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善江
摘要:語文是其他學科的語言基礎(chǔ),教好語文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終身發(fā)展。然而在實際初中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課堂教學質(zhì)量與效果不佳的現(xiàn)象,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與發(fā)展。如何進行教學設(shè)計是語文教師值得思考的。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基礎(chǔ);提高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136-01
1.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在語文課上倡導教學民主,推崇教師"寓教于樂",學生"寓學于樂",讓自己成為學生可親、可敬、可信的朋友,對學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誕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給予恰當?shù)目隙ê凸膭?,增強他們的信心。因此,我的課堂總是洋溢著濃濃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shù)氣息。學生思維活躍,想法標新立異,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為學生個性流淌的舞臺,語文課堂的效率得到提升。
如我在講完了《伯牙絕弦》這一課時,在班上開展了以"伯牙為什么絕弦"為主題的辯論會,在論辯過程中,正反雙方唇槍舌戰(zhàn),誰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著自己個性風采。通過辯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維得到了鍛煉,同時還讓學生愛上了語文學科,激發(fā)了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課堂"獨裁者",退居為課堂中普通的一員,為和諧平等教學氛圍服務,和學生享受著一起辯論的樂趣。
2.注重積累基礎(chǔ)知識
漢字是語文的根。雖然學生自上學以來就沒少寫字,可以說是識字頗多,可是現(xiàn)在的初中生所面臨的一大弊端是寫字很潦草,且讀音不準。要想改變這種形式,就得天天抓,實實抓。比如,每天一小練,就練寫字;每天一聽寫,就挑課內(nèi)的;字典不離手,不確定就要查。
文學是語文的枝。要想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先得汲取先人的優(yōu)秀文化。依據(jù)課改的要求,為學生列出需要背誦的優(yōu)秀詩文,并予以輔助理解。比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可以適當引導學生了解作者了解背景,這樣助于學生理解記憶,夯實基礎(chǔ)。
成文是語文的葉。長期的文學漢字積累,完全可以讓自己的這棵郁郁蔥蔥??墒沁@需要學生的點滴記錄,可以是一句,可以是一段。日記便是最好的記事本,充分利用,他會讓你枝繁葉茂。比如,當學了《濟南的冬天》這篇散文后,讓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為何有此感觸,你有何長進等等,思考中長見識,為作文打基礎(chǔ)。
基礎(chǔ)不容忽視,他關(guān)乎一個人的成長。這也正是為何課改時時強調(diào)要穩(wěn)抓學生的基礎(chǔ),要一步一個腳印,要積少成多。
3.教學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有不少的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往往抓不住重點和難點,胡子眉毛一把抓,平均使用筆墨,一課上下來,什么都講了,學生什么也沒聽懂。這就需要老師先要讀懂文本,把握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確定哪些話詳講,哪些話略講,學生會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有時還要抓住重點語段引導學生去探究,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力求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當然講課時思路要清晰。
4.適時點撥,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
4.1尊重學生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適時引導、點撥,點撥不是一種教學模式,該點撥時則點撥。點撥,是對啟發(fā)式原則的具體運用。它既避免了教師"一言堂",又防止出現(xiàn)"放羊式"。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新想法,新觀點,新問題,教師一定要高屋建瓴,進行甄別,做到以理服人。如:有的學生在學習課本劇《變色龍》時,和當前的"動物保護"硬加聯(lián)系,結(jié)果是沖淡了對原作的批判意義的領(lǐng)會,對學生理解原文造成了不利的影響,所以,教師一定要及時發(fā)現(xiàn),適時引導,從而避免學生走入迷途,教師的主導地位便體現(xiàn)于此。
4.2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這個主體是在老師的主導之下存在的;落實學生主體的關(guān)鍵是學生的活動,但這些活動是在老師的指揮之下進行的。學生活動了沒有,活動得效果如何,責任在教師。課堂教學中老師的主要責任不在講,而在教學生學,教學生"動"。從這個意義上看老師的作用,傳統(tǒng)的"傳道、授業(yè)、解惑"應該再加上"導學"了。老師是統(tǒng)帥、是指揮,學生讀不好,討論不好,回答不好,都是老師指揮不到位。誰從上課講到下課,學生就不一定懂了,誰從上課到下課都讓學生學,學生就懂了。因為,你講,很難分辨他聽沒聽,懂沒懂,可是你讓他自己學,然后回答,再總結(jié)出來,這樣一來就不容易產(chǎn)生"厭學生"了,過去上課,學生只負責聽,聽的效果如何,多數(shù)要等到單元或是期中考試時才能看出來,有的問題會一天天積累。現(xiàn)在則是課上的事情課上做,效率高了,效果好了,課后就不需要沉重的作業(yè)負擔。
4.3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這已經(jīng)成為課堂教學中老師們的共識。但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落實得并不理想。為此,教師們一定要加強自身知識的積累與教法的錘煉,只有豐富的知識,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與信服,也只有豐富的經(jīng)驗,才能在與學生交流探討時信手拈來,舉重若輕,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指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是課堂教學能否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學習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終生學習的習慣和素質(zhì)。
總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我們一定能夠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有所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