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洲
蘭州市普通高校高年級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調查與分析
高玉洲
(蘭州理工大學,甘肅蘭州730050)
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和邏輯歸納等方法,對蘭州市4所高校高年級學生體育生活方式進行調查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若干建議。
普通高校;高年級學生;體育生活方式
體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會客觀條件制約下,社會中的個人、群體或全體成員為一定價值觀所指導的滿足多層次需要的全部體育活動的穩(wěn)定形式和行為特征[1]。高校高年級學生存在一定特殊性,表現(xiàn)為:一方面根據(jù)教學計劃學校已不再開設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更是無人問津;另一方面,他們面臨著學校教育向社會實踐的轉變,面臨著就業(yè)、工作,處于人生的轉折期。這一時期的體育生活方式關系到他們未來體育生活化、終身化的實現(xiàn),因此,調查其體育生活方式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蘭州理工大學、蘭州交通大學4所高校的400名在校大四本科生,其中男生280人,女生12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閱讀有關書籍,查閱我國關于生活方式及體育生活方式的文章,為選題、設計問卷和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根據(jù)研究目的和內容要求,遵循問卷設計原則設計問卷,請有關專家進行效度檢驗。采用封閉式答卷,當場回收,故調查具有較高信度。向蘭州市4所高校的400名大四本科生發(fā)放問卷,收回391份,回收率97.8%,有效問卷382份,有效率97.7%。
1.2.3 走訪調查法對在校大四本科生就其健康狀況與生活方式進行訪談,為選題和分析提供依據(jù)。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作常規(guī)數(shù)據(jù)處理。
2.1 高年級學生對參加體育活動的認識
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認識是在多年學校教育和社會及家庭體育環(huán)境影響下逐步形成的。調查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男生都認為體育鍛煉很重要,女生中也只有2.7%的人認為不太重要。然而,學生對體育生活方式的認識還比較模糊,仍有39.2%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每天堅持鍛煉,35.4%的學生認為無病即健康,64.5%的學生對正確的健康觀不是很清楚,81.1%的學生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及《全民健身121工程》了解不全面。說明高校體育教學需要從深層次反思,總結經(jīng)驗,尋求發(fā)展。高年級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認識是其能否堅持參加體育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
2.2 高年級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
體育動機是激勵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部動力,即主觀原因,是個體的內在過程[2]。體育動機是直接推動高年級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主要動力。從整體上看(見表1),多數(shù)參加鍛煉的高年級學生目的明確,即希望通過體育鍛煉達到增強體質、消除疲勞、娛樂身心、提高學習效率等目的。其中增強體質、娛樂休閑是全體高年級學生的首選與次選因素,占80%以上,其次為提高學習效率、健身美體、結交朋友等。相對而言,男生更看中增強體質、娛樂休閑、健身美體、提高學習效率,而女生多是為了健身美體,說明女生更注重形體美、陶冶情操,與現(xiàn)代女性在自我塑造、完善身心方面的需求是統(tǒng)一的。這些結果反映出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價值取向趨于成熟,注重體育功能的全面開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價值取向呈現(xiàn)多元化與統(tǒng)一性特點。
表1 高年級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
2.3 高年級學生參加的體育活動項目(見表2)
表2 高年級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
調查表明,高年級學生在體育項目選擇上呈多樣性,且男女生差異明顯。男生以籃球、足球為主,其次是3小球(乒乓球、羽毛球和網(wǎng)球)、跑步、棋牌等,說明男生更喜歡對抗性和競爭性項目。女生則以3小球、跑步、健美操為主,其次是游泳、交誼舞等,這與女生傾向于競爭性不強的項目與愛美心理有關。從整體上看,高年級學生選擇的體育活動項目較多,追求活動方式的大眾化、娛樂性和可操作性,對技術性要求并不高。
2.4 高年級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shù)和時間(見表3)
表3 高年級學生每周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shù)和時間(%)
調查表明,在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shù)和時間方面,男生和女生有顯著差異。男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每周2~3次的人數(shù)最多(占62.0%),鍛煉時間>60min的占52.0%;女生活動時間與次數(shù)明顯比男生少,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每周1~2次的人數(shù)最多(占61.0%),時間多少于60m in(占72.8%)。15.7%的女生從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明顯高于男生(占5.3%),而每周參加3次課外體育活動的女生(13.9%)明顯少于男生(34.4%),這主要與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及愛好、興趣等因素有關。
從整體上看,高年級學生體育活動的時間和次數(shù)不容樂觀,究其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由于教育和就業(yè)壓力,他們無暇顧及體育鍛煉,另一方面也受場地不足等客觀因素影響。
2.5 體育生活消費水平
體育在消費結構中的地位不僅取決于消費水平,而且還與人們的體育價值觀和體育態(tài)度有關[3]。體育消費有助于自身的體育鍛煉,并且成為人們進行身體鍛煉和社會交往的一個重要手段。調查表明,高年級學生體育生活消費水平不高,79.1%的高年級學生體育生活年消費在100元以內,即多數(shù)高年級學生每月在體育生活方面的消費不足10元。另外,男、女生體育生活消費也有明顯差異,年消費在100元以上的男生多于女生,年消費在100~200元的女生人數(shù)明顯少于男生。
由于對體育生活方式的認識不足和個性特點,學生還沒有形成體育鍛煉習慣,表現(xiàn)出很大的隨意性。
表4 影響高年級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影響高年級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沒時間、場地器材不足、經(jīng)濟條件制約以及缺少組織管理等是主要因素。其中,場地器材不足成為影響高年級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客觀因素(43.2%),這種現(xiàn)狀如不能得到改善,將直接影響高年級學生的身體狀況。此外,缺少組織管理(45.8%)和沒有掌握鍛煉方法(31.6%)也成為高年級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重要制約因素??梢?,在高年級學生體育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幫助學生掌握鍛煉方法、養(yǎng)成健身鍛煉的習慣、形成終身體育觀念。
急需加強高年級學生體育生活方式培養(yǎng),而這是一項長期、艱巨、系統(tǒng)的工程[4]。
(1)加強健康教育,樹立“健康第一”思想[5],提高大學生對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形成科學、健康的生活觀。建議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增加體育生活方式內容,通過課堂講授和系列宣傳講座,引導大學生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
(2)建議各高校制訂高年級學生體育和健康合格標準,并列入學生培養(yǎng)計劃,使之成為高年級學生畢業(yè)申請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建立高校高年級學生體質監(jiān)測機制,為高校學生體育工作提供科學依據(jù)。
(3)重視體育場地、器材改善與建設,營造良好的體育環(huán)境。
(4)重視課外體育活動組織建設,成立單項體育協(xié)會、俱樂部,為學生體育鍛煉提供平臺。
[1]苗大培.論體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2]殷雷亮,孫燕玲.廣州市高校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調查與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1):97-99.
[3]盧元鎮(zhèn).社會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孟剛.和諧運動與健康[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5.
[5]王建軍.體育、健康、體育生活方式[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0,19(4):69-71.
G807
A
1671-1246(2016)19-0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