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利紅
【摘要】新課標要求義務教育要面向一切學生,針對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因材施教是小學教師應該思考研究的教學重點。在新的社會背景下,如何縮小城鄉(xiāng)教育水平差異,實現(xiàn)對農村小學中后進生的轉化,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文主要對農村中小學語文后進生的成因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轉化策略。
【關鍵詞】后進生 成因 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4-0158-01
義務教育中小學語文學科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這一時期獲得的語文知識,對學生今后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將會產生重大影響。在農村小學中,學生的后進生的人數(shù)比例較大。因此在農村小學教學中抓好語文后進學生的轉化工作尤為重要。
下面就本人結合自身教育實踐,在如何轉化后進生工作方面進行淺析:
一、農村小學后進生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
農村學生家長的文化素質普遍要比城區(qū)的家長低,他們對稍高年級的題目,自己也難以解答,更談不上有效的輔導了。另外有些家長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學生學習是老師的事,家長只需要負責孩子吃飽穿暖,因而他們一年四季忙于農事或外出打工,無心顧及自己孩子的學習,使自己的孩子養(yǎng)成了松散的學習習慣。此外單親家庭子女日益增多,這些孩子缺乏家庭溫暖,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使他們對學習和追求上進方面都失去了勇氣和信心。
2.學校教育因素
農村小學由于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與城里的學校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從而導致農村小學生源的質量要比城里學校差的不良局面。
3.學生自身因素
學生自身沒有端正好學習態(tài)度,沒有養(yǎng)成起吃苦的精神,對學校的教育和家長的循循善誘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對立情緒,上課不專心,沒有興趣參與課堂互動。有的學生上課經常性地走神,做小動作,不懂也不向老師請教,長期對舊知識的“欠賬太多”,造成知識、能力上的斷層,對新知識無法理解。
4.教師因素
農村學校有的老師教學方法呆板,教學手段簡單、落后,使學生感到學習枯燥無味,缺乏興趣。還有一部分老師比較嚴厲,對學生要求過于嚴格,批評多于表揚,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學習成績每況愈下。
二、語文后進生的學習轉化策略
1.找準成因,建立學生檔案
由于“后進學生”的形成是多種多樣的,即:有的由于家長素質低又沒時間管教;學生調皮貪玩、懶惰不求上進,對舊知識的“欠賬太多”,造成知識、能力上的斷層,對新知識無法理解;有的由于是智力較一般學生低、接受能力差,自卑感比較嚴重;有的由于是單親家庭缺少親情和關愛,體質差,缺課多,學習又不努力。因此,每次接受新班后要及時調查摸底,建立個人檔案,對于語文后進生的成因和已有的語文知識水平進行備案,便于因材施教。
2.降低要求,培養(yǎng)自信心
對后進生要逐步提高,考慮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文化基礎等,不能操之過急。對后進生的轉化目標和期望,要切合個人的實際和特點,使他們“跳一跳,摸得著”,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進。只要在原有基礎上有一點進步就及時表揚。對于學習主動性差的同學如自己主動來問問題及時給以鼓勵,慢慢地提高后進生的學習主動性。對于學習習慣差的同學按時完成作業(yè)或提前預習等都可以在課前提出表揚。對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學制定分層學習目標。
3.家校合力解困
后進生的形成往往和其家庭背景有一定關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學習習慣培養(yǎng)等,都與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家庭因素對后進生的影響很大,有些父母把他們的責任僅僅定位在管好孩子的吃和穿,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學校和社會。當?shù)弥优煽儾顣r,教育方法粗暴簡單打罵一頓。一般后進生的家長都不大原意參加家長會,認為子女成績差自己沒有面子,不想面對老師和其他家長。針對這種情況我首先逐個與家長電話聯(lián)系溝通、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學生,對他們的性格、學情等進行細致的分析,制定補習和提高的方案,并提出家長在家應配合老師所做的具體工作。其次我保證在家長會上不報成績,適當請幾位家長談談教育子女進步的方法。同時利用家校通每天通知家長當天學生的家庭作業(yè),隨時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學生有進步了及時報給家長,給家長和學生以鼓勵。學生情緒或學習狀態(tài)出現(xiàn)波動也要及時和家長一起想辦法。
4.小組學習,提高學習積極性
后進生都缺乏競爭意識:抱著我反正不會做,反正我的成績就那樣,再怎么也比不上成績好的同學的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不愿意去認真學習、完成作業(yè)。所以我就把班里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每個小組都是一個小集體,這樣為了爭奪榮譽各小組程度好的同學都主動幫助這些后進生,后進生們也為了不拖小組后腿紛紛你追我趕。這樣不同程度的學生都齊心協(xié)力,提高了班級的整體水平。
5.耐心輔導,堅持不懈
后進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轉化工作也不是一兩天、一個月能完成的。他們自學能力差,長期對舊知識的“欠賬太多”,造成知識、能力上的斷層,對新知識無法接受,所以教師必須耐心引導。后進生回答問題一般不完整,老師應注意多加提示,引導他們完整地回答問題,從而逐漸提高學生自信度。練習中多巡視提示,以讓他們能以較快的速度完成作業(yè),分組討論時教師應到差生組里進行指導,小組匯報時也讓他們參與,逐漸樹立他們在同學中的平等地位。對于后進生要有意識地讓他們回答一些較易的題目,培養(yǎng)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嘗到甜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的。他們記憶力差,理解和記住知識所花的時間,要比大多數(shù)普通學生要多得多。因為他們的記憶往往屬于機械記憶,死記硬背,沒有去理解,頭天學過的東西第二天就忘了,教師必須多次反復去回顧復習。鼓勵讓學優(yōu)生自愿與學困生結成“一幫一”對子,利用活動課或課下時間進行作業(yè)輔導。
6.善待后進生,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教師要將小學語文課堂形式多樣化,舉辦誦讀比賽、故事課堂,或者在寫作課上讓學生先體驗在寫作,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增強課堂趣味性,增長農村學生見識。對后進生的知識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對他們的作業(yè)進行面批面改,這樣可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要耐心并且細心地關注后進生的點滴變化,走進后進生的心靈,去感化并轉化他們。
無論怎樣說,我認為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比普通學生情感更脆弱,情緒更容易波動,他們的不自信是直接阻礙他們進步和發(fā)揮潛能的內因。教師要把握他們這些思想和心理特點,及時給予關懷,疏導和撫慰,穩(wěn)定他們的情緒。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7
[2]教育部.《義務教育學科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