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賤茍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以及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的加快,使許多孩子處于無人監(jiān)管或隔代監(jiān)管的“真空”狀態(tài),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留守學生”隊伍?!傲羰貙W生”的大量存在,因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引發(fā)了諸多的社會問題,其現狀分析如下:
一、缺乏父母關愛,人格扭曲
農村學生的父母大量外出務工造就了目前初中留守學生在青春期的成長中,既與父母長期分離,缺少關愛,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養(yǎng)教育為主,又因為初中生的情感、性格正處于明顯的轉折期,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了人格扭曲的隱患,致使大多數留守學生軟弱無助,自卑封閉、寂寞空虛、逆反心理嚴重,情緒異常,對老師、同學甚至親人產生了隔膜感。
二、隔代監(jiān)護,學習情況不佳
“留守學生”大部分與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撫養(yǎng),他們往往只求物質、生活上全方位的滿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與引導。他們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很差逃學、曠課,甚至沾染打架、賭博、酗酒、泡網吧等不良習氣。由于存在難以抹平的“代溝”, 教育管理吃力,大多數留守學生的違法違紀現象較常見。
三、問題嚴重,道德不明確
處于身心發(fā)展關鍵時期的農村初中留守學生,自控能力較差,農村社會風氣的不佳,使得他們道德觀和價值觀念模糊。對于讀書的意義認識不深刻,甚至會厭學,產生讀書無用的錯誤思想。
從以上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出,留守學生的教育形勢是十分緊迫的。留守學生家庭大多數是父母與子女長期分離,造成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感情溝通,極易造成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偏差,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另外,農村學校對留守學生不夠重視,沒有充分關愛他們和幫助他們,讓留守學生無法感受學校教育的溫暖和教育的公平性,從而讓他們覺得學習是無用的,只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打擊了留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一些留守學生的教育出現問題。
留守學生的出現是由于人口流動和城鎮(zhèn)化進程造成的,如何來教育留守學生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想方設法給予留守學生以“心靈良方”。
(一)強化溝通機制,營造良好氛圍
農村留守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是缺乏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外出父母要經常與自己孩子的老師和學校取得聯系并溝通,實現家校聯管,掌握孩子的新動態(tài),隨時了解子女的學習和發(fā)展狀況,并及時地進行引導和教育。學校要為留守學生搭建一個健康發(fā)展平臺,經常性地和學生進行交流,班主任要更多的重視留守學生的師生感情,以師情彌補學生缺失的親情,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此同時,加強留守學生之間的相互的情感和思想交流,讓他們的情感有所依托。
(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學校自身就是教育宣傳的陣地,以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幫助留守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他們樹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鼓勵他們在學習生活中不怕困難努力學生,誠實為人。教師在這里應該做留守學生的朋友,充分尊重留守學生,用真誠的心和他們交流,對每一名學生一視同仁,引導他們樹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讓他們樹立起自主學習和生活的信心。另外,學校要做好留守學生的管理教育,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實施幫扶管理教育,召開家長會,經常與家長溝通。
(三)引導留守學生慎重交友
現在的網絡文化泛濫,對留守學生的影響特別大,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這種特殊的監(jiān)管環(huán)境,留守學生容易感染不良社會陋習。所以,我們要引導他們慎重交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真心實意,以防學生與有惡習和品德敗壞的人交朋友。
(四)使留守學生學會感恩
當前,許多教師開始重視農村留守學生的感恩教育,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積極地尋找留守學生感恩教育的方法并進行推廣,讓每一個農村留守學生都能夠學會感恩。我們通過教育他們感恩父母開始逐漸學會關心身邊的同學,關心生活中的事物,培養(yǎng)留守學生對自己負責、對父母負責和對社會負責的意識,并通過合理的教育渠道讓這種意識轉變?yōu)樽詮姴幌⒌木瘛?/p>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水縣八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