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澤群 楊八軍
摘 要:教師既能在教研活動中學到先進的教學方法,也能在教研活動中發(fā)現(xiàn)教學的不足,還能在教研活動中獲得整改的辦法,有效地教研活動無疑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大有利手段。
關(guān)鍵詞:教研 有效 教學經(jīng)驗 教學方法
教研即教學研究,是在現(xiàn)代教育思想指導下,以教育理論為依據(jù),用教育對學科教育領(lǐng)域的實踐和理論進行有意識的探索活動;是教師之間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研究教學方法的活動。教師既能在教研活動中學到先進的教學方法,也能在教研活動中發(fā)現(xiàn)教學的不足,還能在教研活動中獲得整改的辦法,有效地教研活動無疑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大有利手段。
在各類國培、能力提升如火如荼的開展之際,我在這里談有效教研,似乎有打臉之嫌,但事實上大多數(shù)鄉(xiāng)村學校的教研就是一種應付,即便教育局制定了各種幫扶計劃,也難免流于形式,沒有發(fā)揮其真正的作用,鄉(xiāng)村小學的教研活動更是無人響應。
記得年輕時的我在教學過程中,曾有過很多不解的地方,便常向比我年長的教師請教,讓他們幫助我走出疑惑。有時候,我們甚至會發(fā)生爭執(zhí),因為都覺得自己的說法和做法有道理,在這樣的爭論中,我才一天天的成長起來。作為一名工作三十來年的老教師,在我進行了多方位的思考后認為,教學過程中的教研必不可少,但一定要切實有效才行。在此,我想就鄉(xiāng)村小學的現(xiàn)狀,試著探究鄉(xiāng)村小學應該如何有效地開展教研活動。
一、樹立正確的教研態(tài)度
我問過教科室的主任,為什么我們學校很少開展實質(zhì)性的教研活動。他說也想過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讓教研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但與領(lǐng)導一商量,他們不是說沒經(jīng)費就是說怕麻煩,要不就干脆撂一句話,做好記錄能應付上面的檢查就可以了。好不容易組織老師搞次說課賽吧,叫領(lǐng)導們當個評委都推說有事要忙,老教師們也表示不愿意參加,年輕老師聽說比賽無獎勵,也懶得動腦筋,仗著自己會上網(wǎng),直接百度拉一篇,照著念了完事。領(lǐng)導不重視的結(jié)果,是導致精心的計劃變成了走過場,這樣的比賽毫無意義,又能起到什么教研效果呢?如果領(lǐng)導能重視一些,先在教師群里大造聲勢,把說課當成教研的重頭戲,必然會激發(fā)教師們的榮譽意識。俗話知恥近乎勇,當老師們知道自己與別人有差距的時候,自然就會想到要提高,這樣也能形成教研的意識。
二、施加壓力可以激發(fā)教研的本能
首先,我必須思考的是教研活動怎樣才能把老師們聚攏在一起?放學后大家都各有各的家事,如果說晚上開會教研,肯定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在此,我想以女教師們打籃球為例,來談一談。放學后,很多老師都會在操場打籃球,還定義為認真鍛煉努力減肥。但當校長說縣里有籃球賽,要組織大家進行訓練的時候,教師們就開始講價錢了,又要買球衣又要吃大餐。幾個老師私下開著玩笑說,自己鍛煉可以讓衣服濕了干,干了再濕,但校長組織的訓練,衣服就不一定要濕了,反正練不練,大餐都吃了,球衣也到手了。
你們看,這是一個什么樣的邏輯?為什么拿了好處還不辦事?其實這就是我們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惰性,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只有自身需要減肥時,才愿意努力。看來,教研也要像減肥那樣,先讓教師形成危機感,然后才能激發(fā)教師進行自發(fā)的研究。給教師們施加壓力也是一個好辦法,只有把教研變成老師的自愿,才能發(fā)揮其最大的效力。
三、壓力不是開展有效教研的目的
有壓力才有動力,那么應該給老師們一個什么樣的壓力呢?身在鄉(xiāng)村,大部分教師都以為沒“前途”,也沒“錢途”,干脆樂得個輕松,得過且過。上課?我怕誰,你說我上的不好就不好咯,有本事你來上,反正我就要退休了。聽課?難得坐,大家彼此彼此,還不如在辦公室里聊天。比賽?我又不想拿第一,你奈我何。學習?倒是個進城玩樂的機會。
今天白天我對兩名新進的青年教師說,明天要去聽他們的課,他們忙不迭的說,別來,別來,我上的不好,怕你笑。晚上,我卻看見他們在辦公室里認真的備課。其實,我之所以想去聽聽她們的課,全是因為去年聽完幾個新進老師的課后,心有余悸啊。去年那課上的一塌糊涂,授課過程中還出現(xiàn)了錯誤的知識點。如今的新進老師雖然都是大學生出生,但并不全是師范畢業(yè),不過是在教師招考時達到了分數(shù)線而加入教師隊伍的,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并不懂得兒童心理學,小學課程的教材教法,突然站在講臺上,又怎么能適應呢?
不過,這兩名新進老師的態(tài)度還是讓我看到了希望。雖然只聽一次聽課起不到什么作用,但當大家都自覺把上好課當成壓力的時候,自然會把教研放在第一位的。也許吧,教研的重點就應該是年輕人,只有加大力度培養(yǎng)他們,我們的教育才會有希望。
四、一對一的幫扶性教研有時候更有效
教研不是一個人的事,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人的反思也需要解惑者。閉門造車,只會是造出來的車子出不了門。我們教研就是要博采眾長,補己之短,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或者,我們應該建議青年老師找一個老教師當自己的輔導老師,把每結(jié)課的大致內(nèi)容說給自己的輔導老師聽,讓他幫助自己找出問題。甚至教研可以摒棄傳統(tǒng)的坐在辦公室里討論的教研形式,在茶余飯后散步時進行教研,青年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向輔導老師請教,說不定效果會更好。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探討和摸索的過程中,青年教師的活力和沖勁亦能帶動和感染老教師,使得他們再次認真鉆研教材,以更好的幫助青年教師。
教研的目的只有一個,運用新課程理念,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落到實處才能發(fā)揮其最大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