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玲
摘要:本文結(jié)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對如何進行巧妙引導滲透、讓學生如何有話可寫、如何擬好題目、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等方面進行了探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操作方法與大家交流探究,以期能夠拋磚引玉。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033-01
語文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聽說是基礎,讀寫是目標,是根本。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樂趣,提高寫作能力。下面結(jié)合工作實踐談一談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做法,希望對能對讀者有所啟發(fā)。
1.如何進行引導滲透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自覺動腦、動手能力差,還不知道有意識地去看、去聽、去想,這就需要老師去引導,去滲透,引導學生積極地去觀察、分析周圍的人、事、物和別人交流溝通,親自去觸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結(jié)合實際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反饋的情況,及時地適當?shù)貪B透一些新知識。當然,教師也可以通過朗誦入境、感情交流、角色表演、音樂渲染和媒體展示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巧妙引導滲透,這些活動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有助于老師了解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狀況,引導學生實踐積極的環(huán)境行為。
2.豐富體驗,積累素材
學生習作的最大難題是"無話可說,沒內(nèi)容可寫"。由于學生社會實踐少,生活閱歷淺,沒有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寫作時當然就像"無米之炊"。因此,作文教學要解決"無話可說"的問題,就要引導學生參與實踐,豐富生活閱歷,豐富情感體驗,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走進社會,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實地觀察、體驗生活,才能從生活中選取素材、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
首先,要引導學生參與自發(fā)性實踐活動,這類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動性、隨機性、經(jīng)常性的特點。比如看電視、唱歌、游戲、交朋友、外出旅行、做家務等等。在這些健康、充實、自然的常規(guī)化生活實踐中引導學生觀察、感受和記錄,讓這種自發(fā)性實踐活動成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素材。
其次,老師應該因地制宜地為學生設計、推薦實踐的項目、計劃,鼓勵學生大膽勇敢地參加實踐。如:引導學生組成"雛鷹假日文明小隊",活躍在街道、社區(qū),宣傳環(huán)保,參加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深入到群眾家中,宣傳消防知識,提醒人們注意防火安全,免受火災傷害;到工廠參觀,到社會調(diào)查……這樣,引導學生到實踐中去獲得第一手寫作素材,使寫作內(nèi)容具體化、真實化,并從中感受生活,豐富閱歷,讓生活真正成為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3.積累語言,拓展視野
3.1成立一個班級圖書室。將好的報紙、雜志、書籍等放到書架上讓學生自由閱讀。每個同學每天找一篇喜歡的文章放到書架上,并在旁邊注明喜歡的原因,班上學生可自由拿來讀。
3.2開展美文賞析課。每周組織一兩次美文賞析課,輪流來朗誦自己最喜歡的文章,然后談自已喜歡的原因,最后集體交流。
3.3進行佳詞妙句摘抄。每個同學準備一個"佳詞妙句本",每天摘抄100字以上自己喜歡的詞句或段落。
3.4在創(chuàng)作中積累。讓學生自由命題自由創(chuàng)作,體裁、字數(shù)都不限,這樣"閱讀--積累--創(chuàng)作--再積累一再創(chuàng)作",久而久之學生積累的素材多了,習作時更有事可寫、有感而發(fā),習作就不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4.正確評價,培養(yǎng)學生可持續(xù)性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4.1給學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一是佳作欣賞。每次選擇不同特點的幾篇文章或有特色的幾個片斷,讓學生在班上朗讀,逐篇引導大家賞析。二是佳作發(fā)表。我們在班上創(chuàng)辦了手抄報《地平線》,開辟了兩三個版面發(fā)表學生稿件,優(yōu)秀稿件就寄校外報刊發(fā)表。三是佳作交流。成立班級文學社,定期舉辦佳作交流會、,或談自己是怎樣寫的,或介紹發(fā)表經(jīng)驗。
4.2多鼓勵,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小學生作文,不管寫得如何,均是學生個性的展現(xiàn),內(nèi)心情感的宣泄,故而教師在評價時:應多些鼓勵和表揚,少些指責;要求不能過高,防止評價成人化;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增強自信心。
總的說來,寫作文需要長期積累,循序漸進,多寫多練多讀,才能夠胸有成竹,水到渠成。只要我們教師更新作文教學觀念,選擇適合農(nóng)村小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鼓勵學生以不同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書面語言的發(fā)展;在作文教學時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會和感悟他們的童稚、童言、童真、童趣、童心、童識,就可以提高農(nóng)村小學作文的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讓我們用心去"教",潛心地研究,小學生作文水平就會有質(zhì)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