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營營
摘 要 戶外運動作為一個新興的體育運動越來越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日益成為關注的焦點,也有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參與其中。我國的戶外運動呈爆發(fā)式發(fā)展,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人群,隨之而來的是,我國戶外安全形勢也越來越嚴峻。戶外運動事故的發(fā)生引起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參與者的人身安全已成為戶外運動組織者、愛好者、相關管理部門以及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為了減少戶外運動損傷以及事故的發(fā)生,保證我國戶外運動人群的生命安全。
關鍵詞 淺析 戶外運動 參與者 運動損傷 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從戶外運動的不斷發(fā)展和戶外運動的參與者不斷增加的背景下來看,不單單是戶外運動中山難事故發(fā)生率的增加,即使我國登山協(xié)會以及相關機構沒有對戶外運動損傷的情況進行統(tǒng)計和研究,但戶外運動損傷問題也是確實存在的。人們十分的關注戶外運動事故以及戶外運動參與者損傷的情況,對于如何降低戶外運動損傷的發(fā)生率,降低戶外運動的風險,保證戶外運動參與者安全有效的達到參與戶外運動的目的將是值得重點考慮和研究的問題。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為了保證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把遼寧省地分為三類地區(qū)(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一般地區(qū)和欠發(fā)達地區(qū))。在遼寧省的三類城市中各抽取1座城市(沈陽市、鞍山市、鐵嶺市)的戶外運動參與者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閱讀有關戶外運動、運動醫(yī)學、急救等方面的著作,并通過中國期刊網(wǎng)、UM等檢索了大量的相關的戶外運動及損傷的文獻資料,大量的資料來源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jù)。
1.2.2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先對專家發(fā)放專家問卷12份,對問卷的初稿征求專家意見,經過多次修改后,請專家對問卷進行效度檢驗。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遼寧省戶外運動參與者損傷情況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2.1.1損傷的類型
在調查的戶外運動參與者中,膝關節(jié)和腰部的勞損較多,由于遼寧省的戶外運動參與者主要參加登山、穿越等戶外運動項目。
2.1.2損傷的部位
遼寧省戶外運動參與者的損傷的主要部位是踝關節(jié),腰部、膝關節(jié)、腳部。在調查的戶外運動參與者當中共有561人次發(fā)生過運動損傷,其中運動損傷發(fā)生在這四個部位占受傷總人次的59.5%。
2.1.3損傷的程度
根據(jù)運動損傷的輕重分類可分為輕度損傷、中度損傷和重度損傷。輕度損傷,受傷后不損害工作能力。調查顯示,輕度損傷的人數(shù)占損傷總人數(shù)的71.6%;中度損傷的人數(shù)占損傷總人數(shù)的25.2%;重度損傷的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的3.2%,。
2.2遼寧省戶外運動運動參與者運動損傷的原因調查與分析
2.2.1生理原因
遼寧省戶外運動參與者由于生理原因造成運動損傷占受傷人次的23.6%。其中,由于身體過度疲勞而導致?lián)p傷占受傷總人次的8.9%;由于身體素質差而導致?lián)p傷占受傷總人次的9.7%;由于身體有舊傷而導致?lián)p傷占受傷總人次的5%。
2.2.2技術原因
遼寧省戶外運動參與者由于技術原因造成運動損傷占受傷總人次的12.9%。其中,由于準備活動不充分而導致?lián)p傷的占受傷總人次的11%,是造成戶外運動參與者運動損傷的原因之一;由于對技術動作不了解而導致?lián)p傷占受傷總人次的1.9%,也是造成戶外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
2.2.3外在原因
遼寧省戶外運動參與者由于生理原因造成運動損傷的共485人次,占受傷總人次的16.8%。其中,由于場地原因而導致?lián)p傷的共70人次,占受傷總人次的2.4%;由于氣候狀況而導致?lián)p傷的共30人次,占受傷總人次的1%;由于技術裝備而導致?lián)p傷的共121人次,占受傷總人次的4.2%;由于個人裝備而導致?lián)p傷的共233人次,占受傷總人次的8.1%;由于領隊原因而導致?lián)p傷的共31人次,占受傷總人次的1.1%。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遼寧省戶外運動參與者男性多于女性。
(2)遼寧省戶外運動參與者更多的參與登山、穿越、速降等技術性相對較低的戶外運動項目,對于探洞等技術性較強的戶外運動項目參與度較低。
(3)遼寧省戶外運動參與者運動損傷主要是踝關節(jié)的輕度扭傷、腰部和膝關節(jié)的負荷過重的勞損、以及在登山、穿越過程中的輕度擦傷。
(4)遼寧省戶外運動參與者對戶外運動以及相關知識的了解較少,戶外運動安全的意識淡薄。
3.2建議
(1)在遼寧省內開展戶外安全教育,不斷的提高參與者的戶外安全意識。
(2)提高政府對戶外運動安全問題的重視,加強政府對戶外運動救援的推動和引導,并建立完善的戶外安全保障系統(tǒng)。
(3)增加遼寧省戶外運動知識和技能的相關培訓、講座及技術交流大會等。
(4)繼續(xù)加強戶外運動經營者的安全監(jiān)管。
(5)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
(6)參與戶外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7)重視個人戶外裝備,出行前選擇合適的戶外裝備。
參考文獻
[1] 吳耿安,鄭向敏.戶外運動安全防范管理初步研究[J].山西大同,2007(12).
[2] 周紅偉.我國戶外運動安全保障系統(tǒng)的構建研究[J].社會科學,2010(4).
[3] 國家體育總局職業(yè)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戶外運動[M].高等教育,2012(8).
[4] 李舒平,鄒凱.戶外運動的風險管理[M].廣東科技出版社,2009(1):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