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敏??
摘 要:文言文對于廣大高中生來說,是一個極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文言文閱讀已成為高中生學習難點之一。如何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提高高中生文言文教學的質(zhì)量,讓學生能夠理解和體會到文言文的魅力,是值得教師深入思考的。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
我們對文言文題普遍有一定的畏難情緒。本文中作者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驗,講述了文言文翻譯的一般原則和方法,并對文言文閱讀技巧展開簡單的分析和探討。
一、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很多學生和教師都是圍著“高考指揮棒”轉(zhuǎn),“指揮棒”指向哪里,他們的學習目標也指向哪里。由此造成了學生消極應對文言文學習,教師機械教授文言文課程的現(xiàn)象。
1.學生消極應對文言文學習。
在高考文言文題目中,考試大綱規(guī)定了十多個考點,包括“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等。然而,從每年的題型分配情況來看,選擇題占大多數(shù),主觀題相比之下數(shù)量極少,而且文章的分值大多數(shù)集中在對字詞句的考查方面。面對這樣的考試狀況,很多學生自認對文言文的學習根本不用花費很多時間,只要稍稍留意就能猜中答案,這就避開了自己不喜歡的知識。因此,對于文言文的學習,這些學生根本就是抱著消極的態(tài)度,能不學就不學,連起碼的文言文語感也培養(yǎng)不起來。
2.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
上文已經(jīng)說過,高考這支“指揮棒”吸引了無數(shù)的學生、教師圍著它轉(zhuǎn),學生的學習方向以它為準。因此,很多老師在教授文言文時,并不用心去思考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喜歡上文言文,而是一頭扎進高考考試大綱和高考歷年試題之中,總結(jié)高考命題方向和方式,然后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以相適應。因此,逐字逐句翻譯成了文言文教學的最重要方法,老師將所有的精力放在使學生牢記考試知識上,結(jié)果,一篇生動有趣的文言文成了枯燥的知識疊加,難怪學生學起來如同嚼蠟,苦不堪言。另外,還有的老師處處以參考答案為準,在翻譯題中,如果出現(xiàn)與答案略有不同的說法,那么就會統(tǒng)統(tǒng)判錯。這種機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于文言文越學越?jīng)]有興趣。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文言文教學只有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chǔ)上,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認真學習,主動學習。
想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設計上下工夫,例如教師需要設計好課堂導語、課堂問題提問等。以《鴻門宴》的學習為例,教師首先可以向?qū)W生展示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然后向?qū)W生解釋這首詩的背景,隨后提出問題:“在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項羽的實力要比漢王劉邦強很多,但是為何最后是劉邦統(tǒng)一天下,建立漢朝,而項羽則自刎于烏江邊?劉邦究竟是用什么方法獲得天下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還在做小弟的劉邦是怎樣智勝項羽的,也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些端倪!”
如上所述,教師用生動的話語拉近了古人與今人的關(guān)系,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另外,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后,教師要結(jié)合課文,繼續(xù)提出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學習。如指出如下問題:“在鴻門宴中項羽的謀士有誰?劉邦的謀士有誰?劉邦赴鴻門宴之前做了哪些準備?鴻門宴的座次怎樣安排?鴻門宴過程中出現(xiàn)了哪些事情?你怎樣看待項羽和劉邦這兩個人?”這些問題的提出把文章還原為情節(jié)緊湊且使人沉迷的歷史故事,增強了它的趣味性,也讓學生對此充滿盎然的興趣。
三、重視積累的作用
文言文的知識是非?,嵥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教師就要指導他們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jié),將知識積累起來,時?;剡^頭復習,經(jīng)過不斷的復習學生一定能在學習興趣和知識能力上有顯著提高。
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對字、詞、句式進行歸納積累。首先要理解、掌握每課訓練重點中所列的字詞。同時,教師也要幫助學生逐步認識、掌握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固定句式,了解它們的構(gòu)成和使用方法。隨著學生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他們的文言文閱讀分析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四、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首先看文章內(nèi)容理解有誤題,再快速閱讀全文,不懂之處先暫時放下,接著往下讀,讀到劃線句子時,要細讀、逐字逐詞翻譯,要把該句放在文中來理解,通過上下句的意思來理解。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要從全段乃至全文來理解劃線句子的意思,不要孤立地理解劃線句子。要把省略的補充上去,把定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等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句式。帶著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結(jié)果怎樣?為什么?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兩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盡可能地排除。對理解文段起關(guān)鍵作用的詞句要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推導,同時必須用記號來提示自己。
翻譯時,先要讀懂原文,綜合運用學過的古代漢語知識,理解詞義,弄懂句意,理清層次,了解寫法,掌握原文的概貌,還要了解原文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境遇。
綜上所述,文言文閱讀的方法有多種,平常學習中多發(fā)現(xiàn)、善于總結(jié)。做文言文閱讀時,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可以先閱讀問題,再帶著問題去文章里找答案,這樣可以節(jié)省時間,還可以提高正確率??偟膩碚f,就是注重積累,細心觀察。
參考文獻:
[1]韋玉華.通過文言文教學如何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價值[J].快樂閱讀.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