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摘 要:與西洋繪畫注重的明暗和虛實不同,中國傳統(tǒng)繪畫講究的是“氣”。 中國繪畫具有悠久的歷史,中國人物畫從晚周至漢魏,六朝漸趨成就。山水、花鳥至隋唐已形成獨立的畫科。五代,兩宋流派竟出,水墨畫盛行,山水畫蔚然成為大科。文人畫唐代興起,宋代已發(fā)展至元代大興,畫風趨向?qū)懸?;明清和近代既有發(fā)展并且日益?zhèn)戎匾膺_暢神。中國畫美學很講究人與自然的親和,這種“天人合一”的意識把個人的得失都融入到自然的狀態(tài)。
關鍵詞:國畫;文人畫;審美;美學價值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4-0157-01
中國傳統(tǒng)繪畫有其獨特的美學體系,美學觀點,美學范疇。中國畫的特征可以從繪畫工具的材料,畫面的結(jié)構(gòu),作品的組成等多個方面來看。?昔日謝赫云:“畫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jīng)營位置,六曰傳模移寫?!睔忭嵣鷦痈爬酥袊嫷膶徝捞卣骱突揪瘢塾诤暧^的自然與人生,立足于藝術(shù)的生命結(jié)構(gòu)和自然生命運動的統(tǒng)一,形成了獨特的意境。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范疇,也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最富民族特色的審美標準,既是畫家創(chuàng)作的原則,也是欣賞的原則。 意境就是情與景的完美交融,能引發(fā)看圖人的審美想象,這是中國畫的精髓,凝聚著國畫的根本精神。
從東晉顧愷之開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流傳下來的畫作就體現(xiàn)出“以形寫神”的美學原則,一直到至今都是對繪畫還是要以“氣韻”的藝術(shù)主張。盛唐時期,文化的繁榮就猶豫唐代的政治很穩(wěn)定,經(jīng)濟實力雄厚,這就是人物、山水、花鳥以及文人院體畫的興起,唐代也是巔峰時期。經(jīng)過五代的衰竭之變,使之產(chǎn)生 “神、妙、能、逸”的標準,這就是新的美學認識,又以“常形”、“常理”和“形似”重于“神似”的美學思想,都是在評述國畫的美學思想,使國畫的發(fā)展表達出自身的美學價值。張彥遠說:“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贝颂帍娬{(diào)了用筆與立意造型的關系。立意須造型、造型須用筆,用筆便成了中國畫基礎的基礎。在中國畫中,線及其塑造的形體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線條與作者之間的通感。正如石濤所說:“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淘泳乎我也?!惫P墨所具有的這種抒情寫意性,是由于畫家在運筆中出現(xiàn)的各種變化,使線條自身具有了千變?nèi)f化的姿態(tài)。一方面,豐富多姿,各種不同的線條形態(tài)可以喚起欣賞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萬般物象中類似物體形態(tài)美的聯(lián)想,使抽象的線條成為現(xiàn)實事物形體美的一種間接曲折的反映,因而喚起人們的不同感受。另一方面,畫家在運筆過程中個人思緒、情趣、想法的投入,會使得國畫中的線條具有明顯的畫家個性特征,達到抒情、暢神、寫意,進而表現(xiàn)畫家的審美理想、情緒、氣質(zhì)、人格。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畫如其人”。
“山有四時之色,風雨晦明,變更不一,非著色以像其貌。所謂春山艷冶面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淡,冬山慘淡而如睡,此四時之氣也?!痹賱t方薰的《山靜居畫論》中曰:“古者,圖史彰治亂,名德垂丹青。后之繪事,雖不逮古,然昔人所謂賢哲寄興,殆非庸俗能辨。故公壽多文曉畫,摩詰前身畫師,元潤悟筆意于六書,僧繇參畫理于筆陣。戴逵寫南都一賦,范宣嘆為有益。大年少腹笥數(shù)卷,山谷笑其無文。又謂畫格與文,同一關紐。洵詩文書畫,相為表里者矣。畫法古人各有所得之妙。目擊而道存者,非可以言傳也。謝赫始有六法之名。六法乃畫之大凡耳。故談畫者,必自六法論。六法是作畫之矩矱,且古畫未有不具此六法者。至其神明變化,則古人各有所得。學者精究六法,自然各造其妙。昔人為氣韻生動是天分,然思有利鈍,覺有后先,未可概論之也。委心古人,學之而無外慕。久必有悟。悟后與生知者,殊途同歸?!敝袊嫷挠霉P用墨用色這些都是有自身的美學特點,而這便是對國畫美學思想的精妙解釋。
中國畫,特別是其中的文人畫,在創(chuàng)作中強調(diào)書畫同源注重畫家本人的人品及素養(yǎng)。在具體作品中講求詩、書、畫、印的有機結(jié)合,并且通過在畫面上題寫詩文跋語,表達畫家對社會、人生及藝術(shù)的認識,既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又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此時,中國畫的精髓就是不但要把事物的形神傳達給觀眾,更重要的是畫家把創(chuàng)作主體的思想感情也傳染給觀眾,因此中國繪畫藝術(shù)在觀察事物時總是“感情用事”。中國有一個原則就是以心觀景,生活中的萬事萬物無須一一觀察,用“見心之所見”來觀察事物,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對客觀事物觀察熟悉后,再經(jīng)過畫家主觀的概括、分析、提煉形成意象,然后加工成藝術(shù)形象的創(chuàng)作過程。實際上也是以心觀景,以心思物,應物象形的主客觀交互作用的過程。這種強烈的審美意識,其實就是畫家的審美意識在畫作上的體現(xiàn)。中國畫的美學價值在于給生活增添美感,令人陶冶情操,使人得到心靈與精神世界的豐富。. 如此看來,中國畫不僅是想表達畫面的美感,更是通過畫面來表現(xiàn)個人情操。透過人生的、生活的藝術(shù)美學追求。再看一看中國畫,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正所謂,“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