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淑黎
[摘 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引領學生深入品味語言、感悟語言,學生才能真正領會文本語言的精華,從而為培養(yǎng)語感,增強理解能力奠基。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在比較中練字,品味語言的美妙意境;在反差中會文,體味語言的深刻內(nèi)涵;在質(zhì)疑中悟理,挖掘語言的豐富意蘊。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品味語言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1-062
金代元好問曾說:“文須字字做,亦要字字讀,咀嚼有余味,百過良未足。”對于閱讀教學來說,課文中不乏一些語言優(yōu)美的句子,這些句子正是作者在構(gòu)詞造句上的獨到之處。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只有引領學生細細品味,才能收獲意想不到的精彩。
一、在比較中練字,品味語言的美妙意境
比較是學生品味語言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引領學生對關(guān)鍵詞進行品味與把握,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敏銳感知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辨析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jù)文本語言的特點,引導學生在比較中練字,使語言的美妙意境在學生的品味中逐漸展現(xiàn)出來。
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頤和園》一課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痹谶@句話中,一個“滑”字把游船在湖面上滑過的樣子形象地描繪了出來。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就“滑”字進行賞析,讓學生談談這個詞用得好不好,為什么。有學生認為“滑”字寫出了湖面的平靜;有學生說一個“滑”字寫出了游船在湖面上行駛時的不著痕跡。在學生充分發(fā)言的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說說能不能把“滑過”改為“駛過”。經(jīng)過品味比較,學生認為,“駛過”動靜較大,不能把昆明湖像一面鏡子的樣子形象地表達出來。如此一來,學生在品味中真正感受到了文本語言所表達出的美妙意境,學習效果顯著。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在關(guān)于“滑”字的賞析中,教師主要采取了比較賞析的教學方法。如此一來,文本語言所表達出來的優(yōu)勢與魅力在學生的品味中一覽無遺,為提升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在反差中會文,體味語言的深刻內(nèi)涵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由于每個學生的體會不同,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會與作品所傳遞出來的理念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反差。在教學時,教師要引領學生在反差中會文,從而使學生能夠達到與文本內(nèi)容“同呼吸,共命運”的理想境界。
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慈母情深》一課時,課文主要描寫了母親在家境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仍然支持我讀書的事跡,表現(xiàn)了母愛的偉大與了不起,以及“我”對母親深深的敬意。在教學這一課時,許多學生對母親的行為還是很難理解。在他們的思想意識里,主觀地認為:自己家里窮得連許多生活用品都變賣了,維持日常生活已經(jīng)夠困難了,但是母親仍支持“我”買課外書來看,又不是學習需要,買課外書不是亂花錢嗎?針對學生思想認識上的反差,教師主要抓住文本語言中旁觀者與母親的對話來引導學生潛心會文。尤其是文中母親的原話“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一句,充分表明了作為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母親是多么的深明大義,對“我”的愿望是盡力滿足,更加充分地顯示出了慈母情深。通過在反差中會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也更加深刻了。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由于文本中母親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大義與學生的思想認識之間存在偏差,教師主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潛心會文上。通過對文本語言的深入挖掘,學生很快與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增強了閱讀感悟力。
三、在質(zhì)疑中悟理,挖掘語言的豐富意蘊
學貴有疑。在閱讀過程中,沒有疑問也就沒有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刻理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敢于引導學生質(zhì)疑,在質(zhì)疑中使學生明白課文所蘊含的真正哲理,從而使閱讀教學展現(xiàn)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掌聲》一課時,在學生閱讀完課文以后,教師讓學生說說感到疑惑的地方。有學生問道:“英子聽到老師的話以后,為什么會感到猶豫?”有學生說:“文中在英子發(fā)言前后,教室里為什么會響起兩次掌聲?這兩次掌聲表現(xiàn)出來的意義一樣嗎?”聽了學生的質(zhì)疑以后,教師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學生抓住“猶豫”一詞以及“掌聲前后小英的變化”深入閱讀課文。就這樣,在抓住關(guān)鍵語句揣摩品味的過程中,學生明白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guān)心,既要學會關(guān)心別人,也要能夠接受別人的關(guān)心,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和諧自然。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語進行質(zhì)疑。如此一來,在關(guān)鍵詞的引領下,學生在質(zhì)疑中明白了文章所蘊含的深刻內(nèi)涵。這使得學生的學習感受更深刻、更透徹,學習效果更顯著。
總之,教師要善于通過多種形式,引領學生優(yōu)雅地在語言之間翱翔,從而使學生在觸摸語言的真正神韻中去感受閱讀教學的獨特魅力,享受閱讀教學給課堂帶來的芬芳。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