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芬
摘 要: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在語文課堂中如果沒有教學交往、沒有課堂互動就談不上教學。而小學語文,其性質(zhì)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它既姓“語”又姓“小”,所面對的是天真爛漫、對未來滿懷憧憬的學生。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樂于教”,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從而打造有滋有味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樂教 樂學
在近四年的教學中,我深深感到寓教于樂、以樂促學是挖掘?qū)W生的心理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的有效途徑。語文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及認知水平打造語文課堂。那么如何使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樂教與樂學呢?經(jīng)過實踐,針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如下分析:
一、何謂“樂教”與“樂學”
“l(fā)ots of joy”。樂教是一種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在西方兒童教育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樂學是一種境界,學有所用,學有所悟,學有所樂,是一種快樂的審美人生。
在小學課堂教育中,要充分調(diào)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使教師善教,學生樂學??鞓方逃嫦蛉w學生,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真正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
二、如何進行樂教樂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情感。
1.恰當?shù)恼Z言描述與合理的場地布置感染學生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利用教材形成以主教材為主體,各教學內(nèi)容相互聯(lián)系,由單一知識傳送變成全面多樣的合作學習,讓小朋友以不同身份學習知識,使他們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如:《這兒真好》一文,讓一位學生扮演小熊,一位學生扮演云朵,一些學生扮演小鳥,還有些扮演小鹿、小象、小猴,教師通過一邊多媒體放映圖片,一邊通過語言講述表演課文,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增強學生的表演能力,使他們得到教育,又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
2.運用歌曲渲染氣氛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課文比較短小,而小學生的認知還處于初級階段,為了使學生更充分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視頻歌曲等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如在教學《草原的早晨》一文時,由于草原畢竟離我們比較遙遠,學生的認知僅限于書中的圖片,還不能充分地想象牛羊奔走、牧民放牧的情景,這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草原早晨時段牧民放牧的視頻,使得學生在腦中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印象。在理解“回蕩“一詞時,可通過播放歌曲和圖片理解。運用歌曲渲染氛圍,把單調(diào)知識教學變成多樣化的人文互動,使得學生樂于學。
(二)個性化、多樣性展開課堂,追求創(chuàng)新,尋找課堂的快樂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通過“快樂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由于小學生對于好玩、有趣的事情總是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我在教授課文時常采用邊讀邊演的形式。如《三個小伙伴》,我在教這一課時,讓表演貫穿整個課堂而不是一個片段,可能是因為在表演的時候,孩子們非常放松,在升華主題時提問“在平常生活學習中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學生的思路稍加提醒就已經(jīng)變寬。我想這可能就是輕松的課堂帶來的師生互動,在互動中達到新知識的效果。當然具有情節(jié)性的內(nèi)容可請學生表演出來,我覺得這樣的學習方式比較適合,不僅有趣味性,活躍課堂氛圍,而且讓學生多一次上臺表演的機會。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情景功能對話最能體現(xiàn)語言的交際性。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學會”,還要將課文中的教材編寫思路及教師上課時思路提出來引導學生思考回想,使學生“會學”并形成一定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
三、趣味引路,讓學習有滋有味
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的情感之美、文章的意境之美,讓語文課堂充滿語文味。我認為在學習新課文前,可以以先前所學內(nèi)容為基礎,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在語文實踐活動中,主要是朗讀,而且形式多樣。對于教學一篇課文,讀貫穿始終。以多種形式讀課文,學生才會樂于讀。學生充分地讀,對語言文字有準確感知,對課文的內(nèi)容也就有初步的了解,容易引起對課文重點詞句、段落的注意。對于一些背景知識的學習了解,可以讓孩子自己收集資料,在課堂中讓學生講解,匯報交流,將學習的主體地位真正還給學生。避免教師一味灌輸?shù)目菰?,調(diào)動學生樂于學的心理,使學生有滋有味地學習語文。
四、課堂教學中的“快樂教育”
快樂教育有多種教學方法,只要教師站在學生的立場,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快樂起來。如我在教授《魯班和櫓板》一課時,要求學生掌握詞語“櫓板”,我提前制作一個鴨子的腳掌模型在課堂給學生看,使學生有直接的感官體驗,然后在櫓板旁畫上簡筆畫,效果遠遠比讀櫓板十遍要好得多,而鴨掌是學生熟知的食物,呈現(xiàn)在課堂上,他們的興趣被充分激發(fā)出來,讓學生快樂好一陣子,學起“櫓板”也有趣有勁。又如小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發(fā)展不全面,在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東西是無法讓學生理解的,這時如果適當?shù)剡\用恰當?shù)挠螒?,那么在課堂中學生既記住所學的內(nèi)容,又調(diào)動積極性,在玩中學、樂中學,我覺得十分有效。對于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詞語和語句,我自順口溜,幫助他們記憶。這種形式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好用,很受學生的喜愛。例如《烏鴉喝水》,如何記憶“喝”和“渴”,可用一句順口溜記憶“口渴了就用口喝水”,學生很快就記住。
實踐可證:教師樂教是學生快樂學習的基礎,有了輕松的氛圍,學生才能快樂地學習。只有教與學雙方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才能實施有滋有味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研究方法.2007,3.
[3]現(xiàn)代教學.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