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智琴
摘 要: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國家和地區(qū)的教育差異性,對幼兒的自我保護培養(yǎng)的意識不同,導致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不同。本文通過對我國孩子與他國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我調整能力等方面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我國孩子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在分析相關原因的基礎上,提出應吸收國外先進文化觀念、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重視行為實踐等建議,以期增強我國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成為獨立自主、有擔當?shù)囊淮?/p>
關鍵詞: 幼兒教育 自我保護 能力培養(yǎng)
一、問題的提出
《中日夏令營中的較量》,參加夏令營的中國孩子,多半是從學校挑出來的優(yōu)秀學生,而日本的孩子則通過自由報名并交10萬日元就可參加。夏令營時,不住賓館、不游覽名勝古跡,只在草原上過3天。但就是這僅僅的3天,出現(xiàn)了很多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草原上氣候惡劣,中國孩子病倒了,就送去休息,住賓館。有一位日本孩子病了,中方領隊勸他回去,他卻堅定地拒絕了,他認為自己一定可以堅持到底,并且是必須堅持到底。在中方老師為其擔心之余,日本領隊則說:“他還有能力堅持,這是磨煉他的最佳時刻?!痹谙牧顮I中,中國的小朋友往往漫不經心;而日本孩子邊走邊撿,看到紙屑、可樂瓶等廢氣物都撿起裝在塑料袋里并帶回。如此大的差別實在讓人感慨,中國的素質教育為什么會這樣?
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是指3-6歲的兒童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在人的生理素質基礎上,經過教育和培養(yǎng)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正確認識自己和周圍環(huán)境以保護自己身心不受到損害的積極行為,包括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我調整能力。下面我們具體看看中國孩子與其他國家的孩子在自我保護能力方面有多少差距。
二、中外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比較
(一)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較
在我國,我們經??梢栽诠卉嚒ⅠR路上看到家長替孩子背書包的情景。問為什么?無非是“書包重,怕孩子吃不消”之類的回答。在國外,父母絕不會幫孩子做這些,家長都認為,自己的事情就應該自己做。中國孩子則認為,父母幫自己背書包是很自然的事,拒絕爸爸媽媽這一行為孩子不多。試問,中國家長,如果孩子沒有能力承受這小小書包的重量,那么你覺得他還能承受將來社會中的壓力嗎?
令人擔心的是,因從小被爸媽寵溺而長大缺少自理能力的孩子有很多。一位北京某大學的新生,因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而被迫離開夢寐以求的學府,更有孩子讀大學,母親為其照料生活起居而陪讀的。相比國外,我國孩子就遜色多了。如瑞士,青少年從小就注意在生活中的自理,對十六七歲的姑娘來說,幾乎什么家務都會做。造成這樣狀況的原因無非是中國的孩子們從小就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自理能力不是一下子就可以養(yǎng)成的,而是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積累的,因此,應從幼兒期就開始培養(yǎng)自理能力,為其面向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自我防范能力的比較
自我防范是個體對外來危險因素的抵御與防御,它能有效使個體不受外界侵害,是自我保護能力的一方面。筆者以“性教育”為例,看看中外的差別。
目前,我國的幼兒教育尚處于滯后狀態(tài)。在傳統(tǒng)思想中,性教育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父母老師對性的問題往往惜字如金。有幼兒問:“媽媽,為什么男女小朋友撒尿不一樣?”媽媽輕描淡寫地說:“男女有別,長大就知道了。”有幼兒問:“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母親回答:“你像孫悟空一樣,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用這樣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只會使其隱晦不清或持太多幻想。對幼兒進行正確的性教育,關鍵是讓幼兒認識自己身體各部位,并懂得保護身體,從而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如告訴幼兒各個部位被人觸碰的尺度范圍,以防不良分子的侵犯。但往往家長會忽略這方面的問題,導致我國兒童性教育的盲區(qū)。
三、啟示
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培養(yǎng)孩子的觀念與方法,我們應多吸收其中先進的教育觀念,結合我國具體教育環(huán)境,轉化為適合我國孩子的培養(yǎng)方式。
有人認為:孩子的能力是“天生的”,日本父母則通過自身體驗告訴我們: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孩子的能力是在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的,自我保護能力也是如此,并且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在家庭。國外教育觀念告訴我們,要讓孩子記住,在任何時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表示自己的決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照顧好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向關心自己的人表示自己的關心。
許多幼兒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而這恰恰是學會自我保護的先決條件。幼兒好奇心強,對后果的預見性較差,生活經驗較缺乏,這就要求家長和教師時刻有自我保護教育的意識,但往往一些家長過高估計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而忽視對其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國外某所學校,為增強孩子的自護意識,把急救鈴聲作為下課鈴聲,在這種氣氛中感受自我保護意識的重要性。因此,除了幼兒本身要有自護意識外,家長與教師的自護意識也很重要。
時代在飛速發(fā)展,社會對人們提出的要求不斷在變化。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有一立足之地尤為重要。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生存技能技巧,我們呼吁:請還幼兒一片自護的天空,讓孩子從小不斷嘗試鍛煉自己,為最終走向成功,踏入社會,邁出堅實的一步。
參考文獻:
[1]李偉.素質教育在日本[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
[2]葉運生.西方素質教育精華[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