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宇
小學語文教學重視積累感悟和語文學習領域的拓展,旨在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顯然,小小課堂、薄薄書本已經(jīng)無法完全承擔起此重任。
微課來了,她為小語教學打開了另外一扇窗,帶領學生走進了活色生香的語文世界。
當學生因缺乏生活積累、對文本毫無感覺時,微課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沙漠里的綠洲》一課時,學生對阿聯(lián)酋的認知幾乎為零。為了豐富學生的認知,以便更好地與文本銜接,我便制作了以介紹阿聯(lián)酋風光為主題的微課,并在微課結(jié)尾處提出延伸性的問題:阿聯(lián)酋地處沙漠,這些綠樹紅花是如何在此生存的呢?問題一拋出,接下來,學生就開始在文本中尋找答案。這段微課的價值就在于它成為了學生閱讀的引子,引出了閱讀期待,引出了探究興趣,引出了表達欲望。課堂上,教材對學生來說不再枯燥,他們還收集到了更豐富、更詳盡的關于阿聯(lián)酋如何培育花木的資料,并與同學們分享,課堂信息量增大,學生能力得到鍛煉。
當因時間所限,課堂缺乏延展時,微課來了。在教學群文閱讀課《品美食》時,教師一節(jié)課帶領學生閱讀了《你真的會吃烤鴨嗎》《故鄉(xiāng)的烤紅薯》《挖薺菜》《核桃酪》四篇文本,文本中描寫的美食的色香味吸引著學生,文本中蘊涵的濃厚的情感感染著學生。課堂終了,學生讀興未盡,此時微課就派上了大用場。我特意制作了以介紹“吃貨的文學圈”為主題的微課,介紹了一些文學圈的“美食家”,于是,周作人的《知堂談吃》、梁實秋的《雅舍談吃》,還有汪曾祺的“吃貨”作品都列入了學生的閱讀書單。
語言積累,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根本。課堂時間有限,課外學生疏于背誦,令很多語文教師頭疼。背誦之難,在于沒有興趣,特別是一些古詩、古文,學生不甚理解,背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微課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一難題。我在引導學生背誦《論語》時,學生因難以理解文本而產(chǎn)生抗拒。于是,我便制作了以《論語》為主題的微課。選出《論語》流傳最廣的句子,設置情境,做成動畫,幫助學生理解句意。這樣做效果十分明顯,不少學生表示,意思理解了,背起來也容易了。更重要的是,微課使《論語》不再枯燥,變得活色生香、引人入勝了。
微課之美,在于它的延展性,只要選對時機、運用得當,它能帶領學生走進更為廣闊的語文天地。但是,切不可濫用,經(jīng)驗和知識是可以傳授的,理解和感悟卻一定要發(fā)自個體的內(nèi)心。見過一些微課,專以講解文章結(jié)構(gòu)、寫作方法為能事,這是否會對學生的思維形成禁錮,值得我們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