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貞 陸夢娟
摘要:隨著中國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和第三產業(yè)發(fā)展,對勞動者體力要求會下降,而對溝通能力等要求將提高,對老年人力資源的需求將上升。本文建立了我國延遲退休政策的預測模型,通過對影響延遲退休年齡的幾個重要因素的定量分析,構建我國延遲退休政策的優(yōu)化方案。由于不同經濟因素指標的影響程度與延遲退休的年限相關,分析上海地區(qū)選擇不同群體的工作崗位較優(yōu)的延遲退休年限,建立延遲退休的年限與GDP增長率的量化模型,尋求經濟彈性與退休年限的均衡點,實現我國經濟穩(wěn)健發(fā)展。
關鍵詞:延遲退休;就業(yè)彈性系數;層次分析;均衡
中圖分類號:F124.1;F249.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2-00000-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明顯,在這種形勢下,延遲退休年齡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然選擇,可緩解社會撫養(yǎng)壓力。延遲退休可以降低國家養(yǎng)老金支出壓力。勞動年齡人口變化也會使得社會對老年人就業(yè)的需求增加,60歲及以上人口不少具備較高技術水平,積累豐富的專業(yè)技術和領導管理經驗。退休年齡造成了中國人力資源的浪費。因此,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必須全面啟動提高法定的退休年齡工作,以便緩解未來勞動力不足、養(yǎng)老金入不敷出的壓力,如何針對不同職位以及經濟指標制定合理的退休年限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延遲退休的因素分析
國民人均預期壽命、人口老齡化程度、勞動力供求狀況和國民受教育情況這四個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延遲退休制度的實施,而延遲退休制度的實施又會反過來對我國的就業(yè)、養(yǎng)老保險等社會問題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勞動力供求狀況包括勞動力供應和勞動力需求兩方面,國民受教育衡量指標一般為各階段文化水平的人數所占的比例,為了簡化運算,選用國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來衡量國民受教育情況。
利用層次分析法模型,根據查閱資料可得國民人均預期壽命X1、人口老齡化程度X2、勞動力供給狀況X3、勞動力需求狀況X4以及國民受教育情況X5五個指標。層次分析模型最高一層為總目標A:合理延遲退休年齡。第二層設計為目標的具體劃分,它包含3個實施細則B1:延遲退休1年,B2:延遲退休2年,B3:延遲退休3年。最底層為因素層,它包含X1-X5五種影響延遲退休的指標。設以A為比較準則,B層次各因素的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為A-B;類似地,以Bi為比較準則,X層次各因素的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為B1-X,可得到4個比較判斷矩陣。利用MATLAB軟件求出其最大的特征值及其對應的特征向量。由表1可知,所有4個層次單排序的CR的值均小于0.1,滿意一致性要求。
總目標A的排序向量,以第二層第i因素Bi為準則時的排序向量分別為:
所以符合層次總排序的滿意一致性要求,可以得出國民人均預期壽命、人口老齡化程度、勞動力需求和國民受教育情況這四個指標對延遲退休的影響程度大小為:人口老齡化程度>勞動力供求狀況>國民受教育情況>國民人均預期壽命。
二、不同就業(yè)崗位對延遲退休的影響分析
設有n決策方案的集合:U={A1T, A2T, …, AnT},其中AiT=(ai1, ai2, …, aim)是第i方案關于第m評價指標的指標值向量。于是我們可以得到n方案關于m項評價指標的指標矩陣:
以0~100評價工作環(huán)境和體質要求從劣到優(yōu)的情況,工作經驗取15-40年,得到表格2、表3:
對變異系數歸一化得到各指標的權向量為w=(0.2605, 0.3040, 0.1544),根據權重的大小表示工作環(huán)境、工作經驗、體質的要求三種指標對延遲退休年限所起作用。由上可知比較而言工作經驗所起作用最大,工作環(huán)境次之、體質要求的作用最小。計算A中各行向量到B中各列向量的海明貼近度Dij。如果,則第i類群體屬于延遲5-k+1年。(i=1,2,3,4,5),計算A中各行向量到B中各列向量的歐幾里得[10]貼近度dij:(2)
如果,(i=1,2,3,4,5;j=1,2,3,4,5),第i類群體屬于延遲5-k+1年。
由上表4、5可知,上海市延遲退休年限教師為4或5年,內科醫(yī)生3年,公司職員4年,客車司機2年,重體力勞動者1年。
三、基于GDP增長率的延遲退休年限模型
建立延遲退休的年限與GDP增長率的量化模型[11],根據就業(yè)彈性系數等于次拍賣行業(yè)人數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比值,從業(yè)人數增長率為從業(yè)人數增加量與基期從業(yè)人數的比值,用L表示從業(yè)人數。由于各不同產業(yè)的就業(yè)彈性系數的有所不同,將λt(j)表示為t期第j產業(yè)的就業(yè)彈性系數,將δt(j)表示為t期第j產業(yè)的GDP比重,Yt為t期GDP,則
其中α為常系數,為就業(yè)彈性系數,β為隨機誤差。Lt(j)表示t期第j部門的勞動者數量由式(5)可知:(5)
用Lt(i)表示t期i歲勞動者的總量,其相應的勞動參與率為t(i),則Lt(i) t(i)表示i歲勞動者的總從業(yè)人數,同時用a表示勞動者開始工作的年齡,b為勞動者當前退休年齡,m為延遲退休年限。
在既定條件下,只要將相關數值代入模型加以試算,便可找到能使等式兩邊達到均衡的m值,即延遲的退休年齡的年限,此時b+m值即是處于均衡點上所對應的最佳退休年齡。這個均衡點就是實現延遲退休與解決就業(yè)之問的最佳平衡點。
四、不同經濟背景下最優(yōu)延遲退休年限建議
(一)人口老齡化程度、勞動力供求狀況、國民受教育情況以及國民人均預期壽命經濟指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退休年限的長短,其中人口老齡化程度權重最大,極大程度上限制了延遲退休的時間。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穩(wěn)健發(fā)展的制約因素之一,只有延遲退休年限才能實質性的轉化老齡化問題,環(huán)節(jié)技術型人才削減,為經濟發(fā)展帶來充足的勞動力。經濟增長彈性與最優(yōu)延遲年限存在定量函數關系,通過模型可以測算最佳均衡值,但是長期的最有年限波動將導致社會不穩(wěn)定,需要設定一定的跨度范圍,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穩(wěn)定,才能達到我國經濟穩(wěn)健發(fā)展。
(二)在延遲退休年限的政策背景下,保證基金平穩(wěn)運行,保障統(tǒng)籌基金、個人賬戶基金收支平衡,保障制度能抵御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基金缺口問題。其次,保證參保人員、退休人員結構合理,制度內撫扶養(yǎng)比能保障制度正常運行;保證在實施相關方案時,所受到的阻力較少、投入的行政成本較低;保證增加財政投入在承受范圍內,保證財政有能力、有資金來解決改革所需要的增量投入。
(三)研究表明上海市延遲退休年限教師為4或5年,內科醫(yī)生3年,公司職員4年,客車司機2年,重體力勞動者1年。針對不同的職位根據不同的貢獻程度制定相關的延遲退休年限,同時給予對應的經濟補貼,保障合理科學的實現經濟平穩(wěn)發(fā)展的目標。對于技術型的人才由于培養(yǎng)周期長,社會需求大,延遲退休年限程度更大。而對于非技術性,由于可替代性強,技術含量低,同時生理因素的制約減少了延遲退休年限。在考慮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仍需要尊重個人意愿,在最優(yōu)的延遲退休年限可以設置小范圍的彈性波動,達到經濟發(fā)展與意愿的良性互動與協(xié)調。
參考文獻:
[1]邵國棟,朱小玉.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延遲退休年齡合理性研究[J].云南社會科學,2007(5):22-28.
[2]楊馥.我國退休年齡改革的探討[J].寧夏社會科學,2013.3.
[3]原新,萬能.緩解老齡化壓力、推遲退休真的有效嗎[J].人口研究,2006(7):47-58.
[4]劉錚,潘錦堂.世界男女退休年齡現狀分析比較們[J].社會保障制度(人大復印社),2006(4):57-66.
作者簡介:
陳麗貞(1993–),女,漢,福建莆田,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研究方向:金融。
陸夢娟(1995–),女,漢族,安徽亳州人,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013級本科生,經濟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