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建芳
摘 要: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學習一直以來是教師推崇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求教師、學生與閱讀文本之間形成有效學習與溝通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形成過程,則需要學生自主思考、理解消化以及融會貫通。
關鍵詞:自主學習策略;閱讀教學;應用
一、當前我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存在的問題
1.教師沒有明確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
不難發(fā)現(xiàn),在當前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學生很多閱讀習慣和知識獲取的源頭并不在高中教材,很多都是由平時的自我閱讀、外部文字刺激以及知識吸收后內(nèi)化而形成的,因此,學生的閱讀學習中自主性成為最重要的因素。但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讓學生被動地進行閱讀學習,忽略了他們的認知能力和閱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浪費了課堂閱讀學習的時間。
2.教師對閱讀教材的選擇不合理
學生的自主閱讀過程是語言知識、語文素養(yǎng)、學習能力不斷積累、升華和提高的過程,因此具有輔助作用的閱讀教材選擇工作非常重要。而當前課程上,由于學生喜好不一,對很多教材的內(nèi)容不感興趣,也就直接導致閱讀教學過程的枯燥感劇增。教師沒有及時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基礎上下功夫,只會導致閱讀教學收效甚微。
3.閱讀教學課堂學生的參與程度不均衡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和網(wǎng)絡化教學的普及,教學課堂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機會增加,交流時間占據(jù)的比例也增大。很多與實踐相關的內(nèi)容需要依靠教師的引導才能進行。但在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學生在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參與度時高時低,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效果。
二、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1.創(chuàng)設適合的情境,營造閱讀教學氛圍
高中語文閱讀的自主學習,除了要滿足學生自身的個體內(nèi)部需求以外,還要求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的閱讀教學情境,從而營造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舒婷的《致橡樹》一課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教學優(yōu)勢,采用網(wǎng)絡課件輔助教學,設置舒緩的背景音樂以及女聲的《致橡樹》朗讀。在這樣的意境創(chuàng)造中,學生們仿佛看到了攀緣的凌霄花、鳴唱的小鳥、清澈的泉水、和煦的日光與春雨中的樹木花草,猶如愛的纏綿一般。閱讀至此,教師設置的音樂要發(fā)生變化,在深情中涌動激昂,配合挺拔的木棉、高大的橡樹、鮮紅的花朵、風雨中的樹枝相互碰撞、相互偎依。一直以來,愛情都是永恒的話題,教師在學生置身情境中時,提問學生:“大家覺得詩人舒婷的愛情觀是什么呢?我們當下又該怎么提倡?”隨后,讓學生自帶感情地研讀整首詩。這樣的教學方法在明確教學課文重點與目標的基礎上,成功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與想象,而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也在思考與探究過程中得到充分發(fā)揮。
2.展開文本對話,進入自主閱讀學習模式
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文本對話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將學生的閱讀學習目標與作者寫作目的進行交流研究,才能深入了解文本內(nèi)涵。高中生受到生活閱歷和經(jīng)驗視野等方面的限制,對很多文章在理解上還不夠深刻,因此在與文本對話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3.提倡個性化方向解讀,鼓勵獨特的想法體驗
自主學習方式有一個非常巨大而明顯的優(yōu)勢,那便是有利于學生形成自身對閱讀文本的了解與獨特的感受,這在當前多元化思想沖擊的社會背景與教學背景下是被大力提倡的。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注意學生在自主學習后對學習知識的總結。通過教材的閱讀、鑒賞與分析,進行自主研究與合作討論,進而升華思想,形成閱讀后的自身體驗。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學生的經(jīng)歷不一、思考的角度也不全相同,所以針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解讀,教師要采用鼓勵的形式表揚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更多個性化思考與解讀中增長智慧。而有一些思考能力較差的學生或許在很多次閱讀后得到的感受十分平常,教師要做好充分引導與挖掘的工作,幫助學生活躍思維,產(chǎn)生新的思考。例如,在閱讀《項鏈》以后,人們往往看到的是主人公的虛榮心和拜金主義,那么再進入深入挖掘和獨特思索,又能得出命運不可知性等想法體驗。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策略,是學生自主探索、自主思考、提高能力、全面發(fā)展的過程,這種教學形式有助于開發(fā)學生的閱讀學習潛能,全方位提高閱讀能力。隨著社會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教學課堂上的自主性學習方式逐漸成為最重要的學生學習模式。順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的潮流,也將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價值與作用。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第三中學南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