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實施。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成了各語文教師亟須研究的一大課題。本文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具體措施,以期對小學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存在形式主義問題
隨著新課改提出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體性,各大小學語文教師開始重視教學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體性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進行形式上的主體性教學。以強調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為例,強調學生個性化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尊重學生個體的不可替代性,但有部分教師沒有深入理解這部分教學要求的含義,將強調學生個性化閱讀理解為學生愛怎么朗讀怎么朗讀,愛怎么理解怎么理解。[1]這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使得學生在大量的閱讀過程中不僅不能準確的理解文章的寓意,還讓學生失去了培養(yǎng)人文精神的大好時機,造成語文教學效果適得其反。
(二)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缺少實效性
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努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是課堂教學改革所努力的方向。[1]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目前,大部分語文教師在這方面所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合作學習。但在語文教師的實際授課中也發(fā)現,合作學習的形式多,實效少。有的教師在給學生分組后,沒有監(jiān)督每個小組成員的參與性,往往造成部分學生偷懶、搭便車,使得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有的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只需要學生經過簡單的獨立思考便可以解決,卻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降低了教學效率;有的小組合作討論的目標不定或范圍太大,學生無法掌握,教師缺乏指導,使得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等。這些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和指導,從而使語文教學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多媒體資源使用過度
新的教學理念給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帶來的重大改變,莫過于對多媒體資源的廣泛應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媒體教學資源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晦澀難懂的知識點變得更直觀簡單等,但有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反而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相反的效果。知識的傳授不僅需要教師引入和解釋知識點的原理與應用方法,更需要學生能緊跟教師的步伐不斷地思考和動筆練習,而多媒體教學易讓教師忽視學生思考和動筆練習的環(huán)節(jié),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屏幕上聲像音畫的不斷變換中,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和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從而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2]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策略分析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
語文教學的目的除了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外,還需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則主要通過閱讀、寫作和基本知識點的傳授等來達成。對小學生的讀寫訓練,從寫句子開始逐步到寫一段話,再過渡到寫一篇完整的文章。在訓練寫作的過程中,閱讀也需要同步訓練。對于閱讀的教學,除了重視課本之外,還需要適當向課外延伸,向生活開放,充分利用多種語文教學資源。[3]在閱讀的技能訓練上,要加強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誦讀和默讀能力;在閱讀方法上,將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在閱讀教學上,要注重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并提前準備好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所體會到的文學魅力來一步步提高寫作能力。
(二)開展啟發(fā)式教學活動
小學生在初次接觸漢字時,對漢字的意思和筆畫順序都較難理解和記憶,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中,對于這些知識點的學習,教師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多遍抄寫和默寫來完成教學目標,但這種教學方法易讓學生產生排斥和枯燥感,同時也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語文教師應在課下多對漢字進行研究,對漢字進行多角度教學。在語文課堂上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漢字及其他知識點,如“躁”和“燥”的組詞和區(qū)別,學生在這兩個字的用法上經?;煜?,“躁”組詞為煩躁——人心情煩躁的時候就會捶胸頓足,而“燥”組詞為干燥——干燥了就容易起火,記住這兩個字的偏旁特征,就能較容易的區(qū)分兩字的用法。這樣通過一遍講解學生就能容易記住兩字的具體用法了。
(三)合理使用多媒體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主要以“板書”教學為主,教學過程以對知識點的引導與學生實際練習為主要教學方法,對多媒體資源的使用應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如給學生播放優(yōu)美的朗誦詩文或給學生展示語文課文上經典文章的畫面時,可以用多媒體帶領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課文中作者所見的畫面及體會作者寫作的思想感情。對于漢字的講解和詩詞文意的講解等,通過“板書”教學所取得的效果會更佳。
三、結語
總之,提高教學效率是小學語文教師普遍關心和關注的問題,也是廣大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為提高語文教學效果,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投入到教學中來,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穎淺.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2).
[2]邢建秀.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增強小學語文教學效果[J].科學導報,2013(4).
[3]任章琴.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幾點嘗試與探索[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8).
作者簡介:余紹清,男,1963年生,大專,小教高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