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征
農村留守現象十分普遍,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直接監(jiān)管,加之學校對道德教育的忽視,他們當中不少人逐漸偏離了正確的成長軌跡,成為制約社會和諧發(fā)展的潛在因素。留守問題具有普遍性,城市和農村都存在留守現象,但農村留守問題無疑更加突出和緊迫。一方面,農村教育體系不完善,對學生的教育仍然以粗暴干涉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主;另一方面,留守學生的家庭教育完全寄托在了家中老人身上,而這些老人大多文化水平低,根本無法擔負起初中生的家庭教育責任。
一、農村留守初中生青春期道德教育的基本現狀
一方面,農村初中生大多和自己的爺爺奶奶長期生活在一起,父愛和母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缺失,他們在目前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中無法獲得情感上的共鳴,而與爺爺奶奶的交流也僅限于日常生活的瑣碎事物,無法在自我學習方面獲得來自家庭的有效反饋。缺少父母關懷對處于叛逆期的初中生是極為不利的,當處于無人指導和關切的境況時,他們很容易誤入歧途,造成無法彌補的后果。另一方面,初中生正處于成長過程中的叛逆期,正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處事的行為方式都容易走向極端,不利于其與周圍環(huán)境和事物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因而制約和阻礙學生的發(fā)展。叛逆期的學生十分需要來自父母的關心和引導,充滿愛與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能夠為學生的心靈發(fā)展樹立良好的榜樣,幫助學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
二、農村留守初中生青春期道德教育的基本策略
1.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
增強留守初中生青春期道德教育的效果首先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引起家長對孩子道德教育的重視。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只要考高分,其他問題就可以不必太計較。實則不然,如果學生考了高分之后容易驕傲自滿,就難以保持優(yōu)異的成績。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學生思想素質教育,才是教學根本。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需要教學者創(chuàng)新和變革與家長的交流方式和機制,例如教師可開設專門針對家長的班級討論會或者聯誼活動,使家長切身了解到學生全面的學習情況,對孩子建立更加清晰的了解,進一步突顯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教師尤其要關注留守學生的學習情況
調查發(fā)現,多數留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自卑心理較為嚴重,逐漸變成學生群體中的“異類”。不少學生在課后學習與活動過程中存在故意疏遠留守學生的現象,客觀上形成了一種排斥留守學生的氛圍。作為教師,應該多關注留守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其表現自我的機會,經常性地鼓勵留守學生參與課內、課外學習活動,使其融入班級大家庭中。
教師還要特別關注留守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況,了解其家庭的基本情況,給予其切實有效的幫助,用愛心感染和溫暖學生。教師不管是在教學活動中,還是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都要幫助留守學生建立自信心,增強自我認同感。
3.推動形成關注和幫助留守學生的良好風氣
農村留守問題不僅涉及教育層面,還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問題,因此,解決此類問題需要全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形成關注和幫助留守學生的良好風氣。一方面,社會要加大留守問題的宣傳,引起更多的重視,呼吁有關部門出臺相應的措施,消除留守問題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國家要大力推動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尤其要推動農村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在農村地區(qū)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促使農民在家門口就業(yè),實現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問題的根本之策和長遠之道。
4.培養(yǎng)留守學生獨立自主的人格
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留守初中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建立自我認知體系,對自我發(fā)展具有明確而正確的規(guī)劃,從而避免走上錯誤的道路。
綜上所述,農村留守初中生的青春期道德教育需要多管齊下,既要弄清影響留守初中生道德教育的內在和外在因素,又要充分動員學校和家庭兩個教育主體,進一步完善農村學校教育體系。其中最根本的是發(fā)展農村經濟,推進城鎮(zhèn)化進程,使人們不需要進城打工也能實現生活富裕,從而為農村初中生營造融洽溫馨的家庭氛圍,使父母在其青春期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和形成過程中做到不缺位。
參考文獻:
[1]黃娟娟.城市留守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討[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1,(4).
[2]楊季行,武穎娜.留守學生班級管理經驗探索[J].陜西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1).
(作者單位:江西省鉛山縣永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