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數(shù)金+白利軍
【摘 要】“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黨的十七大以來提出的重要命題,也是當今思想政治工作者面臨的重要歷史任務?!巴苿赢敶袊R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的需要,是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的需要。“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要牢固樹立“四個自信”,深刻領會“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入人心。為了更好地完成這項任務,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化整為零、變抽象為具體。
【關鍵詞】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重要性;內(nèi)容;實施方式
【Abstract】“Taking Marxism of contemporary China to the general public” is a new task raised firstly at the 17th party congress for the political workers. The task is the need of solidifying the culture hegemony of our party and of solidifying the common ideological basis of the joint endeavor of the whole Party an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ask is to make the path and the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ceived and agreed by the people. 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e task, the political workers should divide the theory into parts to convey and make use of lively form to convey the theory.
【Key words】Taking;Marxism of contemporary China to the general;Public;Importance;Content;Way of implementing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命題。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笔舜髨蟾孢M一步提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巴苿赢敶袊R克思主義大眾化”是當今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重要工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任務。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任務,我們有必要明確為什么要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nèi)容包括哪些方面?如何開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給我們提供了重大啟示。本文就圍繞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性、具體內(nèi)容和實施方式三個問題展開。
1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性
1.1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的需要
西方馬克思主義者葛蘭西認為,“一個社會集團的霸權地位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即‘統(tǒng)治和‘智識與道德的領導權”。①換言之,一個現(xiàn)代政權的維持不僅需要政治與經(jīng)濟的統(tǒng)治,而且需要文化的領導權。政治與經(jīng)濟的統(tǒng)治是以暴力強制機構,如軍隊、法院、監(jiān)獄為支撐體的;而文化的領導權是以學校、教會、工會、傳媒等為支撐的?!皩τ诟鹛m西來說,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不只是簡單地通過強制來實現(xiàn)的,而是細微地通過觀念的霸權來實現(xiàn)的。統(tǒng)治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慢慢普及化為一般公民的常識。權力不只是粗暴的法律或有形的強制,而是對語言、道德、文化和常識的控制。大眾由于觀念控制的內(nèi)化而受到壓制和同化?!雹谝簿褪钦f,在葛蘭西看來,支撐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的深層基礎不是它的政治制度,不是國家暴力機器,不是它的經(jīng)濟基礎,而是它的意識形態(tài)。國家通過思想與意見的廣泛一致來維持控制,只有當控制出現(xiàn)弱化的跡象時才使用暴力,而且是偶爾用之,不以之為慣常使用的治理方式。
然而,葛蘭西也深深認識到:取得文化領導權絕非易事。在爭奪文化領導權的過程中,不同的黨派打出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觀念,對處于分散獨立的各級知識分子進行吸引,并紛紛啟用大眾小說家書寫以宣傳自己施政綱領為內(nèi)容的小說。如,“溫和派對以‘散布和‘分子的狀態(tài)存在于半島上的每一級知識分子‘自然地施以強大的吸引力,以滿足教育和管理的要求,無論這種滿足多么有限。”③“在法國政治性文學中,聯(lián)結城鄉(xiāng)的必要性總是得到生動的感知和體現(xiàn)?!雹苓@是一個使上層社會的價值體系和生活方式逐漸滲入到從屬階級中去,成為被民眾所廣泛接受的“常識”的過程。這是一個相當漫長且復雜的通俗化過程。
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昭示我們:當無產(chǎn)階級已經(jīng)建立自己的統(tǒng)治時,也要借鑒資本主義統(tǒng)治的經(jīng)驗,即,取得并保持文化領導權是統(tǒng)治階級對社會進行整體控制的根本手段。同時,這個理論也表明:文化領導權的取得和維持需要很長時間的通俗化、大眾化的過程。只有一個社會的主導意識形態(tài)廣為傳播并引發(fā)公眾的普遍認同,文化領導權的控制力才可能最大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為現(xiàn)今我國的主導意識形態(tài),必需經(jīng)由大眾化之路而走向舉國民眾廣泛認可,才能鞏固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的文化領導權,才能使黨的治理擁有更為堅實的社會基礎。因此,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是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的需要,是通向社會主義制度生命之樹常青、國家安定團結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1.2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的需要
人心齊,山可移。一個國家的發(fā)展需要舉國民眾對國家的發(fā)展目標、發(fā)展道路、發(fā)展方式有一個共識。有共識,即人心齊,才有可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離宏圖大業(yè)的最終實現(xiàn)就會一步近似一步。共同思想基礎對于團結奮斗的重要意義自不待言。對于當代中國而言,能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思想基礎的是什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什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能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因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從宏觀上回答了在當代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怎樣發(fā)展?——用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發(fā)展,等等一系列于黨于國于民至關重要的問題。所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理論形態(tài)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
然而,要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真正成為現(xiàn)實的團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思想基礎還需要用革命的理論武裝革命的群眾,還需要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不斷深入社會各個領域,深入廣大人民群眾的心靈,即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唯其如此,才能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確立在廣大人民群眾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接受、 理解、認同的過程之中。
2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具體內(nèi)容
2.1 牢固樹立“四個自信”
理想信念高于天。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上的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理想。推動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必須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信念。十八大報告提出了“三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個方面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的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樣“三個自信”又發(fā)展為“四個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雹葸@條道路是引領中國人民在過去30多年取得天翻地覆變化之根本,改革開放3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已經(jīng)說明了這一點;同時,這條道路是中國在未來走出一條不同于資本主義國家既穩(wěn)定、又好又快發(fā)展之路的保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我們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實踐中作出的正確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大理論成果,它不斷吸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也是一個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并被實踐檢驗具有極大優(yōu)越性的制度體系,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yōu)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包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2.2 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入人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內(nèi)的科學理論體系?!雹奘舜笠詠恚暯娇倳洶l(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治國理政的重要方略,特別是“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這一體系中的鄧小平理論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問題,為中國的經(jīng)濟體制改革掃清了思想障礙?!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使黨永遠是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科學發(fā)展觀回答了“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關鍵問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全面地闡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緊密聯(lián)系、相互貫通的理論觀點,構成了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jù)理論、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理論、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理論、實現(xiàn)祖國完全統(tǒng)一的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和國際戰(zhàn)略理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論、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理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理論十個方面的內(nèi)容。
在當今,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就應該大力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這一理論體系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2.3 深刻領會“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
“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新境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體現(xiàn)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總體框架,使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領域更加清晰,是指導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戰(zhàn)略方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針和助推器,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tǒng)性、預見性、創(chuàng)造性、實效性。在“四個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zhàn)略目標,處于中心位置,其他三個全面是戰(zhàn)略舉措,是為戰(zhàn)略目標服務的。
3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方式
3.1 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化整為零進行推廣普及
灌輸理論是指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開展的理論之一。但是“灌”有暴風驟雨式的“猛灌”、也有和風細雨式的“浸灌”(或稱為潤物細無聲式的灌溉)。把理論長篇大論地猛灌給人民群眾有效呢?還是把理論化整為零,一點一滴地浸入人民群眾心田更有效呢?筆者認為,在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我們要把理論化整為零地傳播給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因為完整的傳播理論往往給人枯燥之感,一般只適用于知識群體。若是把完整的理論分解成不同分部,然后以一個個分主題展開宣傳,就可能在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民群眾中收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3.2 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變抽象為具體進行推廣普及
理論是對現(xiàn)實的抽象,所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抽象性是阻礙人民群眾接收、理解理論的障礙。傳播學的易讀性概念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也頗有啟發(fā)意義。“易讀性指的是‘由寫作方式導致的了解或理解的難易程度”⑦該理論指出,文本越直白受眾的接受程度越高。宣傳理論時,用生動的話語表達、用形象化的藝術體現(xiàn),理論和人民群眾的距離就會近許多。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可以用政論片體現(xiàn),可以用展覽來呈現(xiàn),科學發(fā)展觀可以用公益廣告、相聲小品、故事片等形式進行普及。理論走下神壇,穿著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外衣才能最終走入尋常百姓心。
綜上所述,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關乎黨的執(zhí)政地位、關乎國家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大事。為了不辱使命,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藝術地向廣大人民群眾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并使之大眾化。堅持“三個毫不動搖”,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群眾進行廣泛地宣傳教育,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入人心,在全社會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參考文獻】
[1]高舉中國特色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
[3]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10).
[4]安德魯·文森特.現(xiàn)代政治意識形態(tài)[M].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11):10.
[5]Jorge Larrain.意識形態(tài)與文化身份:現(xiàn)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場[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
[6]季廣茂.意識形態(tài)[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5).
[7]沃納·賽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M].華夏出版社,2000:129.
注釋:
①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10):38.
②安德魯·文森特.現(xiàn)代政治意識形態(tài)[M].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11):10.
③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10):40.
④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10):42.
⑤高舉中國特色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
⑥高舉中國特色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
⑦ 沃納·賽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M].華夏出版社,2000:129.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