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璃蔧
【摘要】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一種交流工具,語言是在文化傳遞過程中習得的。文化是從社會獲得的知識,它包含了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各種精神財富。世界上的不同群體不僅有不同的語言,還有不同的文化,語言中體現出不同的世界觀。由此可見,盡管語言與文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外語教學中卻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外語教學不僅是語言教學,還是文化教學。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進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母語 中國文化
近年來,廣大外語教師及學者們對外語教學中文化導入問題的探討不斷深入,有關文化導入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文化教育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但是卻普遍強調目的語文化教學,很少顧及母語文化,即中國文化的傳播,造成英語學習者盲目崇拜英美文化,崇尚英美等國的生活方式,使母語文化在外語教學中處于尷尬的境地,作為交際主體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基本上處于被忽視的狀態(tài),這種現象已引起了很多有識之士的重視,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從叢早在本世紀初就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文章《中國文化失語癥: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將這一現象稱之為“中國文化失語癥”[1]。它從一個側面說明,當前的外語教學已經忽視了母語及母語文化教育,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必須予以糾正。文章引起了國人對母語文化現狀的憂患意識,紛紛發(fā)表文章強調母語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作用,呼吁在外語教學中加強母語文化教育。但時隔多年,這種現象依然沒有轉變。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現狀
首先,看看我們現在所選用的大學英語教材。在各個大學普遍適用的教材中,無論是《新視野大學英語》《21世紀大學英語》還是《大學英語》,課文絕大部分選自20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版的英美報刊書籍。這些文章只注重引用和介紹西方國家的語言與文化,基本看不到有關中國文化方面的內容,缺乏中國性和民族性。英語是交流的工具,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僅是了解西方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傳播中國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然而教材中中國傳統文化的英語表達的缺失,常常使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中無所適從。
其次,在課程設置上,很多英語專業(yè)都缺乏有關漢語和中國文化教育方面的課程,大學英語更是沒有這方面的計劃,像我們這樣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方面走得較快的學校,雖然有了分課型教學,但是廣大英語教師所開的選修課也多集中在英美國家歷史與文化方面。我們身處母語環(huán)境,卻被英語文化所覆蓋,難怪從叢教授感嘆“在西風頌的伴隨下,國人們效仿西方人,吃著洋快餐,開著洋車,住著洋房,過著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西方文化在不經意間左右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精神和行為理念,我們的母語和母語文化處于邊緣狀態(tài)” [1]。這種現象并不鮮見,在英語的洶涌浪潮前我們的漢語顯得虛弱無力。
另外,在教學方面,人們偏重于對以英語為載體的西方文化的過度強調,致使英美文化在學生中肆虐蔓延,而中國文化得不到蓬勃發(fā)展,學生認識不到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價值和作用,缺乏民族自豪感,文化素養(yǎng)普遍較低。
在中國大地的“英語熱”以及伴隨學生學習生涯的各級英語考試(少兒英語考試、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學考試、博士生入學考試)不斷強化著中國人對英語重要性的認識。學生畢業(yè)之后,又要面臨各種職稱英語考試、出國留學英語考試等,更為嚴重的是,英語具有一票否決權,在一些職稱評定、入學考試中,若英語成績達不到一定標準,那么無論其他方面如何優(yōu)秀,將會被取消資格。借著官方的力量,英語建立了在中國的權威,實現了對中國文化的“殖民”;另一方面,中國文化正在淪落為一種“弱勢文化”,中國文化的聲音正在被西方文化的喧囂所淹沒[3]。
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中國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學英語教學的任務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更擔負著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人才的重擔。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中國文化教育,可以促進英語學習,提高文化素養(yǎng),同時在國際交流中提高母語以及中國文化的地位。
1.促進英語學習。根據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母語和母語文化對英語學習和英語交際能力有著一定的正遷移作用。“具有良好的母語交際能力的英語學習者,其英語交際能力的獲得相對容易些”,母語和母語文化“作為與外族文化進行對比的工具,更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從而也加深對民族文化本質特征的更深入了解” [4]。學習外語時,完全脫離母語是不可能的。語言之間有些普遍現象,不參考母語,不與母語對比,會造成莫大損失。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中國文化教育并不是本末倒置,而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英語。
2.全球化發(fā)展的需要。毋庸諱言,我們的母語——漢語,以及中國文化在當前遭遇到了一些尷尬,但這是一個民族文化走向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的必然現象,隨著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國在全球地位的提高,我們應該充滿信心地看到,一個世界范圍內的漢語和中國文化熱正在興起,它折射出我們正在走向強大,我們的中國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3.大學英語教學要求的需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1月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指出,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同時要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經濟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5]。在翻譯方面要求能翻譯反映中國國情或文化的介紹性文章,這就要求我們加強關于中國文化方面的內容及其英語表達,以便在引進國外文化的同時宣傳我們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
4.大學生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的需要。大學生要提高綜合素質,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對比英語文化與中國文化,可以更好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客觀評價兩種文化所包含的價值觀、世界觀,提高大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大學英語特有的教學功能[6]。
5.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需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母語文化教育,這也是跨文化交際的需要。始于1978年的中國改革開放,至今已經整整30年了,對外交流已經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對外語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跨文化交際是雙方面的交流,而不是單方面學習。我們在借鑒、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時,更應注重中國文化的輸出,以實現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文化平等交流的目的。
三、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中國文化教育的途徑
針對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偏重西方文化的輸入,而中國文化教育普遍缺失這一現象,我們要盡量扭轉這一局面。但是在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學習和了解目的語文化,也要強調主體文化意識。二是學會主體文化的表達⑦。在教學實踐中,目前重要的是要扭轉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的單一性和片面性。
1.大學英語教師首先要樹立中國文化的意識。大學英語教師要注重母語文化知識的積累和提高,加強自身文化修養(yǎng),多讀一些比較文學方面的理論,在英語文化氣勢洶洶的今天,更要有民族自豪感,在傳播英語文化的同時,及時補充中國文化。例如《21世紀大學英語》第二冊第二單元Why They Excel一文中提到孔子(Confucius)儒家文化(the heritage of Confucianism)對中國社會產生的深刻影響,教師就可以適時地加以引導,強調儒家文化中一些教義的英文翻譯,同時可以推薦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新近出版的《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供學生課外閱讀,并收看《百家講壇》欄目,以此提高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和愛好。
2.在教材編撰上,適當增加反映中國文化的篇章。鑒于大學英語教材極少涉及中國文化內容,建議編撰者考慮這一空白。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是學習西方文化,還要輸出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這不僅僅是英語專業(yè)教材或者中文專業(yè)教材獨有的責任,大學英語教材同樣要注重中國文化的介紹(可以是英漢對照),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范圍應該更廣。
3.在課程設置上,為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提供反映中國文化的選修課。大學雖然開有大學語文這門課,實際并未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建議外語系和中文系聯合,共同商討對策,切實制定有利于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人才的課程,提高母語文化的地位。
4.利用現代多媒體設施,課內外配合,多渠道進行中國文化教育。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文化包羅萬象,教師除了在課堂中西文化對比過程中強調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外,更應該引導和鼓勵學生通過網絡、課外閱讀、專題講座、實地參觀等靈活多樣的形式了解中國文化,通過對母語文化的內化來提高文化素養(yǎng)⑧。
當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強調中國文化教育的同時,不要犯“矯枉過正”的錯誤,過分夸大母語文化的作用,只有在外語教學中樹立知己知彼的文化觀,才能使外語教學真正成為傳承中外優(yōu)秀文化、溝通中國和世界的橋梁。
四、結束語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入已經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認可,然而在西方文化導入大于中國文化導入這一不平衡的現實面前,卻暴露出外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的缺失,我們的文化正面臨著文化失語癥的危險。因此我們要通過教材、教學等多種途徑加強中國文化教育,提高大學生文化素養(yǎng),通過對比中西文化差異,認識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揚中國文化的精髓,實現平等的跨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 [2]從叢.中國文化失語癥: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光明日報,2000-10-19.
[3]曾洪偉.大學英語教學與中國文化教育[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105.
[4]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151.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6]孫娟.母語文化與大學英語教學[J].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9):51.
[7]劉長江.外語教育中本族語文化的迷失與回歸[J].遼寧教育研究,2003(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