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茜
摘要:軟件打車取代了傳統(tǒng)的電話叫車、路邊招車,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大大提高了出行的效率。龐大訂單背后的巨額收入應該如何確認以及計量。所以本文選取滴滴出行這一國內最大的打車軟件,通過分析它的商業(yè)模式,對照我國收入準則,分析了滴滴出行的收入確認以及計量。
關鍵詞:滴滴出行 收入確認 收入計量
一、引言
“先出門再打車”的模式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先打車再出門”,這一變化來源于打車軟件的產生和廣泛應用??墒菄鴥葞状蟠蜍囓浖挠嬞M模式不曾公布,所引起的打車費用,即打車軟件收入的時點如何確定、收入的金額如何計量,都沒有相應的條例來規(guī)范,這會給打車軟件這一行業(yè)對于收入的確認帶來會計處理上的差異,從而影響公司業(yè)績、國家稅收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本文選取滴滴出行這一個占國內市場份額最大的打車軟件,對其收入的確認和計量進行分析。
二、滴滴出行的發(fā)展歷程
2012年6月,程維成立了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三個月之后,在北京上線;2013年10月滴滴打車奪取了59.4%的市場份額;2014年,接入微信支付,打開了移動支付的大門;從2014年1月10日到8月10日左右,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進行“補貼大戰(zhàn)”;然而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合并;2015年9月9日,滴滴打車正式更名為“滴滴出行”。
滴滴出行的業(yè)務也從最初的打車業(yè)務擴展到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巴士、試駕等,滿足了不同層次客戶的需求,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業(yè)龍頭。
三、滴滴出行的模式
滴滴出行采取作為乘客和司機的中介機構,一方面以補貼等形式促進乘客對滴滴出行的依賴性,另一方面通過滴米系統(tǒng)等方法提高司機的福利,此外,滴滴還開展第三方平臺的接入,例如移動支付平臺、地圖定位系統(tǒng)等,來提高用戶使用的連接性、通暢感。
滴滴出行尚處于發(fā)展期,其盈利模式并未明晰地顯現(xiàn)出來,但是可以比照國外打車軟件Uber,除了基本的廣告收入,占有更大比重的是生活服務模塊和信息數(shù)據的價值。
四、滴滴出行收入的確認和計量
(一)確認的時點
采用滴滴出行,一共涉及到四個時間點,一是乘車人發(fā)出訂單,二是司機接下訂單,三是乘車人上車,四是乘車人到達目的地下車。時點一只涉及到乘車人單方面發(fā)出邀請,不涉及回應,時點二是得到了司機的回應,但是并未產生實質性的勞務,時點三才是真正的義務發(fā)生,根據滴滴出行客服人員介紹,時點三是真正開始計費的時間,當乘車人準時上車后,司機按下“已接到”按鈕時開始計費??墒窃趯嶋H操作中,司機可能提前按下按鈕,為防止這一行為,在乘車人客戶端有“我已上車”用來輔助計算時長。時點四是結束的時點,乘車人到達目的地下車之后,司機在司機客戶端上按下“已結束”的按鈕,表明此次權利義務履行完畢。這個時點就為確認收入的時點。若乘車人沒有下車立即付款,就要計入“應收賬款——xx用戶”。
(二)計量的金額
滴滴出行有兩種計價方式,一是乘坐出租車的打表計費,二是乘坐其他未安裝打表器的車型而采用的云計算計費。前者就按照表上顯示的費用付費,后者則直接根據電子賬單確認明細后付費。但是由于乘車比較匆忙,乘客往往不會認真查看明細,而是直接付款。其中是否存在潛在收益,作者無處可尋。
除此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出行采取的優(yōu)惠政策之后的價格進行收入確認及計量。
1、立減現(xiàn)金政策
此政策實施主要集中在“補貼大戰(zhàn)”時,如“乘客車費立減10元”“乘客返現(xiàn)12至20元”。這種補貼方式的實質是商業(yè)折扣。
對于早期的滴滴出行,補貼是必須的,但是以怎樣的補貼才是效益最大的,返還消費者使消費者利益最大化才是最有效的辦法。雖然補貼大戰(zhàn)無疾而終,但是這種方式讓消費者嘗到了甜頭,并逐漸提升了用戶的粘性,這是一招長遠的棋。
2、贈送電子優(yōu)惠券、紅包
此政策實施主要集中在“補貼大戰(zhàn)”之后直到現(xiàn)在。這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電子優(yōu)惠券多為滴滴出行客戶端自行發(fā)送,比如新用戶注冊之后、使用過滴滴之后有段時間未使用、逢各大節(jié)日活動等情形。
紅包除了乘車人使用過滴滴出行后立即分享給好友外,還有企業(yè)冠名發(fā)送紅包,這種現(xiàn)象在觀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時通過搖一搖、掃描二維碼等十分流行。
無論是電子優(yōu)惠券,還是紅包,其實質是為了鼓勵消費,電子優(yōu)惠券和紅包都提前約定好在某一期限內使用能抵減車費。電子優(yōu)惠券和紅包在發(fā)放時,不能確認收入,只有當乘車人到達目的地并選擇使用電子優(yōu)惠券和紅包支付車費后,才能確認收入。確認的金額為扣除優(yōu)惠之后的金額。
3、贈送積分
滴滴出行在乘客每次出行之后,根據每2元車費兌換1個滴幣,滴幣可以用來在滴滴商城兌換實物、滴滴出行的電子優(yōu)惠券、其他平臺的優(yōu)惠券等,在將來,甚至可以作為一種支付方式來支付車費。
滴幣在發(fā)放時均不確認收入。我國會計準則規(guī)定,對于企業(yè)在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的同時獎勵顧客積分的,應當在兌換時將取得的貨款在收入和積分進行分配,積分在兌換前作為遞延收益,兌換后轉為當期損益。
若滴幣用來兌換實物和其他平臺的優(yōu)惠券,則分別在確認兌換和消費時,作為費用。
若滴幣用來兌換滴滴出行的優(yōu)惠券,則在支付車費使用優(yōu)惠券后將遞延收益轉入收入。
五、對滴滴出行的展望和建議
滴滴出行,不僅僅在于為人們解決“打車難”“空車造成擁堵”等問題,更具有意義的在于它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培養(yǎng)了移動支付的習慣,其中更具有戰(zhàn)略性的是在它背后龐大的數(shù)據。
但是滴滴出行也面臨很多問題,司機邊駕車邊搶單帶來的駕駛安全問題,滴滴專車是不是“黑車”,是否有營運資格的問題等等。滴滴出行除了在消費者司機端贏得口碑,也要在政府一邊站穩(wěn)腳跟,太原發(fā)起抵制滴滴活動,這無疑是扇了滴滴出行自己一個耳光。
滴滴出行還要拿出一個更加明確的盈利模式來給投資者、給自己一個漂亮的成績。除了與地圖類平臺合作推出服務外,更多是要加入生活服務模塊。這樣帶來的附加價值是大于本身提供出行服務的。
國家也應該加快收入準則的國際化,在收入準則上更加全面細化更重要的是針對O2O行業(yè)的規(guī)范與整治,出具出租車、專車等相關細則與條例,一方面給行業(yè)寬容度,另一方面也要規(guī)范行業(yè)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