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碧,鄭和昕,吳天鳳,俞志紅
(浙江醫(yī)院,浙江杭州 310013)
?
·健康教育·
2型糖尿病一級親屬正常糖耐量者授權教育效果的研究
金福碧,鄭和昕,吳天鳳,俞志紅
(浙江醫(yī)院,浙江杭州310013)
糖尿?。灰患売H屬;正常糖耐量;授權教育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9.028
糖尿病是全球范圍內(nèi)快速增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的一級親屬是公認的糖尿病高危人群[1],然而其對自身發(fā)展為T2DM的風險防范意識薄弱,缺乏預防糖尿病的知識,自我保健和管理意識淡薄。T2DM的預防需要長期不懈的堅持一定強度的生活方式干預,因此以糖尿病預防健康教育為中心的家庭干預顯得尤為重要。授權教育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相互協(xié)作的教育方式,更注重受教育者的選擇權和決定權[2],國內(nèi)已有對新診斷T2DM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授權教育的研究,表明授權教育模式適應現(xiàn)代“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能提高患者糖代謝紊亂的自我控制效能及血糖水平[3]。本研究將授權教育模式應用于T2DM患者一級親屬NGT者中,觀察其對該人群的人體學指標、代謝指標及糖尿病預防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對象選擇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體檢符合WHO 1999年糖尿病診斷標準[4]的T2DM患者一級親屬(下稱受試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根據(jù)2次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 h血糖<7.8 mmol/L、空腹血糖(FPG)<6.1 mmol/L確診為NGT;年齡18~65歲;自愿參加,簽署知情同意書,能按照研究方案完成隨訪;能正確回答問題,能獨立或通過調(diào)查員幫助完成問卷者;排除T2DM一級親屬已知為T2DM或糖調(diào)節(jié)受損患者,有嚴重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患者,肝腎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患者,意識障礙或言語表達不清或不合作者,妊娠期婦女,惡性腫瘤患者。符合納入標準的受試者228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分對照組和觀察組,研究過程中對照組脫落6例、觀察組脫落8例,脫落原因均為失訪。最終對照組111例,男57例、女54例,平均年齡(41.8±10.3)歲;觀察組103例,男53例、女50例,平均年齡(42.3±11.3)歲。兩組受試者文化程度均為高中及以上。
1.2干預方法入組時評估受試者一般資料、人體學指標、代謝監(jiān)測指標及行為習慣作為基礎資料,了解受試者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建立健康管理檔案,實施健康教育,干預時間3年。
1.2.1對照組組織糖尿病預防知識及技能課程學習4次,每周1次,每次90 min。然后每月1次電話隨訪,隨訪內(nèi)容為了解受試者在飲食、運動、情緒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協(xié)助其分析相關原因,提出指導性意見,幫助受試者建立健康的飲食和運動行為。提供筆者聯(lián)系電話,方便其咨詢和聯(lián)絡。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每季度1次的授權教育。
1.2.2.1實施方法入組后根據(jù)受試者時間安排情況分為15個小組,每組6~7人,采用“個體化教育[5]+小組討論[6]”方法,按照授權教育的5個步驟進行,即明確問題、表達情感、設立目標、計劃制定、評價結果[7]。由糖尿病??谱o士利用糖尿病知識測試問卷[8]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7]對受試者進行調(diào)查,明確其存在的問題,與受試者一起討論和分析自我管理行為,制定計劃并實施,教育中注重個體化。小組討論模式[6]是通過糖尿病工作坊[9]平臺,以糖尿病專科醫(yī)師和護士為主講人,在主講人指導下通過多媒體教學活動、討論等多種方式,共同探討糖尿病預防的話題。工作坊[9]是一種體驗式、互動式的學習模式,是受試者之間、受試者與醫(yī)生護士之間進行交流的半開放式場所,設施有影像設備、食物模具、血糖儀、各種文字圖片資料等。
1.2.2.2教育技巧運用在明確問題階段,教育者熱情接待受試者,創(chuàng)造一個融洽的氣氛,用開放式提問方式幫助受試者尋找和明確自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教育者予以傾聽,對受試者所表達的問題不給予任何評價,使其心理得到放松。在表達情感階段,鼓勵受試者表達對糖尿病預防計劃實施的感受,對其表達計劃實施難以堅持等情感予以認同,以建立彼此的信任感。通過及時、有效的溝通明確受試者與教育者的合作關系,并幫助受試者逐步承擔起自我管理的責任。設立目標時先設定一個短期目標,目標達到后再設立另一個短期目標,幾個短期目標即為一個長期目標。教育者關注目標的難易程度,計劃制定以受試者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為宜,目標制定遵循個體化原則,不強迫受試者聽從教育者的建議。制定計劃時由教育者鼓勵受試者主動提出行為改變的計劃和步驟,關注計劃的可行性。計劃實施過程中及時予以點評,評估科學性。評價結果階段鼓勵受試者總結成功經(jīng)驗或分析失敗原因,達到目標后進入下一循環(huán)。
1.3評價指標及方法
1.3.1糖尿病知識測試采用密歇根糖尿病中心的糖尿病知識測試問卷中文版[7]進行測試以了解受試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情況。刪除密歇根糖尿病中心的糖尿病知識測試問卷中不適合糖尿病一級親屬回答的問題后,問卷共20題,內(nèi)容包括糖尿病癥狀識別,飲食、運動、日常護理及特殊情況處置。每題回答正確得1分,滿分2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糖尿病知識掌握越好。在干預前,干預后第1、2、3年末受試者填寫糖尿病知識測試。
1.3.2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測定采用改良的糖尿病授權量表中文版[6],選取其中適合T2DM一級親屬的部分進行測試,內(nèi)容包括飲食控制4條目、體能鍛煉3條目、血糖監(jiān)測2條目,各條目按0~7分計分,“完全不能”計0分,“完全能”計7分,總分63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越好。由2名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護士在干預前,干預后第1、2、3年末對受試者進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測定。
1.3.3 人體學指標專人測量受試者身高、體質(zhì)量,計算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BMI正常參考值范圍為18.5~23。受試者在干預前,干預后第1、2、3年末各測量1次。
1.3.4代謝指標在受試者接受教育前、接受教育后第1、2、3年末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FPG及OGTT 2 h血糖、血脂,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采血前空腹至少12 h,于早晨7:30~8:00采血測HbA1c、FPG、血脂,5~10 min內(nèi)服完葡萄糖粉75 g(溶解于250~300 ml溫開水中),從服第一口葡萄糖水起過2 h測血糖。各代謝指標正常參考值范圍:HbA1c 4.0~6.0%、FPG 3.9~6.1 mmol/L及OGTT 2 h血糖4.4~7.8 mmol/L、TG 0.30~1.70 mmol/L、TC 3.12~6.24 mmol/L、LDL-c 2.07~3.12mmol/L、HDL-c 0.94~2.00 mmol/L。
1.4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用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和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方式采用LSD法,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干預前及干預后受試者人體學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受試者人體學指標變化
注:1)表示組內(nèi)與干預前比較,P<0.05;2)表示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2.2干預前及干預后受試者代謝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受試者代謝指標變化
注:1)表示組內(nèi)與干預前比較,P<0.05;2)表示組內(nèi)與干預前比較,P<0.01;3)表示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4)表示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1
2.3干預前后受試者糖尿病知識問卷得分比較觀察組回收有效問卷92份,對照組回收有效問卷87份,兩組受試者干預前后糖尿病知識問卷得分比較結果見表3。
表3 兩組受試者干預前后糖尿病知識問卷得分比較 分
注:1)表示組內(nèi)與干預前比較,P<0.05,2)表示組內(nèi)與干預前比較,P<0.01
2.4干預前后兩組受試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得分比較觀察組回收有效量表95份,對照組回收有效量表91份,兩組受試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得分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受試者干預前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得分比較±s) 分
注:1)表示組內(nèi)與干預前比較,P<0.05;2)表示組內(nèi)與干預前比較,P<0.01;3)表示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3.1授權教育對受試者人體學及代謝指標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健康教育,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干預后第1年末BMI、FPG及OGTT 2 h血糖、TG、TC、LDL-c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HbA1c輕度下降,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HDL-c無明顯變化;干預第2年末上述指標(除HDL-c外)均有進一步改善,這表明通過對受試者進行授權教育,可以激勵受試者實施預防糖尿病措施,增強自我管理的意識,從而達到控制體質(zhì)量、血糖、血脂等,這與國內(nèi)外針對糖耐量異常和/或糖尿病患者以授權教育為基礎的研究結果相似[3,9-10]。在干預后第3年,上述指標又略有回升(除了HDL-c無明顯變化),但與基線比較,觀察組干預效果總體仍然優(yōu)于對照組。這與國外某些針對糖尿病患者的授權教育研究[11]存在的問題類似,即糖尿病授權教育的正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先增強后減弱的趨勢。這可能與受試者認為干預后各項人體學、代謝指標有所改善,對自身發(fā)展為T2DM的風險防范意識有所減弱,盡管存在隨訪管理,由于是電話隨訪,并非面對面的交流,所以干預效果欠佳;另外本研究對象多為中青年,社交活動廣泛,容易受到其他社交圈內(nèi)人士的影響,一定程度上減弱授權教育的效能。因此,如果要長期不懈的堅持一定強度的生活方式干預,需要反復的進行良好生活方式的教育、實踐與鞏固,使行為強化為習慣。為了保持有效的自我管理行為改變,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隨訪[12]。在習慣尚未形成前,對不良生活行為造成的消極后果的教育需要加強。另外,家庭成員中已經(jīng)罹患T2DM者積極進行糖尿病知識學習及自我管理行為規(guī)范,對一級親屬的示范作用也是不可或缺。
3.2授權教育對受試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授權教育概念的核心內(nèi)容是由受教育者承擔自我管理的完全責任,而專業(yè)人員的責任是提供受教育對象信息、技術和支持,尊重而非代替受教育者的選擇。由自我做出的選擇和行動才能真正使其產(chǎn)生行為改變,完成既定目標。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受試者在干預后1年、2年、3年末糖尿病知識問卷得分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總分、飲食控制、體能鍛煉得分均高于干預前,但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可能與授權教育的特點[2]有關。應用授權教育模式,受試者自己明確問題,主動改變生活方式;受試者宣泄情緒并做出改變行為的決定;教育者采用中立的、非判斷的態(tài)度,讓受試者自我確認行為的益處和不利的方面,達到改變行為的目標;有效的溝通交流,使教育者和受試者合作式地解決問題,達到共同提高糖尿病預防技巧的目標。干預后第2年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得分最高,第3年有所回落,與人體學、代謝指標改變基本呈平行波動,考慮除了與授權教育對受試者人體學指標、代謝指標的影響部分所涉及的原因外,與受試者認為自身已經(jīng)掌握了相關的技巧,在計劃實施上有所放松有關[13]。因此,在對T2DM一級親屬NGT者進行授權教育需要長期堅持,并關注實施結果,明確受試者真正做到行為改變;有條件時開展基于網(wǎng)絡平臺的受試者健康教育[14],形成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長期互動;等時機成熟時建立受試者俱樂部,由教育者、患病家屬共同參與、監(jiān)督,受試者之間展開討論、競賽,互相支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1] Sakurai M,Nakamura K,Miura K,et al.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lifestyle factors, and the 7-year incident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middle-aged Japanese men and women[J].J Diabetes Investig,2013,4(3):261-268.
[2] 牟利寧.授權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4):372-374.
[3] 牟利寧,王克芳,王淑芳,等.運用授權理論對糖尿病糖調(diào)節(jié)受損患者實行行為改變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9):20-22.
[4] Puavilai G,Chanprasertyotin S,Sriphrapradaeng A.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iabetes mellitus and other categories of glucose intolerance:1997 criteria by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ADA),1998 WHO consultation criteria,and 1985 WHO criteri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J].Diabetes Res Clin Pract,1999,44(1):21-26.
[5] Anderson B,Funnell MM.The Art of Empowerment[M].2nd edition. Alexendria: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2005:3-286.
[6] 閆杏娜,李娜,劉奎甲,等.“互組小組”教育模式對農(nóng)村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13-14.
[7] Shiu AT,Wong RY,Thompson DR.Development of a Reliable and Valid Chinese Version of the Diabetes Empowerment Scale[J].Diabetes Care,2003,26(10):2817-2821.
[8] Fitzgerald JT,Funnell MM,Anderson RM, Nwankwo R,et al.Validation of the revised brief diabetes knowledge test(DKT2)[J].Diabetes Educ,2016,42(2):178-187.
[9] 金福碧,鄭和昕,林玲萍.“工作坊”式授權教育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隨訪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2,11(3):206-208.
[10] Cooper H,Booth K,Gill G.A trial of empowerment-based education in type 2 diabetes-Global rather than glycemic benefit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8,82(2):165-171.
[11] Pibernik-Okanovic M,Prasek M,Poljicanin-Filipovic T,et al.Effects of an empowerment-based intervention on psychosocial quality of life and metabol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J].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2004,52(2):193-199.
[12] Funnell MM,Brown TL,Childs BP,et al.National standards for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J].Diabetes Care,2008,31(1):S97-S99.
[13] Glazier RH, Bajcar J, Kennie NR, 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diabetes care in socially disadvantaged populations[J].Diabetes Care,2006(26):1675-1688.
[14] Haltiwanger EP,Brutus H.A culturally sensitive diabetes peer support for older Mexican-Americans[J].Occup Ther Int,2012,19(2):67-75.
金福碧(1972-),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2016-04-11
鄭和昕,浙江醫(yī)院
R494
A
1671-9875(2016)09-0896-04
浙江省醫(yī)藥衛(wèi)生一般研究計劃,編號:2012KYB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