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彥榮(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 712100)
?
高校實施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模式研究①
羅彥榮
(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 712100)
摘 要:文章立足于高校體育教學現(xiàn)狀,主要分析了“高校實施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模式的策略”?!熬銟凡啃汀斌w育教學模式是高校中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采用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較好地發(fā)揮學生學習體育的主觀能動性,兼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提高高校運動技術水平。由于實施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模式具備諸多優(yōu)越性,如: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體育意識,有利于保持體育教學和課余鍛煉的連貫性和統(tǒng)一性,有利于把大學生的體育教育過程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過程,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等,它必將成為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模式。
關鍵詞:高校 俱樂部 體育教學 教學模式 問題 策略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關乎著國家的未來,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不僅僅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其身體素質方面的健康發(fā)展更為重要,因此體育課程受到了廣大師生關注,并且體育理論工作者和體育教師不斷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故文章就高校實施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模式進行簡要的探討。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對人才的新要求,良好的身體素質得到了越來越人的關注,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學校也為此加強了體育教學工作的建設,并且取得了不容小覷的成果,如體育器材的普及、體育課程的運行保證上等。但從整體上看,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工作中還存在較大的問題,如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較低興奮度不高、體育教師的教學總體水平偏低、高校體育課程的安排不科學、不合理等,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在短時間由人員的安排解決處理的,但高校體育教學在教學模式上存在的問題不僅大而且不容易改正,因為絕大多數(shù)現(xiàn)行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還是無法擺脫技術型教學模式、競技型體育教學模式以及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再加上受到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雖然使學生學到了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但阻礙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因此,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就要改革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出適合我國體育教學實際,便于操作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
“俱樂部”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可以進行社會、政治、文化和文體活動的活動團體和活動場所。俱樂部型的體育教學模式在通俗意義上是指用俱樂部的活動性質進行高校日常的體育教學,詳細地說,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由學生選擇上課的時間、內容以及考試項目等,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模式不僅注重學生體育能力的提高,還注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使教師由原來體育課程的主授者轉變成為體育課程的組織者和輔導者。不僅如此,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模式還使學生從體育課程的被動者變?yōu)橹鲃诱?使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的體育項目、自主地進行體育練習和自我評價,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使學生都能有喜愛的體育項目并且能掌握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的技巧,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此外,俱樂部型的體育教學模式在體育課程的進行中采取教師針對某一體育項目專門授課、學生根據(jù)自身的愛好自由選擇專項的體育課程形式,形成集知識、健康、興趣、鍛煉等于一體的多功能性的體育教學模式,以便促進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從而使學生從中受益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終身體育的意識。
3.1 可以延長高校體育課程
我國大多數(shù)高校在體育課程的安排中把體育課程安排為兩年四學期,這就使得高校學生在校期間有一半的時間不能進行體育課程,但俱樂部型的體育教學模式可通過高校體育俱樂部的設置來突破高校教學計劃中體育課時安排不足的局面,從而把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學覆蓋到高等教育的全過程,把大學體育教學覆蓋到高等教育的全過程,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體育課程以使自己的體育能力得到提高并掌握必要的運動技能。
3.2 有利于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隨著經濟收入的增加和人們健康意識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注重身體鍛煉以使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作為走在時代前沿的高校學生自然也將重視體育鍛煉作為一種流行的時尚方式。在高校采取俱樂部型的體育教學模式是符合高校學生心理的。高校學生采取俱樂部的形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體育課程項目,根
據(jù)自身的時間和身體素質等因素制定適合自己的體育課程安排,使學生都能掌握一項體育鍛煉項目,在體育課程的進行中逐漸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意識,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意識。
3.3 有利于高校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的提升
在高校采取體育俱樂部型教學模式,就可在體育俱樂部內開展有計劃、有目的的專項體育課程,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此外,高校體育俱樂部內部可以開展各式各樣的競爭性活動,使學生在不斷的競技中磨練自己的體育運動技能,從而促進高校學生運動技術的提高,如高校之間相同的體育俱樂部可以進行友誼賽,使雙方的學生在比賽競爭中逐漸提升運動技術水平。
總而言之,俱樂部型的體育教學模式是從事體育教學工作的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出的適合我國高校體育教學開展和發(fā)展的最新理論成果,因此高校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正確、科學地運用俱樂部型的體育教學模式,以提高高校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和體育運動技能,促進我國高校體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常志利.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運行的保障系統(tǒng)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5):76-78.
[2]郭妍妍.高校瑜伽課程俱樂部教學模式初探[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4):129-130.
[3]王璽.高?;@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開展與實施[J].武魂,2013 (12):124,160.
[4]朱杰.“俱樂部”與“三基型”模式在民辦獨立院校網球教學中的比較[J].體育科技,2015(1):142-144.
作者簡介:①羅彥榮(1972,5—),男,陜西淳化人,碩士,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5.085
中圖分類號:G807.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b)-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