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鈴潔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各學科的教學理念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小學體育教學也不例外。素質教育強調“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小學體育課程逐漸發(fā)展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其教學方式的改革也影響著孩子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的興趣。本文從課程改革的角度出發(fā),淺議小學體育課程的改革問題與學業(yè)評價。
[關鍵詞] 小學體育 課程改革 學業(yè)評價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由此可見,身體素質對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但是在過去的教育理念里,小學體育的課程是不被重視的[1]。在很多小學里,特別是薄弱地區(qū)的小學,體育課常常被老師改成自習、自由活動或者是勞動課,而且在很多小學里,體育老師常常由其他任課老師來擔任,沒有專門的體育老師來給學生授課,這極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和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這一狀況得以較大程度改善,但由于改革仍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因此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探討。下文就小學體育課程現(xiàn)狀、改革前后體育教學方式對比以及小學體育課程的學業(yè)評價進行簡單論述。
一、小學體育課程改革現(xiàn)狀
1.課改為小學體育課程帶來活力
在過去的教學理念中,體育課程不受重視,很多教師和家長都認為學好文化課是最重要的,體育課是否正常教學無關緊要,因此,很多小學生對運動的熱情不高,不喜歡參加體育運動。課程改革之后,學校開始重視體育課程,向家長、學生宣傳體育鍛煉對身體的好處,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注重對孩子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2]。同時,學校錄用專業(yè)的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向學生傳授體育運動項目的相關知識和運用技巧;加大對運動設施設備的投入,滿足學生對體育鍛煉硬件條件的需求。課程的改革使家長和學生加大了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提高了學生運動的熱情,同時,還能從中發(fā)現(xiàn)體育健兒,并根據(jù)學生的意愿對其進行培養(yǎng)??偟膩碚f,課程改革從整體上提高了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使他們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
2.課程改革仍有急待完善之處
課程改革雖已實踐了幾年,但很多方面仍然受到主觀或客觀因素的限制,沒有得以完善。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①師資力量與硬件設備的投入不足:在很多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qū),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沒有專業(yè)的體育進行授課,在硬件設施設備上以及場地等問題也會受到客觀環(huán)境的局限,導致很多運動項目無法開展,因此學生只能學習有限的課程內容。②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束縛:雖有大部分的部門領導接受并支持素質教育的理念,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然免不了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文化課知識比較重要,其他學科都要為升學考試讓路,因此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只能被動接受老師的安排,而無法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進行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從而扼殺了很多學生的運動天賦[3]。③家長和學生的態(tài)度不夠堅定:有些運動項目會花費較多的時間、精力以及經濟費用,而學生年紀較小,不善于平衡體育課程與文化課程的關系,因此文化課成績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很多家長的態(tài)度開始動搖。有些學生也會因為自己體育技能跟不上而熱情消散,不喜歡上體育課。④學校沒有完善的體育課制度:很多學校在對體育課的管理做得仍不到位,對于學生到運動場的考勤工作不夠重視,導致很多學生在體育課上曠課、遲到、早退等。
3.小學體育課改措施完善建議
針對課程改革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在此提出一些完善措施的建議:①政府應盡量加大對薄弱地區(qū)體育課程的支持力度,加大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的投入,確保學生能夠參與到各項體育項目的學習中去。②加大素質教育的宣傳工作:學校中應該做一些海報或者黑板報對素質教育的理念做進一步的宣傳,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強調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加大教師和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③鼓勵家長改變傳統(tǒng)觀念: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力度,試圖鼓勵一些持反對態(tài)度的家長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向家長傳輸“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理念,同時,向家長承諾,會幫助學生平衡好文化課程與體育課程之間的關系,以贏得家長更大的支持。④學校應建立完整的體育課管理制度:與文化課一樣,體育教師應在課前、課后進行點名,保證學生全部到齊。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參加體育課的同學,應向老師請假,并說明請假理由。對于曠課、遲到、早退的同學,應做出相對應的溝通或處理。
二、改革前后小學體育教學方式對比
1.改革之前小學體育教學方式
在課程改革之前,體育課程沒有得到重視,體育師資力量與硬件設施設備也極度缺乏,因此體育課大多讓學生進行自由活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學生選擇在教室看漫畫、聊天,有的甚至做起了語數(shù)英的書面作業(yè)?;蛘呓處煏M織學生用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來進行跑步、乒乓球等較為簡單的運動,之后便讓學生解散自由活動,根本達不到課程教育的效果。
2.改革之后小學體育教學方式
在課程改革之后,很多學校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提高了,有了專業(yè)的體育教師和更好的體育器材讓學生學習,體育課按照平時上課的規(guī)范對學生進行教學。在體育課上,教會學生跑步、跳遠、跳高以及各項球類運動的技能,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長,并加以培養(yǎng),使學生的運動天賦和潛力被開發(fā)出來。
3.兩種教學方式的對比意義
改革前后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影響相差很大,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式使得很多體育人才被埋沒。同時,對體育課程的忽視會使學生的身體素質整體較差,鉆進書本里做“書呆子”,對事情反應不靈敏,創(chuàng)新思維也不夠活躍[4]。通過對課程進行改革,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去,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體質,還能令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加深同學之間的交流,學會團結互助的精神。
三、課程改革的學業(yè)評價
學業(yè)評價是指以國家的教育教學目標為依據(jù),運用恰當?shù)?、有效的工具和途徑,系統(tǒng)地收集學生在各門學科教學和自學的影響下認知行為上的變化信息和證據(jù),并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5]。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業(yè)評價總是局限于考試的成績,但在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里,學業(yè)評價顯得更科學合理化,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幾點:
1.評價形式應大膽創(chuàng)新
對于學生課程成績的評定標準,不應局限于考試中的得分,而應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使評定方式更加創(chuàng)新化,如可對學生設置“最佳合作獎”、“最佳進步獎”、“最佳技能獎”等多種獎項,讓學生知道,鍛煉的真正目的在于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要有與同學團結合作,共同進步的精神。
2.評價指標應更加多元化
在對學生的成績評定過程中,應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化,不應該單純地從學生的專項考試技能對學生加以評價,每個學生擅長的運動項目不一樣,有些人擅長長跑,有些人擅長短跑,有些人擅長球類,應從不同的方面對學生進行鼓勵,考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的更深層面的東西,如堅持不懈的精神、團結友愛的精神、努力拼搏的精神等,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小學體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它能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運動愛好和習慣,并能及早發(fā)現(xiàn)孩子的運動潛能,使之得以重點培養(yǎng)。體育課程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了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學習效果,加強對體育課程的重視極為重要。小學體育課程的改革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并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因此,我們應對課程改革不斷完善,使學生在新的教學方式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周靜. 小學體育學業(yè)評價課程改革前后芻議[J].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03).
[2]鐘恒炳,陳世明. 小學體育學業(yè)評價課程改革前后芻議[J]. 體育師友,2010(06).
[3]鐘恒炳,陳世明. 芻議課程改革前后小學體育教學的學業(yè)評價[J]. 運動,2011(01).
[4]薛剛. 小學體育課程改革現(xiàn)狀及問題探究[J]. 考試周刊,2016(29).
[5]趙鋼. 新課程改革下小學體育教學研究[J]. 新課程(小學),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