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紅
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維形式,數(shù)學中的命題都是由概念構成的,數(shù)學中的推理和證明又是由命題構成的。因此,數(shù)學概念的教學是整個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正確地理解數(shù)學概念,是掌握數(shù)學知識的前提。有人說過,數(shù)學概念好比支點,而數(shù)學法則、定理好比杠桿。由此可見概念的重要性。
然而,許多初中教師沒有意識到概念教學的重要性,更忽視了數(shù)學概念引入教學的重要性,從而導致數(shù)學概念教學效果不理想,進而影響整個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實效。如何優(yōu)化數(shù)學概念引入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一、借助生活問題的解決與應用,引出新概念
數(shù)學概念有具體性和抽象性雙重特性。在教學中就可以從它具體性的一面入手,引領學生形成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
以在教學平行線的概念為例,教師先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各種實例圖片(鐵軌、雙杠)和教室(如下圖),再模擬出平行線的模型,抽象出其本質特征,概括出平行線的定義,并畫出直觀圖。
因此,我在教學引入平行線整個概念時,首先問學生:兩條鐵軌、雙杠給我們以什么的形象?在教室里你還能找到類似的形象嗎?這個形象有什么特征?你能給它下個定義嗎?
再比如,對于“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教學,教師確立了一個學生熟悉的認知對象,一首關于青蛙的兒歌。
1.你能繼續(xù)唱:3只青蛙……?4只青蛙……?請問:嘴巴的張數(shù)、腿的條數(shù)、跳下水的聲數(shù)與青蛙的只數(shù)之間分別有什么數(shù)量關系?
2.請問:第任意只青蛙后面該怎么唱?當具體的數(shù)不能表示任意性,而且不能用文字表達時,那么用什么來表示任意性、一般性呢?教學實踐證明,通過這樣的概念引入,學生初步體會到表示任意性、一般性的問題時需要一個新的表示數(shù)的方法,體會到這類問題不用字母表示不行了。這樣的概念引入教學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字母表示數(shù)”的必要性的學習情節(jié),使學生認識到“字母表示數(shù)”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探索有關內容的欲望。
二、借助問題的同化與類比,建構新概念
一個新概念在學生的認識中就是一個新事物,如何在學生認識領域盡快構建出新概念呢?如果用學生熟知的問題作為鋪墊,通過類比與新概念相關的問題,用學生已有概念同化所學的新概念,引導新概念在學生頭腦中的建構,簡捷易懂,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你能類比平方根的概念給得出的新概念下定義嗎?在計算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新概念的哪些性質?與平方根的性質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創(chuàng)新設計)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剛學過平方根的概念,對平方根的原理(開平方是平方的逆運算)非常清晰。所以可類比平方根,從立方與開立方互為逆運算的角度引入,更有利于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這樣的導學設計不但解決了立方根的概念,而且也解決了立方根的性質,真可謂一箭雙雕。同時,通過與平方根的比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區(qū)別這兩個概念。在對比之下,既掌握了概念,又減少了概念的混淆。
三、借助生活實例和問題的類比,得出新概念
以教學“線段、射線和直線”的概念為例,我設計了如下的生活實例和問題的類比題目:
1.繃緊的琴弦給我們以_____的形象。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近似地看做線段、射線和直線?請各舉1例。
2.數(shù)學中的平面是可以_____的,直線則是向兩邊
著的平面圖形,而線段可以看做是直線上_____的部分,射線可以看做是直線上_____的部分。
3.怎樣才能由一條線段得到一條射線或一條直線呢?
通過直接呈現(xiàn)和學生自己舉身邊的生活實例,使學生頭腦中有了線段、射線和直線這些概念的形象;通過平面的延伸性類比直線的延伸性,使學生很好地理解了直線概念的抽象性;通過線段、射線和直線作圖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三個概念。
總之,初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曾經提出,“抽象數(shù)學概念的教學,要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克服機械記憶概念的學習方式”。通過概念引入教學,應該使學生明確:“概念在生活中的實際背景是什么”“為什么引入這一概念”以及“將如何建立這一概念”。上面總結的三種數(shù)學概念引入教學分方法,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粗略總結,還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劉來福,曾文藝.問題解決的數(shù)學模型方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