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
(云南經(jīng)濟管理學院,云南昆明650304)
視覺審美的直觀性探析
趙佳
(云南經(jīng)濟管理學院,云南昆明650304)
相對于深入的探討,第一印象可能欠缺其理性的分析,然而它在視覺審美的過程中確起著主導性的作用。在哲學理論中,我們將這種感覺稱之為直覺。人人皆有直覺,但直覺卻又被認為是是私人的、不明晰的、非邏輯的,所以直覺長期以來就被排除在理性哲學的研究之外。
視覺審美;直觀;通感
自亞里士多德以來,西方傳統(tǒng)哲學一直都是以追求明晰性、確定性、邏輯性為目標的理性哲學。所以,直覺自然也就不被重視,甚至是貶斥。然而直覺卻又是重要的,因為它關涉著人的心靈和情感的體驗與顯現(xiàn),關涉著感知和審美的完成和實現(xiàn)。
最簡單最原始的“知”是直覺,其次是知覺,最后是概念。這種見形象而不見意義的“知”就是直覺。這就是說,直覺一般是被看作與理性、邏輯相對的、不易把握的非理性概念。而所謂直覺就是見到一個事物,心中領會那事物的形相或意象,不假思索,不生分別,不審意義,不立名言,這是知的最初階段的活動,叫做直覺。直覺是一切知的基礎。直覺與心理學的關系更為緊密一些,而和哲學、美學無關。但在近代美學中,也有從直覺出發(fā)來進行研究的,比如美學中的聯(lián)想主義、移情派等。這其中尤以克羅齊和柏格森貢獻最大,也最為重要和關鍵??肆_齊是以直覺為核心建構(gòu)了他的精神哲學的。他認為直覺是人的精神活動的起點,它賦予無形式的物質(zhì)、感受和情感以形式,使之由不可認識的東西上升到可認識的東西,由非人性的物質(zhì)上升到人性的物質(zhì),即成為人的精神活動的一部分。而在克羅齊藝術(shù)和審美觀念中,他堅定地認為藝術(shù)的直覺總是抒情的直覺,后者是前者的同義詞,而不是一個形容詞或前者的定義。這樣,在克羅齊看來,藝術(shù)就是直覺,而直覺就是表現(xiàn)。
關于共通感。共通感依然是一種理念,但卻是一種感性的理念。不過,感性理念本身就是一個尷尬的判斷。感性理念的存在,它是先天的、先驗的、是不必論證的。人們在審美趣味中是否可觸及知識還是成問題的,而且,審美判斷無疑不是依據(jù)概念作出的。因此就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盡管審美趣味是感性的而不是概念的,但在審美趣味中仍有普遍感受的必然性存在。
(一)直覺與審美
在克羅齊看來,直覺就是表現(xiàn),就是美,就是審美。他首先告訴我們:對實在事物所起的知覺和對可能事物所起的單純形象,二者在不起分別的統(tǒng)一中,才是直覺。在直覺中,我們不把自己認成經(jīng)驗的主體,拿來和外面的實在界相對立,我們只把我們的印象化為對象,無論那印象是否是關于實在。所以,在他看來,直覺也就是表現(xiàn)。在柏格森看來,藝術(shù)是非功利的、無目的性的,而且它更是一種綿延和直覺。審美都是直覺的表現(xiàn)和綿延,它是不可分析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同時,柏格森還認為,藝術(shù)與審美可以消除我們與世界、實在之間的障礙,從而讓我們直接面對實事本身或參與其間,最終使靈魂得以陶冶和提高、生命得以自由和呈現(xiàn)??梢哉f,在柏格森那里,藝術(shù)、審美與直覺的關系是十分緊密的。而且他也將直覺看作為能動的,他說:直覺是一種能動的認知運動。
(二)審美共通感與直覺
這樣,直覺對于審美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審美與共通感的關系又是密不可分的。那么,現(xiàn)在的問題就是:直覺與審美共通感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它們又是如何互相促進、互相生成的?事實上,直覺是私人性的;共通感卻是公共性的。這樣,二者似乎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是,審美是個人的事,在審美中既有個人直觀;也有審美共通感。前者是發(fā)現(xiàn),后者是沉潛。無論是在創(chuàng)作,還是在鑒賞中,審美都根本離不開直覺和審美共通感。但在具體的審美實踐中,直覺既不是像克羅齊所言那般絕對;也不是如傳統(tǒng)哲學所言那般無用。我們需要重新審視直覺和審美共通感,重新發(fā)現(xiàn)二者的關系和作用。在審美鑒賞中,康德把審美這個純粹的直覺領域置于自然王國和理性王國之間,作為知解力和理性之間的橋梁。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直覺和審美共通感關系十分緊密,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是相同的。而共通感與自身的相關則是與個體的狀態(tài)相關,這就使得共通感與情感發(fā)生關聯(lián),它是通過這種情感來以情體情,也即是說,他是通過情感來進行判斷的。從而,沒有規(guī)則,也就沒有了規(guī)則所帶來的限制。共通感就依據(jù)情感的傳達而獲得了自身的內(nèi)在相同性。很顯然,以情體情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而在這其中,直覺將是不可忽視和替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任何感情,在這種方式下,都可以變成審美感情。此外,沒有什么特殊的關于美的感情。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需要在審美共通感的基礎上來培育審美直觀,但也需在個人審美直觀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和理解審美共通感,而這將會共同促進審美鑒賞的完成和完善。而在這雙向反饋和互為促進的審美過程中,一是需要同化,二是需要順應。當然,這是困難的,但卻又是必須的。
[1]李鴻詳.視覺文化研究[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5.
[2]高字民.從影像到擬像——圖像時代視覺審美范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胡家詳.審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4]汪欲雄.意向?qū)徝缹W[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曹方,喬爽.視覺傳達設計視覺圖示[M].江蘇: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2013.
J524
A
1005-5312(2016)11-0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