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媚
【關鍵詞】切入點 語感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A-0029-01
語感是學生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對語言文字分析、理解、體會、吸收全過程的高度濃縮。學生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有助于為提高閱讀及文化水平奠定基礎。以下,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策略。
一、有感情地朗讀,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深刻性
朗讀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對小學生進行語感培養(yǎng)時,如果缺乏學生的朗讀品味,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則停留在閱讀淺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語句反復朗讀品味,加深學生對語言的感知力。如在教學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廬山的云霧》一課時,由于課文是一篇寫景類文章,語句優(yōu)美、引人入勝,值得學生欣賞與品味,尤其是文中對廬山云霧的描寫別有韻味:“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隨風飄蕩的……轉(zhuǎn)眼間就變成了……明明……還……又變成了……”在教學這段話時,筆者主要采取在朗讀中品味感受的教學方法,抓住這段話中的“剛剛、轉(zhuǎn)眼、明明、還、又”等幾個詞語,引導學生仔細朗讀品味,讓學生說說在朗讀這段話時應當用上什么樣的語速來朗讀。這樣一來,學生在反復揣摩中感受到了應當讀得快一點,朗讀的語氣要富有變化等。學生在朗讀揣摩中體會語言,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更加真切、深刻。
二、斟酌品味詞句,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敏銳性
語文課本中的一些詞語用得很精妙,教師要引導學生采取比較辨析的方法,用換詞、刪詞等方式引導學生斟酌比較,提高學生對詞語、句子的感知能力,體會具體詞語或者句子的差別。如在教學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哪吒鬧?!芬徽n時,課文充分表現(xiàn)了哪吒的機智勇敢、愛憎分明,誓為百姓除害的精神。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讀完全文以后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吒的機靈勇敢。關于這一點,文章在描寫過程中也展現(xiàn)得極為細致具體:“小哪吒可機靈啦,身子一閃,躲過了……向夜叉扔去?!睘榱耸箤W生感受語言表達的準確生動、具體形象,筆者抓住文中“一閃”這個詞語讓學生進行品味,想一想“一閃”還可以換成哪些詞語。學生們紛紛發(fā)表見解,如“一動”“一躲”“一移”……筆者再讓學生用上這些詞語與“一閃”做比較,想一想哪個詞語用得好,好在哪里。這樣一來,學生在比較辨析中真切感受到了“一閃”更能突出哪吒的機靈、可愛,也更富有童趣。這樣教學,使學生對詞語的感知更準確,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語感的敏銳性。
三、緊密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豐富性
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生對語言的積累與運用,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用自己積累的語言描述有趣的生活現(xiàn)象。教師在課堂上要給足學生積累與運用語言的時間,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把語言訓練抓實、抓好,使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真正落實到語言文字的運用上,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了課文的語言表達方式,習得語言。如在教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只揀兒童多處行》一課時,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對,就是開得旺!只要管理得好,適時地給它澆水……別人看著也快樂。”當教師詢問學生有什么感受或想法時,學生只是簡單地說這段話主要描寫了海棠花開得旺,說明學生對這段話的感知并不深刻。為了使學生獲得對文本語言的深刻感受,筆者這樣啟發(fā)學生:“你覺得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兒童)請你再讀讀這段話,想一想,如果你也置身于這樣的一處公園里,你會有什么感受?”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發(fā)散思維,表達自己的聯(lián)想:“既然寫的是兒童,為什么還寫花呢?這兩者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學生從文本中品味語言、感知語言的獨立性,充分挖掘了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將語感訓練同他們對生活的觀察、體驗聯(lián)系起來,學生對文本語言有了更進一步的感知,促進了學生語感的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語感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講究有效的語感訓練方法,找準學生語感培養(yǎng)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反復品味、揣摩,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