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竹美
【摘 要】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本文探討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情感朗讀,這對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語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增強聽說讀寫的能力以及陶冶情操方面,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指導;情感教學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币肮膭顚W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彼奶岢?,讓我們深感語文教學中朗讀指導是一件不容小覷的工作。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朗讀能力,就是在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加強他們對字詞句的理解與感悟,增強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陶冶情操。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彼?,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朗讀勢在必行。而要做到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更是重中之重。我認為,在小學階段,情感朗讀指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著重培養(yǎng)朗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辛肆己玫拈_端,后面的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多鼓勵,善引導。小學生是最喜歡接受老師表揚的階段,此時,教師就應對不同孩子的朗讀加以鼓勵,讀得好的適時表揚,讀得不夠好的加以良好的引導,這樣,孩子才會有積極性去朗讀。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規(guī)定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并都會學生進行自我監(jiān)控。教學目標中,要留有充分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上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
二、多形式地朗讀
語文課堂上如果只有一種朗讀,那這堂語文課是沉悶的、失敗的、單一失去色彩的。一件事,做一次夠新鮮,可在反復做同樣的事情的時候,就會開始慢慢厭倦。所以,我們要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讓孩子變得更加活潑,最好的做法就是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為了活躍課堂,多形式的比較朗讀、借助圖像看圖朗讀、身臨其境般的配樂朗讀、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讀、創(chuàng)設情境的想象朗讀、生動傳神的表演朗讀等等,都可以讓孩子在朗讀中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真正有感情的朗讀,絕不會是“喊”著讀,一定是入情入境的“美讀”,是為了品位文章意蘊的較輕聲地讀(尤其在集體朗讀時)。范讀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啟發(fā)”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必須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一節(jié)課中范讀不能太多,要盡可能多地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練讀,讓學生能充分地讀,去感悟文本,去感受言語的意趣和情境的美妙,達到“入境始與親”的境地。為了培養(yǎng)孩子更好地體會文章所描繪的人或動物某些動態(tài)的場景或非常動人、內容豐富的景色描寫,啟發(fā)學生進行“戲劇化”的朗讀也是非常有效的。所謂“戲劇化”的朗讀,即朗讀聲音的大小、語氣語調、面部表情、甚至手、臂膀乃至身體的某些情不自禁的小動作,都可以隨文章描寫的變化,達到“忘我”的境界,這在小學是比較容易做到的;而此時學生的心理、思維活動必定是極其豐富的。例如,我在教學《田園詩情》(國標本第七冊)時,我一邊讓學生讀,一邊適當點撥,幫助學生感知語言,激發(fā)想象,讓學生進行“戲劇化”的朗讀。如當學生讀到“成群的駿馬剽悍強壯,腿粗如樁,鬃毛隨風飛揚?!睍r,我啟發(fā)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駿馬,馳騁在草原上,可以做出一些動作,來感悟作者對強壯生命力的贊美之情。
三、多角度的朗讀
所謂“多角度”,就是引導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自己的味道,比如七言絕句,有的孩子喜歡用2、2、3的節(jié)奏,也有的喜歡用4、3的節(jié)奏,在朗讀中,他們會驚訝地發(fā)現,不同角度地去讀,就會有不同的收獲。
四、注重朗讀中的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朗讀評價應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崩首x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切實針對學生朗讀的情況,正視學生們水平的差異,采取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多一些欣賞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責。掌握評價的程度。評價不宜過度表揚,但更不宜過度批評。對于一般的朗讀,可以用鼓勵性的語言或者建議性的語言,對于優(yōu)秀的朗讀,我們可以請他來朗讀展示,對于較差的朗讀,則是要鼓勵孩子多聽多學。多種用語的評價。我們經常會在課堂上看到學生朗讀了一段后,老師就帶領其他孩子直呼:“棒,棒,你真棒!”可是這句看似熱鬧的評價到底說明了什么,我們無從得知。孩子們更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評價,比如:“你的聲音很洪亮!”“你讀出作者的思念之情”,“你在朗讀中注重了關鍵詞”等等。
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边@句話,精辟地道出了教師朗讀評價語言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根據課文的特點以及學生朗讀表現,善用、巧用評價語言,藝術地、創(chuàng)造性地去評價學生的朗讀活動,使之更有效地服務于語文教學,讓我們的學生朗讀更精彩!
五、范讀的妙用
學生在初讀文時對于課文的情感處理也許還不夠到位,這就需要教師給他一個范例。有了范讀,再加以教師適時的引導,孩子們有的模仿,有的創(chuàng)新,有的欣賞,就會有千百種朗讀效果的產生。我們可在借鑒網上下載的,也可以教師范讀,當然也可以在學生中選出優(yōu)秀的作為示范。其實,作為教師,朗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功之一。每一次我的親身示范,學生都會報以熱烈的掌聲,并且我在朗讀的過程中,時常會觀察學生的表情,揣摩學生的投入程度。有時,讀到動情處,自己哽咽,學生也是淚光瑩瑩。
六、以活動促朗讀
在創(chuàng)設的趣味情境中,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課內外強化實踐的方法很多,諸如比較朗讀、朗讀競賽、分角色朗讀、排演課本劇等等。同一篇文章,通過不同讀法的比較,讓學生快讀、慢讀、舒緩地讀、急切地讀、高興地讀、悲傷地讀、不同輕重地讀、不同停頓地讀、不帶感情地讀、飽含感情地讀……比較不同語調語氣的表達效果,以找出最佳的朗讀方法。朗讀競賽可激勵學生踴躍參加,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使學生整體朗誦水平向良性方向發(fā)展。分角色朗讀、排演課本劇適合角色較多的小說或戲劇教學。在學生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礎上,進行角色體驗,分角色朗誦甚至排演一幕課本劇,進行場景表演,寓教于樂,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朗讀有助于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朗讀是一項技能技巧,是一種藝術再創(chuàng)造活動。朗讀能力的形成,朗讀技巧的掌握和運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教師只在從每一節(jié)課入手,爭取每節(jié)課都有瑯瑯書聲,這就必須經過長期的實踐,不斷地反復訓練才能提升。所以,語文教師要有耐心、恒心,采取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和途徑,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優(yōu)化閱讀訓練 促進語言發(fā)展》《徐州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