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宏燕
摘 要:參與式教學活動是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主要方法,以此為依托,對參與式教學在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的教學目標、活動設計、實施過程以及技術經驗的總結等問題和經驗進行論述,希望以此提升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及水平。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就信息技術教學而言,其有別于數(shù)學、語文等學科,它是對計算機基礎、各種應用軟件的學習與掌握,其強調的是技術的應用性以及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在教學中,應該以參與式教學為主。教師與學生相互協(xié)作,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在學習的過程中,自我監(jiān)控,自我協(xié)調,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能動性。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活動為載體,是信息技術參與式教學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活動設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明確教學目標是實施教學的開始,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的方式應該有一定的目的性。圍繞該目的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實施教學的開始。
比如在教學網頁的章節(jié)中,教學的目標是學生能夠掌握HTML語言,并且能夠實現(xiàn)基本的靜態(tài)頁面的設計。剖析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對網頁的制作過程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并且能夠自己制作簡單的網頁。明確教學目標后,我們就可以進行相應的教學活動設計。
為了完成上述教學目標,我們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網頁的制作步驟,講解其包含的頁面元素以及頁面結構,比如
二、注重教學實施過程
在參與式的教學中,活動實施的過程應以活動主題為導向,要求學生獨立或者是以團隊協(xié)作的方式完成。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應該避免“放羊式”現(xiàn)象出現(xiàn),應該加強監(jiān)督、指導,讓學生根據(jù)教學要求,查詢資料,獨立思考設計。
比如在“我的家”的網頁活動中,教師可以先講解網頁的構成,讓學生對網頁的基本結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對傳統(tǒng)菜單的設計方法、原理進行講解,繼而分組或者學生獨立進行設計。學生設計完成后,需要讓教師對設計的內容進行評估,評估其可行性以及內容的完整性,比如有的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偷奸?;?,只是貼了幾張圖片,或者“只描述了幾段文字”,這顯然是不符合要求的。
當學生的評估合格后,才能讓學生進行相關代碼的編寫,在網頁的制作過程中,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對網頁的開發(fā)與制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算是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生在網頁制作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一些技術上的問題,教師在這個時候可以充當指導者的角色,為學生解答疑惑,以此來加強學生的印象。
三、學會總結與思考
任何教學方法都需要總結與思考,對于信息技術課程而言,更需要學生進行總結與思考。參與式的教學活動只是讓學生在教學中加強認識,強化對知識點的印象。對于信息技術,采用參與式教學,可以讓學生積累一些系統(tǒng)開發(fā)的經驗,通過技術調研以及知識查詢,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但是對于學生而言,需要學會總結思考。
信息技術的知識本就較為零散,所以在活動中,教師應該注重經驗的積累。通常在每完成一個課題后,我會要求學生對該課題活動所應用到的技術經驗進行總結。比如網頁開發(fā)中的布局,在辦公應用中動畫的嵌套應用,如何才能將自己的PPT做得美觀大方等,讓學生在課堂筆記本上進行有效的歸納與總結,循序漸進,以此為導向,加強學生對技術的積累應用。
參與式教學過程是以學生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讓其參與到教學中,但是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不能無的放矢,否則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通常情況下,參與式教學需要根據(jù)教學主題而定。對于信息技術而言,在參與式教學中,應該以項目活動為依托,特別是大的知識點或者是章節(jié)內容,應該設計相應的項目活動,讓學生根據(jù)項目主題,設計并展示相應的作品,在制作作品的過程中加強知識的應用。而對于小的知識點,筆者認為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往往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周瑩.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6).
[2]郭紹青.參與式小組教學活動[J].電化教育研究,2010(9).
[3]鐘志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12(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