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鳴
摘要:目前的小學語文教育實施了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教育主要強調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情感,重視學生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的提高,使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作文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學生可以在作文的寫作過程中,得到情感的激發(fā),人格的升華,通過作文的寫作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創(chuàng)新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130-02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作文教學應貼近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強調習作要"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1.以實踐豐富作文素材
學生習作的最大難題是"無話可說,沒內容可寫"。由于學生社會實踐少,生活閱歷淺,思想還不夠成熟,也無法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寫作時當然就像"無米之炊"。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適時的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在現實生活中,用心體驗生活,對具體問題進行全方位的體驗,用感情體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從鮮活的日常生活中汲取養(yǎng)分,在自然中放飛激情。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參與自發(fā)性的實踐活動,結合實際生活,比如生活中的看電視、唱歌、游戲、交朋友、外出旅行、以及做家務等,這些活動都具有主動性與隨機性,這是我們生活當中經常進行的活動,然而,正是這些常規(guī)的日?;顒?,包含了最實用的寫作素材,學生可以利用好這些日常的時機,以感情的體驗為切入點,觀察、感受和記錄,讓這種自發(fā)性的實踐活動成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素材。
2.以回憶帶動情感的表達
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許多美好的經歷留在童年的記憶中。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應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勾起學生對美好往事的回憶,喚起他們曾經的經歷和情感體驗,使學生回憶過往的美好瞬間,激發(fā)對回憶進行傾吐的愿望。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看照片或者視頻等形式,共同回憶過往,一點一點的把逝去的回憶尋找回來。在這種方式的引導下,學生們個個難掩興奮,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場景,此時就會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激動情緒,自然文章也會情感迸發(fā),真實自然。
3.以體驗和實踐促進寫作
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永遠是最富有的,它能夠給人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chuàng)造素材,作文通過學生的體驗得以展現,才能夠鮮活生動,充滿時代色彩。作文最根本的內涵應該是對生活的體驗和實踐,其方式應該體現多樣化。
3.1在學校中體驗。在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拓展教學空間,讓學生體驗活動的快樂,寫真實感受的作文。"現場演示作文""創(chuàng)設情境作文""現場觀察作文""現場游戲作文"在作文課上設計可資記敘的生動、活潑、有趣的游戲活動,通過學生的參與,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誘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從思維到語言文字的轉化,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及寫作水平,使課堂變成學生展現自我的舞臺。
3.2在家庭中體驗。家庭是最具有生活氣息的場所,家庭生活能夠給學生提供溫暖和感情,因此家庭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為學習寫作的好素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為學生的人格發(fā)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對家庭充滿了感情和愛,才能在寫作時有感而發(fā),情真意切。家庭生活中的小故事,小樂趣都可以成為有價值的作文內容,讓學生參與各種家庭體驗活動,如在家中學做家務:包餃子、炒菜、洗衣服等。但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過程如實地、具體地寫下來,并表達出過程中的心理感受,學生對這樣的實踐作業(yè),會感到有趣且樂意接受,而且在做家務的過程中,他們可以積累經驗,通過勞動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在家庭中體現存在感。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靈感,寫出富有趣味性和生活氣息的文章。
3.3在社會中體驗。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其中包含了學生成長過程中需要了解的方方面面。社會活動能夠擴大學生的視野,開拓思路,使學生豐富閱歷,感知生活。學生在自己接觸社會的過程中,通過體驗各行各業(yè),學會社會規(guī)則,通過接觸如:買菜、買書、自己乘坐公共汽車、自己去醫(yī)院取藥、去超市購物等社會活動,獲得對于社會的理解,通過感受體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學會與人溝通,與人相處并進行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學會理性思維,在社會活動中學會真善美和假惡丑的初步辨別。這些形形色色真真切切的體驗必然會成為學生寫作之源的活水,他們在這樣的體驗作文過程中既練了筆,又長了見識,一舉多得,其樂無窮。
3.4在大自然中體驗。自然創(chuàng)造了一切生命,而學生的學習如果脫離了自然,學習也將毫無意義。生命是大自然的產物,而遠離大自然的孩子是沒有生命的,同樣學生的作文也必然缺乏生機和活力,一切將會變得暗淡無光,毫無生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帶領學生走向大自然的懷抱,去觀察螞蟻的行蹤,鳥兒的鳴叫,花朵的綻放,陽光的光彩萬丈。每一個人都需要與自然交朋友,學生更是向往自然,在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從心底油然而生。在自然中盡情讓學生放松心情,開心玩耍,盡情盡興,滿意而歸。經過的學生充分的體驗,教師再稍加引導點撥,便會使學生產生不吐不快的創(chuàng)作激情,此時寫出的文章自然"文如清泉石上流"。
4.結語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只有讓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強化情感體驗,寫學生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才能激發(fā)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實現作文內容具體,表達真情實感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茆潔麗.游戲與想象——對小學語文寫作趣味性教學的思考[J].語文天地,2015(15).
[2]彭娟.淺談小學生習作興趣的培養(yǎng)[J].青海教育,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