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鑫磊
【摘要】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法只注重單詞、短語和句子層次上的講解,忽視了文章的整體結構,這不利于學生語篇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將語篇分析的理論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能夠使學生把握整個語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語篇分析 閱讀能力
新課標實施以來,高考英語試題越來越重視考查學生的語篇理解和交際能力。高考大綱對閱讀理解能力測試也提出了明確要求,且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在高考試題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近年的高考試卷也堅持了“突出語篇,強調應用,注重實際”的設計原則,把測試的重點定位在語篇上側重閱讀能力的考查,檢測學生的語篇領悟能力和解析能力。然而就目前而言,考生在閱讀題上耗時多而收效低。閱讀理解已明顯成為學生的弱項,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并制約了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成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點。如何通過加強語篇教學來完善英語閱讀教學是每個高中英語教師必須下功夫探究和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如何在英語語篇分析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探討。
一、重視語篇教學的實施,深入剖析文章
語篇分析是指對比句子更長、以交際為目的的語言片段所作的語言及交際功能的分析。具體地講,語篇分析的內涵就是使讀者科學、系統(tǒng)地分析語言材料在文章中的相對位置是如何產生意義的,并識別篇章中的結構模式及規(guī)定這些模式標記的語言手段。語篇以傳情達意為最終目的,意義的完整性要求閱讀者高屋建瓴,立足全局,融入語境,從語篇的結構,體裁及語篇模式等方面指導。高中英語閱讀課題材豐富,體裁多,選詞準確,結構嚴謹,是教師進行語篇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好材料。語篇是交際過程中一系列連續(xù)的語段和句子構成的語言整體。就語篇教學而言,要求從理解整篇內容入手,分析句際、段際之間的關系,理清作者思路,揣摩作者意圖,攝取語篇的主要內容和主題。語篇教學應通過剖析文章來確定主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由于語篇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因此,教師教學中應將目標定位在語篇分布上,將語篇分析貫穿于課文教學和閱讀理解之中。
二、加強語篇教學,注重培養(yǎng)交際能力
閱讀教學是當前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對于高中學生來講,閱讀能力在英語聽、說、讀、寫各項技能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語言形式的教學,而忽視了語言意義的教學。教師總是將一段完整的閱讀材料分割開來,逐字逐句地翻譯和講解,有時還進行一些無謂的對比和引申,把一堂課的時間幾乎全部用于字、詞、句的分析和語法講解上。這種教學方法極不利于當前素質教育的開展,更不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所以,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就必須改變課堂教學模式,采用語篇教學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著眼于閱讀材料的總體結構,在文章的謀篇布局上下工夫,引導學生理解主題思想,分析層次脈絡,挖掘深層內涵,總結寫作風格,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取作者想要傳達的信息。在語篇理解和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閱讀不僅是一種接受性技能,而且是讀者與作者的信息交流,是一種積極的交際活動。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分析、判斷、推理、概括的能力,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體和內涵,克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閱讀習慣。
三、堅持整體性原則,重視語篇水平上的閱讀教學
語篇理解和整體閱讀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語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各項能力,尤其是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句子之間有其內在的聯(lián)系。如果脫離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將其分割開來,單獨進行詞匯、句式的講練,不但不利于整篇文章的理解,而且會妨礙閱讀能力的提高。具體地講,語篇教學就是從理解整篇內容入手,運用所學語言和背景知識捕捉文章的重要語言線索,從而對所讀文章獲得一個總體印象,并充分利用語篇功能,通過主題句和關鍵詞來揣摩、判斷作者的態(tài)度和立場,進而對篇章加以深層理解,找出其脈絡層次,總結各部分的中心思想,以達到擴大輸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
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切實提高閱讀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改變解釋單詞、分析句型、翻譯課文的傳統(tǒng)做法。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為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個體的認識過程和發(fā)展過程,在這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中,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整個教學過程就是要通過教師的啟發(fā)與指導,經過學生自己的積極思考和交際活動來實現(xiàn)。確切地講,只有通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設計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增強教學效果。要設法變被動的接受式學習為主動的探究式學習,變知識的傳授為技能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不斷思考、歸納和總結中,獲取新的知識,并從實際閱讀中總結摸索出切實可行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外閱讀三個階段,教師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直接獲取信息的能力。
將語篇分析應用于高中英語課堂是語篇教學的新嘗試,這一應用將有利于學生從語篇水平上準確理解文章的脈絡結構和內容,使學生意識到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取信息,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最終學生的閱讀水平會得到極大地提高。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語篇分析教學與高考英語能力的提高探究”課題批準號:GS[2015]GHB0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