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素芬
摘 要:一年級上冊《位置與順序——前后》(以下簡稱“《前后》”)這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已有的知識水平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一知識的價值不僅在于準確理解物體的前后位置,更重要的是在整個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前后”,通過觀察、想象、推理等數(shù)學活動,在分層體驗中形成數(shù)學意義上的“前后”。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位置與順序;前后;經(jīng)驗;分層體驗
2012年,在一次送教活動中,我教授了北師大版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前后》。這一內容主要是認識物體“前后”的相對位置與順序,這既是“圖形與位置”的起始知識,也是學生在生活中辨別方向的起點。因此確定本節(jié)課教學的三個目標。
第一,在具體活動中,體驗“前后”位置與順序的概念,培養(yǎng)初步空間觀念。
第二,會用“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第三,在活動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并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一、課堂回放
鏡頭一:喚醒生活經(jīng)驗
師:課間的時候,XX老師特意在我面前表揚了一位同學,他前一節(jié)課表現(xiàn)特別棒,認真聽講、積極發(fā)言,你們猜猜是誰?給個小提示:他坐在XX的前面、XX的后面。
生:我知道,是XX同學,因為他坐在XX的前面、XX的后面。
師:你真棒!我們通過對“前與后”的描述能夠很快地確定位置,找到受表揚的同學??磥怼扒芭c后”這個知識真的很有用,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數(shù)學課——《前后》。
設計意圖:通過描述位置來表揚同學,讓大家猜一猜的方式,一方面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利用生活經(jīng)驗來解決問題,調動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整理了課堂的紀律,自然地引入了教學內容。
鏡頭二:分層分步體驗
體驗一:我的前面是誰,我的后面是誰。
師:來到了動物園,有很多的小朋友已經(jīng)在排隊買票了。你看到笑笑了嗎?她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生:前面是丁丁,后面是小紅。
師:你真棒,誰看到淘氣了?他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生:前面是小芳,后面是花花。
師:說得真好,你們還想說說哪個小朋友的位置,選一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同桌互動。
師:你還能用“我的前面是誰,我的后面是誰”來說一說你的位置嗎?
設計意圖:生活中排隊問題涉及“前后”知識非常多,從發(fā)現(xiàn)到鞏固,讓學生學會描述“我的前面是誰,我的后面是誰”,初步感知生活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
體驗二:我的前面有幾個人,我的后面有幾個人。
師:淘氣的前面有幾個人,后面呢?
生:淘氣的前面有4個人,后面有1個人。
師:一共有多少個人?
生:一共有4+1+1=6(人),4、1、1分別表示前面的4個人、淘氣自己、后面的1個人。
師:說得真好,那花花的前面有幾個人,后面呢?
生:花花的前面有5個人,后面沒有人。
設計意圖:由排隊問題引出的人數(shù)問題是從生活到數(shù)學的最直接體現(xiàn),讓學生通過體驗二能夠進一步感受“前后”這一知識在數(shù)學中的應用。
體驗三:我在誰的前面、誰的后面。
師:動物比賽正式開始了,我們來看一看比賽情況。你看到了什么?誰跑在最前面?誰緊跟在它的后面?
生:小松鼠跑在最前面,小兔在小松鼠的后面。
師:既然小兔在小松鼠的后面,那么小松鼠就在小兔的(前面)。
引導學生說完整:小兔在小松鼠的后面,小松鼠在小兔的前面。
師:那誰在小兔的后面呢?
生:小鹿。
引導學生說完整:小鹿在小兔的后面,小兔在小鹿的前面。
師:那么小兔的位置為:小兔在小松鼠的后面,在小鹿的前面。
師:老師都糊涂了,小兔怎么一下子在前面、一下子在后面呢?
生:小兔和小松鼠比的時候,它在小松鼠的后面;和小鹿比的時候,它在小鹿的前面。
師:說得真好,前后是相對的,我們比較的時候一定要說清楚誰和誰比較。
師:你能說一說你在誰的前面,誰的后面嗎?
生:我在XX的前面,XX的后面。
師:同桌來玩一玩猜人游戲,一人用在誰的前面、誰的后面描述,另一人猜猜是誰。
設計意圖:“前后”的相對性問題是一個教學的難點,學生平時在生活中也經(jīng)常混淆。通過這個比賽的情境,讓學生了解小兔子的位置不變,但是對于不同的小動物而言,它的位置是不一樣的,從數(shù)學語言的角度考慮,聯(lián)系生活,繼而感悟到前后的相對性。
鏡頭三:從語言到圖形,逆向體驗
師:卡丁車比賽就要開始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師:咦,怎么突然黑了,信號中斷了怎么辦?別急,笑笑猜到大家肯定著急了,她發(fā)來短信告訴我們最新比賽情況了,我們來看一看:“3號車在最前面,1號車在2號車、4號車的后面,4號車的前面是2號車。”細心的小朋友,你知道最新的比賽狀況嗎?
同桌合作:用信封里的數(shù)字1~4擺一擺,說一說。
生:第一句“3號車在最前面”,所以把3號車擺在最前面;第二句“1號車在2號車、4號車的后面”,所以把1號放在2號和4號后面;第三句“4號車的前面是2號車”,所以2號擺在4號的前面,順序為3、2、4、1。
師:你說得真棒!那到底什么是前面?什么是后面呢?
生1:前面就是在你的面前的,后面就是在你后面的。
生2:前后是相對的,比如老師在我們的前面,如果我們向后轉,那么老師在我們的后面。
師:說得真好,其實臉朝著的方向是前面,后背朝著的方向是后面。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片段的教學,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不僅能從情境中描述一系列的前后問題,而且還可以從數(shù)學問題還原情境,真正了解數(shù)學基于生活經(jīng)驗,又能從數(shù)學中有所體驗。
二、教后反思
對于“前后”的認識,學生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并轉化為數(shù)學體驗,這個過程很值得研究。所以本課我采用了一個“動物運動會”的情境串,以淘氣和笑笑去森林動物園采訪為線索展開,從坐公交車—排隊買票—動物賽跑—卡丁車比賽,一步步感受新知,并嘗試將“前后”的知識分層、分步教學,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到前后的相對性。
通過分類、分步學習“前后”的知識點,一個情境解決一種描述的方法,利用“情境串”的形式遞進,一邊感知新知識,一邊鞏固,學會綜合運用“前后”知識描述物體的位置,感知“前后”的相對性,進一步理解由于參照物不同,描述會不同的情況。實踐發(fā)現(xiàn),這樣的有序分步教學效果非常理想,學生思路清晰,鞏固扎實。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也注重細節(jié),強調描述語言的完整性,利用各種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從語言的描述來還原圖形,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整節(jié)課所學習內容都是為學生所熟知而常忽略的數(shù)學?!扒榫炒钡男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學習的參與性比較強,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效果是不錯的。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聽取了其他老師的點評,同時也進行了反思:教師的語言要更簡明、更精確,多給學生自主探究新知識的機會,并及時總結,真正做到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教給學生數(shù)學的方法,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參考文獻:
[1]韓 梅.《位置與順序——前后》教學案例[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6,(6):42—43.
[2]汪麗媛.《前后》教學實錄(一)[J].小學教學設計,2014,(23):12—13.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