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城市學院音樂學院 陳纓
聲樂教學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調控與訓練
蘭州城市學院音樂學院 陳纓
唱歌的藝術手段主要是通過聲音、感情以及動作展示出來的,在唱歌過程中,熟練地唱歌技術和充分的感情是必要的條件,但是唱歌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演唱者調整全身的器官以及身體的各部分動作。相比較而言,影響唱歌的主要因素是演唱者對自身心理的控制能力。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探究歌唱者心理調控的有效措施,能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聲樂教學 歌唱 心理因素 調控與訓練
聲樂作為一門綜合藝術,主要是借助人的思想感情,然后借助聲學的各種技能和方式。在演唱過程中,一首歌曲的好壞,不但與歌唱者的技術和生理有關,而且還依賴歌唱者的心理素質。聲樂是通過人體器官表現(xiàn)出來的,他發(fā)出聲音的好壞與演唱者的心情、氣質、文化素養(yǎng)以及心態(tài)變化息息相關。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只有將自己的心理情緒調整好,技術掌握得當,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自己的演唱水平。由此可見,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在歌唱藝術中,學生的心理調控能力和訓練是多么的重要,同時它也是聲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將兩者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完成聲樂的藝術創(chuàng)作。
人的心理表現(xiàn)通過行為展示,它總是以各種形式來反應世界上存在的事物及其關聯(lián)。因此,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客觀的認識觀點不僅可以看出事物的屬性、特點及其關系,還能產(chǎn)生對事物的態(tài)度,引起人對事物的主觀看法,這也是心理情緒和感情的引線。情緒和感情對于人類的教學活動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表現(xiàn):首先是動力作用,是指人類的情感或者情緒能夠改變人在行為活動上的作用;其次是調節(jié)作用,主要是指情緒或者情感能夠激發(fā)人類活動,情緒和情感也能調整人類的心理活動,根據(jù)外界的變化來適時調整情緒和情感,使心理活動展現(xiàn)出不同的表現(xiàn);然后是信號作用,情緒和情感引發(fā)的心理活動借助人的表情將對各種事物的看法傳遞給別人;最后是感染作用,主要是指個人的情感或者情緒引起他人的心理活動。
在生活中,音樂是最有感情的藝術活動,借助聲音傳遞情感,以情感來感化他人,就像美學家叔本華所說,“音樂和其他藝術不一樣,其他藝術是根據(jù)觀念轉變而來,但是觀念只不過是人意志的體現(xiàn)而已”,而音樂不只是意志的體現(xiàn),這就是為何音樂能夠深入人心的原因了。叔本華作為音樂的禪師,也揭示了音樂與感情之間的關系。對于每一個學習音樂或者是從事音樂活動的人來講,豐富的情感是必備的心理素質,音樂中,情感和情緒始終貫串在其中。教師應用中只有掌握好其中的關系,才能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熱愛的積極心理,進而形成音樂演唱技能,在學習中感受到聲樂帶來的樂趣。
唱歌中的表象主要是指學生在生活中對人或者事物在頭腦中形成的映像。歌唱或者發(fā)生的表象是演唱者的一種心理活動,是根據(jù)之前對過去的人或者事物在頭腦中形成的印象。在聲樂教學中,若想要學生的表象完全展示出來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是在生活和教學中重視學生實踐活動,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觀察周圍一切與之相關的現(xiàn)象,以此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在演唱或者發(fā)聲訓練的時候有章可循;其次是演唱或者發(fā)聲的表象,需要以感知作為基礎,所以就要強化學生在生活中對人或者事物的感知能力,這也是提升表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最后是演唱表象的發(fā)展時期,主要就是將無意的表象產(chǎn)生后過渡到有意指引的表象中來。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發(fā)生的訓練要及時掌握各種表象,并有效培養(yǎng)學生識辨表象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對學生歌唱進行有效的指導,讓他們能進入演唱所涉及的事物和情境角色當中,并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勤加練習,進而使他們在表象中表演得能更豐富、更全面。
聲樂又被稱作是聽覺藝術,與人們對歌聲中產(chǎn)生的情感都有所關聯(lián)。知覺和感覺是一樣的,都是人感官器官對事物的直接反應,但這并不是局限于對個別事物的反應,而是對事物的共性、個性的整體反應,知覺是感覺的一種深化,只有通過知覺,我們才能對事物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
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唱歌和發(fā)聲的認識是不同的,兩者最后匯集于一體。一方面是學生分析和辨別唱歌和發(fā)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學生之間的對唱和發(fā)生的整體能力,這就形成了演唱。演唱的要求更高,主要是針對呼吸、吐字以及情緒的表現(xiàn)和動作的綜合表演。演唱知覺的出現(xiàn),是學生對演唱的反應,相比于發(fā)聲是更進一步的感覺。這也是演唱者在發(fā)聲基礎上更高層次的認識。也是演唱者一種高水平演唱的體現(xiàn)。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借助知覺來幫助學生整體掌控歌曲的歌唱。例如借助距離的知覺,讓學生從心里感受呼吸位置到發(fā)聲位置、共鳴位置的距離,為呼吸、發(fā)聲以及共鳴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借助時間知覺,讓學生在歌唱旋律歌曲的時候,能有效掌控延音節(jié)拍的時值和各種復雜的節(jié)奏;借助運動知覺,讓學生感受氣息和聲音在體內流動時產(chǎn)生的運動,以此來調整氣息和聲音的流動,體現(xiàn)音樂自身特有的美感;根據(jù)方位的知覺來掌握共鳴的前、后、上、下方位以及移動的前、后方向,調整共鳴位置;根據(jù)形狀的知覺來對聲音進行形狀模擬建立,例如“垂直”與“筒狀”感覺等。這些知覺都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一種掌握,學生通過掌控和訓練,能夠在演唱中表現(xiàn)得更加優(yōu)秀。
不同的演唱者可以將同一首歌用不同的方式演唱,這個沒有具體的限制標準,因為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對一首歌的藝術理解不同。在演唱藝術界中,鼓勵演唱者個性的表現(xiàn),這也是每一個演唱者所追求的成功表演。藝術需要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個性演唱也是調整和訓練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方式。
學生演唱的聲音是學生特有的個性表現(xiàn)。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個性演唱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這種個性的演唱方式并不是每個演唱者都具備的,尤其對于并未掌握好唱歌要領的學生來講,聲樂教師在教學中及時地進行聲樂歌唱訓練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是學生在唱歌過程中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表現(xiàn)。因此,聲樂教師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調整和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追求心里所想。因為唱歌是學生一種能力的表現(xiàn)方式,受到自發(fā)性的推動。當學生在心情愉悅的時候,他們的嗓音也處于最好的狀態(tài),因此愉悅的學習態(tài)度相比枯燥的教學技巧更能讓學生接受,學生在心情愉悅的狀態(tài)下發(fā)聲。在教學中,聲樂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從心理上建立正確的歌唱思想,確保歌唱時候狀態(tài)最佳,能展示自己的個性特點。
意志的堅韌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事情堅持,并具有百折不撓的心理狀態(tài)。如果說自制力是克服自己心理活動的意志活動,那么,堅韌的行動就是克服一切障礙的有效方式。在聲樂學習中,學生也有困難,有主觀層面的,也有客觀層面的。主觀層面的困難就是心理的各種困惑,主要包含對事物的認識以及情感等,客觀層面上的困難則是外界的阻礙之力,這兩種層面的困難嚴重阻礙學生積極心理影響的形成。學習聲樂的學生,從基礎學習到之后的成名,這個過程都有意志力的伴隨,并依靠意志力進行學習和練習,學生依靠堅韌的意志力來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情緒是影響意志活動的主要因素,但是,意志卻能夠克服一切學習困難,不論是外界的還是心理的。
歌唱者在演唱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對聲音進行抑制的現(xiàn)象,這是演唱者為了掩飾其緊張的心理所表現(xiàn)出來的,也是一種情感的表達,這種表現(xiàn)是對自己演唱行為產(chǎn)生不滿或者不肯定的緊張。歌唱者的緊張心理會在唱歌過程中使嗓音通道緊張、僵硬,進而無法正常發(fā)聲。聲音訓練的時候應該排除各種干擾和發(fā)展發(fā)聲肌系的正確防調,在唱歌過程中學生的很多發(fā)聲缺陷都是因為不足和通道的干擾導致的,主要體現(xiàn)在氣息不足、帶氣的音(氣音)、破音、蠻力或拉緊的聲音、音不準、鼻音、缺乏共鳴、缺乏泛音(白聲)、抖音、喉音、虛弱的聲音和夸張的吐字等方面。在學生發(fā)聲訓練過程中要糾正學生的這些不足,將學生的聲音調整到一種自然狀態(tài)中。當沒有這種緊張心理存在時,學生便可以唱出悅耳的歌曲了。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去面對這些干擾,正確矯正軟弱的肌肉和放松緊張的肌肉,正確的呼吸動作能有效緩解學生的緊張心理,它是根據(jù)發(fā)聲器官,進行發(fā)聲。呼吸是有效糾正局部緊張和改正錯誤的肌肉狀態(tài)的有效方法。例如在緊張的時候,進行5~8分鐘的深呼吸來調整自己的緊張心理,當發(fā)聲器官收緊時候,放下下顎抬起胸部等都是有效的解除方式。
在聲樂教學中,學生一般都是在琴房上課,學生的學習空間小,和歌唱表演場所相比顯得地方很狹小,這種反差會使的學生在歌唱表演的時候產(chǎn)生心理障礙,而怯場是學生在大型演唱中的典型心理活動表現(xiàn)。所以,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表演場地的訓練,讓學生能適應各種場地表演。對學生場地歌唱的訓練,首先能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表演的場地,適應大場合表演,感受音響的影響力;其次是這樣的大場地訓練學生,能使學生從心理上接受較大的表演空間和復雜的表演環(huán)境,能有效克服歌唱表演過程中的很多不利因素,學生從心理上適應這種環(huán)境。就好像魯迅在嘈雜的大街上看書一樣,訓練有素的心理狀態(tài)就和沒有干擾是一樣的。
總而言之,在聲樂教學中,心理活動的變化對于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有所體現(xiàn)。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學生向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這對于提升教學質量也有很大的益處。所以,聲樂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心理活動對教學質量的影響,在教學活動中,采用有效的手段對學生的心理活動進行積極的調整,有效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進而實現(xiàn)聲樂教學的教學目標。
[1]沈金華、宗莉加.聲樂表演中的不良心理素質成因及矯正[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2):17-19
[2]賀星.聲樂教學中的心理調適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07.(09):86-88
[3]付莉.聲樂教學中的學生歌唱心理探討[J].藝術科技.2015.(05):43-45
[4]苗剛.試談學生歌唱心理的階段性表現(xiàn)與解決之道[J].音樂大觀.2014.(08):74-76
[5]廖凌.影響良好歌唱心理的因素分析[J].黃河之聲.2012.(16):154-156
[6]張遼艷.如何培養(yǎng)正確的歌唱心理[J].藝海.2011.(0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