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文彬
摘 要:本文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結合作者的訓練實踐設計了對比實驗,以驗證背心負重訓練對100米、跳遠和跨欄項目的成績影響;利用配對T檢驗和獨立樣本T檢驗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背心負重訓練對成績有顯著提高,并簡要分析背心負重的優(yōu)點,同時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背心負重 中職學生 成績影響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在100米、跳遠和跨欄的訓練中,快速力量素質的訓練是很重要的一個訓練內容。平時訓練很多都是利用自重的訓練,對于肌肉刺激的效果也不是很到位,訓練效果不明顯,即使訓練做到力竭也達不到力量訓練的要求。為了強化刺激,加大強度,很多教練采用了負重的訓練方法,負重訓練的優(yōu)點是能更好地刺激肌肉神經,讓超量恢復的效果更好,但是負重并不是所有項目都適用,甚至有些項目采用了負重之后,會適得其反。鑒于此,本研究就是通過對比實驗,分析背心負重訓練方法對于100米、跳遠和跨欄這三個項目成績的影響,明確背心負重訓練是否可以應用于這些項目,簡要分析其優(yōu)點和注意事項,以期為廣大教練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臺州市椒江區(qū)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田徑訓練隊共20人,其中年齡為17±2歲,身高173±26厘米,體重64±7.2千克。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中國知網的相關文章,對涉及負重的文章進行歸納整理,同時也查閱了關于100米、跳遠、跨欄項目訓練的文章,借閱了運動訓練學的書籍,并對所查閱的資料書籍進行分析總結。
(2)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運用spss軟件對實驗前后收集的數(shù)據進行對比分析,主要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T檢驗。
(3)實驗法。把實驗對象按照成績、性別、訓練年限、身高、體重進行平行分組,一組按照傳統(tǒng)的訓練方法作為對照組,一組利用背心負重作為實驗組。
實驗時間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在進行常規(guī)訓練動作時進行背心負重。負重重量開始為體重的10%~13%,在負重訓練時,一定要保證動作的正確性。對照組和實驗組在訓練手段、練習的組數(shù)、次數(shù)、組間間隔等方面力求基本相同。在實驗前先采集兩組的原始數(shù)據,經過12周的訓練后,采集實驗后數(shù)據。
二、結果與分析
統(tǒng)計學中通常P小于0.05代表有顯著差異,P小于0.01代表差異非常顯著。由表1可以看出,對照組和實驗組在實驗前測試的三項成績均無顯著差異。在經過12周的訓練后,由表2可以看出100米實驗兩組對比的P值是0.04,小于0.05,說明對照組和實驗組有顯著差異;跳遠項目在試驗后兩個組別的對比P值為0.02,小于0.01,說明有差異;跨欄項目試驗后兩組成績對比,P值為0.03,小于0.05,有顯著差異。由此可見,在試驗后,實驗組成績明顯好于對照組,也就是說背心負重訓練效果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訓練方法。分析表3可以看出,實驗組實驗前后成績三個項目的P值均小于0.05,說明背心負重訓練可以有效提高100米、跳遠和跨欄項目的成績。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通過對比實驗發(fā)現(xiàn)背心負重訓練能有效提高100米、跳遠、跨欄項目的成績,而且成績提高較為顯著,說明以后這幾個項目的訓練可以采用背心負重訓練法。
通過對比實驗發(fā)現(xiàn),用體重的10%左右的背心負重訓練比傳統(tǒng)訓練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成績,背心負重訓練法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快速力量訓練方法。
2.建議
負重訓練的重量也會因不同項目和不同個體而有變化,這需要教練員多觀察,多總結經驗。如何計算出最適宜負重重量,需要進一步研究。負重訓練往往會使訓練動作變形,所以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一定要嚴格要求,合理間歇,避免動作變形,使訓練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1]韋啟旺.力量訓練方法的改變與短跑成績的提高[J].體育文化導刊,2003(6).
[2]張久利.穿負重背心及踝負重訓練對跑跳類項群項目成績影響的實驗研究[J].唐山學院學報,2006(10).
(作者單位:臺州市椒江區(qū)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