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忠勇
摘 要: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應當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完善,以適應時代發(fā)展變化的需要。在教學方面,教師要不斷轉(zhuǎn)變思想觀念,重視思想品德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作者結合當前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思想品德提出的新要求,探討新形勢下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思想品德 新課改 教學策略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極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在傳統(tǒng)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由于一些落后教學理念的影響,使得思想品德的教學效果不容樂觀。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已經(jīng)逐漸滲透到各個教育領域,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始接受新型的教學理念,并開始摒棄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發(fā)展。
一、新課程改革給當前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學生成長需要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十六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展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念,促進國家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標準》對教師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及知識和能力方面都提出新的要求,旨在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而努力。
二、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現(xiàn)狀
雖然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一方面,一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上,并沒有認真踐行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有些教師甚至認為,所謂的改革不過是換湯不換藥,實質(zhì)還不是一樣,只要考核制度不改革,就難以改革教學過程,也難以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尤其是在一些農(nóng)村地區(qū),由于教師教學能力低下,或者缺乏專業(yè)的思想品德教師,使得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只是習慣性地照本宣科,對思想品德的實踐性認識不足,不能結合實際生活案例給學生講解思想道德知識,使得思想品德教學效率低下,學生不認真學習,教師不認真講解,從而讓思想品德課程的開設流于形式,難以發(fā)揮教學效果。
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應當有所改變??偨Y下來,有以下幾種有效的教學方式:
(一)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探究式學習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一直以來都是習慣于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模式。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對于相關的理論知識只能囫圇吞棗不知其味。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模式,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形成探究式的教學模式。總結下來,探究式的學習模式,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1.改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應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首先需要改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教學目的。
2.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批判。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能畏畏縮縮,膽小怕事。對于學生所犯的錯誤,教師要認真給學生分析講解,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批判,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讓學生敢于嘗試,敢于探索,不斷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
3.鼓勵學生課堂提問。
學貴有疑,疑是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動力之源。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去“疑”,去思考,在課堂教學中大膽提問,養(yǎng)成良好的提問習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實現(xiàn)探究式學習目標。
(二)以身作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榜樣的作用是很強大的。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人生仿佛就是一張白紙,需要不斷填補方能顯得充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很多行為習慣,都是通過模仿家長、小伙伴或者是教師形成的。而在學校,他們的主要模仿對象就是教師。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應當在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身作則,讓學生在模仿過程中學到道德知識,不斷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例如教師在日常的生活中,應當養(yǎng)成尊老愛幼、勤勞儉樸、團結他人、尊重社會公序良俗的行為習慣,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
(三)不斷拓展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資源。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將教學的眼光局限在課本教材之上。因為相比較社會這個大學堂而言,課本教材知識是具有局限性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善于結合教材的內(nèi)容,不斷拓展和創(chuàng)新,通過豐富教學內(nèi)容,實現(xiàn)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多元化發(fā)展。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如帶領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公益之心,讓學生在生活中懂得體諒他人,懂得團結幫助他人;其次,教師可以將一些生活中涉及道德的案例帶到課堂上,通過給學生講解,引導學生分析,達到拓展教學內(nèi)容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應當有所改革和創(chuàng)新。尤其是面對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應當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通過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又好又快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志英.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0(6).
[2]孫西賀.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J].現(xiàn)代教育???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