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寰
摘 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在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培養(yǎng)上具有重要作用。小學數學課程學習是學生步入數學殿堂的基礎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學有效性十分重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引入這一學習方法,進一步實現教學有效性。本文就以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可行性進行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可行性
小組合作學習中強調學生主體性的體現,與當前新課標要求恰好相符。這一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對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師還需認清這一學習方法在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方面的可行性,從而積極運用,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一、以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可行性體現
1.消除學生倦怠感
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知識邏輯性更強,在課堂講解中也更顯得乏味,學生面對單調的數字,重復思考運算,很容易產生倦怠感。同時,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單一講解的方式也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且被動性較強,導致其學習效率較低。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學習,通過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下獲得數學知識,使學生倦怠感得以消除,從而提升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例如在“四則運算”的學習中,小學生在反復運算中感到十分疲憊、厭倦,而通過小組合作開展這一運算在生活中的運用實例討論,則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其主動投入到合作學習中,消除倦怠感,獲得學習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2.拓展學生解題思路
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目標,就是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思維和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問題思考、解決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小學階段的問題答案都相對簡單,一般十分統(tǒng)一、標準,但是解題方法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小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也是教師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則能夠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實現解題思路的拓展,豐富其解題方法,激活學生數學思維,對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較強可行性。
例如在“認識物體”的學習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不同的物品,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一些小組會按照物品的功能進行分類,如食品、玩具、學習用品等,一些小組則會按照物品的材料進行分類,例如塑料的、金屬制品、毛絨制品等,一些小組也會根據物品的形狀進行分類,例如正方體、球體等。通過小組合作形式,學生能夠看到不同小組所采用的不同分類方式,從而從更加全面的角度看待問題,得到解題思路的進一步拓展,并逐漸形成開放性的解題思維,實現高效學習,促進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自制力較弱,自學能力較差,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也經常會出現一些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在課后更是很少有學生能夠在教師和家長的監(jiān)督以外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以調動,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十分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獲得學習效果的提升,并進一步推進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認識圖形”的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課后共同利用不同的圖形制作拼貼作品,小學生本身對手工實踐十分感興趣,且在同學之間的相互督促下,能夠積極主動的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實現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增強。
二、以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可行性對策
1.結合學生特點分組
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時,教師還需結合學生學習能力、性格、興趣愛好等特點進行科學分組,從而確?;拥挠行浴7纸M時應遵循求同存異的原則,保證每一小組的實力基本相同,而每個小組內成員的特點各具特色,以平衡小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同時,教師也應為組內成員設置不同職務,例如小組長、匯報員、記錄員等,使組內每位成員都有自身的職務,提升其責任感。并要求組內成員每隔一天或是幾天定期輪換一次職務,使學生能夠體驗到不同職務的工作,在小學數學課堂學習中,獲得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培養(yǎng),并有效避免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難以融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促進組內成員共同發(fā)展。
2.設置多樣化小組合作活動
一些教師雖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積極引入了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但是在運用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認為只要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展開學習,便是完成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而實質上,小組合作學習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形式予以開展,教師應為學生設置豐富的合作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興趣,實現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三角形穩(wěn)定性”方面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分發(fā)一些小棒材料,請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這些材料制作不同的三角形,并將三角形拼接成漂亮的房子。這種類似手工游戲的合作學習方式深受小學生喜愛,學生合作學習熱情能夠得到充分激發(fā)。在合作任務完成后,教師再引出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知識,讓學生在嘗試運用小棒組成矩形與三角形進行對比,便能夠使學生在體驗中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的認識。
3.采取小組評比方式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中,小學數學教師也應采取小組評比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績比拼。例如設置小組數學成績進步榜、小組競賽比拼等,使學生意識到所在的小組為一個整體,提升其集體榮譽感、責任感和團結協作意識,從而為了提高小組整體成績而不斷努力學習,在良性競爭中實現所有學生學習效果的共同提升。
三、結語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夠消除學生的學習倦怠感,拓展學生解題思路,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因而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小學數學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特點合理劃分合作小組,設置多樣化的小組合作活動,通過小組評比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最終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提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金玲玲.探究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4,7(28):57-58.
[2]紀振輝.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9(9):224-225.
[3]蔡淑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qū)與對策[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5(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