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翔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092
摘 要:我國開展體育教學,是為了學生的身體發(fā)育。而體育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體育素養(yǎng)和專業(yè)知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體育老師的責任也在不斷地被完善。體育老師不僅要對學生履行責任,還要對社會負責任。體育老師只有對學生和社會負責任,才能為推行素質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發(fā)揮自己的作用。而體育教師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采用三維結構的方式,可以更高地理解以及闡釋社會責任的內容和做法。所以,體育老師用三維結構方式,承擔社會責任,是具有教育傳承和創(chuàng)新意義的。
關鍵詞:體育教師 社會責任 三維結構 內容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a)-0092-02
體育教學已經存在一百多年了,歷經社會的變遷和教學制度的改革,體育教學一直是教學中的重要學科。但是近現代的教育體系中,逐漸把體育教學邊緣化,很多學校甚至連體育課都很少上,導致體育老師對體育教學也不重視,思想渙散。并且由于不重視體育教學,體育老師對于體育教學內容的界定也十分模糊,更不用說對學生進行體育德育教育了。所以,要改變現在的體育教學狀況,就要用三圍結構教學方法,對社會和學生負責任。
1 三維結構的涵義
體育教學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以及推行素質教育十分重要。但是老舊的體育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現代教學了。同時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側重點不同,以及根據社會的發(fā)展等,會衍生出新的教育模式和理論。而三維結構的理論出現,就是由于社會的發(fā)展,對體育教學內容和方式有了新的要求,所以三維結構的社會責任更具有代表性和實際意義。體育教師的社會責任的三圍結構的解釋,主要從三方面可以解釋。第一方面就是事業(yè)層面,也就是體育教學層面。體育老師只有對體育課的教學負責任、認真,才能繼續(xù)做到對學生和社會負責任的程度。第二方面就是人體層面,也就是在體育教學中,要保證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和身體素質負責任,要根據學生的特性來調整教學內容。第三方面就是倫理層面,倫理道德是我國從古至今必須要遵守的,也是保證社會安穩(wěn)發(fā)展的必然因素。而體育老師在倫理道德方面的教育,要比理論教育更有實際效果,也是對社會和學生的一種負責任的態(tài)度和方式。
目前的體育教師的社會責任的三維結構,需要制定三維目標。三維目標是新的教學理論,也是實現社會責任三維結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三圍目標,主要是表明在教學中應該達到3個目標,即知識技能的掌握、過程和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的掌握。這3個目標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只有這3個目標都達到,才能完成教師的社會責任的三維結構的要求。同時,還可以根據三維結構的特點,劃分出體育教師需要履行的社會責任的三維結構的構成,即結構標志、結構基石與結構內核這3個結構內容。只有履行了這3個結構內容,才能保證體育教師的社會責任履行到位。
2 結構標志:事業(yè)上對體育教育事業(yè)傾盡奉獻
體育教師的社會責任三維結構中,最重要的就是結構標志,也就是達成三維目標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體育老師只有認真負責,對體育教學有強烈的熱情,才能把體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得更好。所以,體育老師要對體育教學做出奉獻,事業(yè)的奉獻才是體育老師對社會負責的最好答卷。而體育老師的強烈事業(yè)心和教育心,也可以從三方面體現出來。
2.1 體育教學是教育內容的重點
體育教學最早出現于1903年,當時的名字叫作體操科,后期體育教學內容不斷地完善和發(fā)展,體育教學內容的豐富和教學的發(fā)展,最后更名為體育課。體育教學的存在,是教育體系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為學生鍛煉身體,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以及學生的健康心理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人類對于體育的重視和喜愛,是從人類能夠在社會生存就存在的。而體育老師要對社會負責任,最重要的就是要對體育教學熱愛。體育教學是人類發(fā)展的精神和體力的財富,同時可以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體育發(fā)展的重要體現,體現出來和平、友愛、公平、競爭的意識。所以,體育教學也要體現出這些精神。只有體育教學,才能把學生的身體鍛煉和精神鍛煉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能夠讓學生的教育真正地全面發(fā)展。所以,體育教學是教學體系結構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和科目,是需要重視的教學項目,也是體育老師對社會責任的三維結構的最好體現。
2.2 體育教學可以傳承和發(fā)展文化
體育教學的宗旨,是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體魄和學生積極向上、于奉獻的健康心理,同時,也是體育教師通過體育教學對社會負責任的一種表達方式。而體育教學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是繼承和發(fā)展了傳統(tǒng)的文化,并且對文化進行了創(chuàng)新,同時還與社會的最新文化進行了結合。讓體育教學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發(fā)揮了傳承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的作用。我國一直都提倡素質教育,不僅僅是過去發(fā)展德、智、體、美、勞的形式了,而是要把每一科的教學內容,都和素質教育聯系在一起。讓學生真正地通過每一個學科都受到良好的素質的熏陶。所以,體育教學可以把這些學科中的優(yōu)秀的文化都繼承過來,并且根據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結合社會的實情,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含義,才能不斷地完善學生的人格,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才是體育教學對社會負責任的一種體現,也是體育教師的社會責任三維結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3 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有生力量
體育教學內容十分的專業(yè),所以只有體育老師,才能把這些難懂的專業(yè)知識轉化成體育項目,讓學生不斷地鍛煉身體。同時體育老師也是發(fā)展體育教學的重要力量。體育老師是否熱愛體育教學,關系到體育教學的發(fā)展。由于近年來我國教育體系中,忽視了體育教師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心理發(fā)展不全面的現象,由此可見體育教師在教育體系中還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個體育老師是否負責任,能夠認真教導學生體育課程,是發(fā)展體育教學的重要方面。一個體育老師只有能夠勝任體育教學,并且重視體育教學,積極發(fā)展體育教學,才能讓體育在教育系統(tǒng)中發(fā)揮其重要的作用。所以,體育老師是體育教學的有生力量。
3 結構基石:體育教學上對廣大學生傾注熱愛
每一位能夠擔任體育教學的老師,都是既嚴肅又有活力,同時還很親切的優(yōu)秀老師。這樣的老師除了對體育教學認真負責以外,還對學生傾注了極大的熱愛。這也是體育教師的社會責任三維結構中的組成部分,體育老師對社會負責的一種表現形式。
3.1 體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構建師生和諧關系
傳統(tǒng)教學模式都是以考試為教學的主體,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學形式的改變,逐漸發(fā)現教學中學生才是主體,體育教學也是這樣的。在體育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教育主體,以學生的思想理念為主,調整教學內容,同時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讓體育教學更有意義,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讓學生感受到體育教學是為了學生自己而設定,才能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熱愛,才能讓學生以后在擔任體育教學的職責時候,對其他的學生負責任。所以說,體育老師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是對社會負責的一種表現。
3.2 體育可以培養(yǎng)人的性格
體育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性格,可以完善學生的性格。由于體育教學是把運動和思想教育結合在一起,所以,學生在鍛煉的過程中,不僅增強了體魄,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讓學生學會處理問題。同時可以及時地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這樣才能讓學生適應社會的生活。這也是體育老師對社會負責任的一種體現。
4 結構內核:倫理上對體育道德精神傾力堅守
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所以,只有不斷地提高學生意識形態(tài)和上層建筑思想,讓學生不斷地感受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讓學生通過體育教學,提高自己的精神力,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讓學生了解什么才是體育教學。只有讓體育教學走進學生的思想中,才是體育老師對體育教學發(fā)展做出的努力有了成效。這也是體育老師的社會責任三圍結構中的最后一個組成部分,也是體育教學的生化內容。
5 結語
我國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全國人民都做出努力。尤其是教育行業(yè)的工作者,特別是老師,在教書育人的方面,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巨大的作用。尤其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的內涵和形式也有了變化。體育教學一直在教育中承擔著發(fā)展學生體育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重任。所以。體育教學的內涵的改變也是必然的。體育老師對社會負責任,就是對學生負責任,所以,體育老師的社會責任三維結構的出現,是履行社會責任的最好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祝婭,黃依柱.當代體育教師社會責任的三維結構及內容闡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4(142):450-452.
[2] 林用彬,梁建平,趙晉喜,等.體育教師社會角色結構認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9):91-99.
[3] 邵來成,高峰勤.中小學教師的職業(yè)倦怠現狀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4):150-153.
[4] 李友俊.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的成因及其對策思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3):14-15,20.
[5] 周雋.上海市中學教師職業(yè)壓力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
[6] 王曉松.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的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142-145.
[7] 黃俊偉.高校青年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現象成因及對策[J].四川體育科學,1999(4):4-6.
[8] 姚向穎.福建省高校體育教師職業(yè)壓力、社會支持及職業(yè)倦怠的調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
[9] 鄒師,劉德佩.體育教育專業(yè)辦學的新思路——基于社會需求幼兒體育教師情況的調查[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2):90-9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