
(3)剖:剖析中考的考點,做到教學有針對性,同時要設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感到歷史知識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樂趣的學科,讓學生在一系列的問題中輕松度過,對于積極參與回答問題的同學給予鼓勵(賞識教育),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鞏固知識,如何運用知識,為以后的應試做準備。
(4)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感受所學的知識,對待知識,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識生活化。也就是通過學習歷史事件,讓學生對歷史有所感悟和認識,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史可以使人明智,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達到教育者的最終目的——讓每一位學生思想健康,為國家的建設服務。
(5)練:選擇精題當堂訓練,以達到知識的鞏固。這就要求教師課下要多做題、選精題,學生少做題、做精題,以減輕學生的負擔。
以上的教學符合感性—理解—鞏固—運用的教學過程,同時上面五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體現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充當導演的角色。
4.情感關
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歷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也能彌補現實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學生缺乏"情感",最終也達到了以"情"致"動"的良好效果。
最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不僅要多聽課,多評課,更重要的是要多鉆研,漸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學科思想,去引領學生學習。
總之,有思想的課堂才是有生機的、成功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