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晴晴
摘 要:《阿拉比》是喬伊斯小說集《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小說題目“阿拉比”一詞是由英文名Araby音譯過來的,它帶著音譯詞本身的色彩和延伸出來的色彩在這篇小說中有著豐富多層的意義。它在小說中是貫穿始終的線索,推動著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步入高潮。
關鍵詞:阿拉比;歷史文化;浪漫想象;東方色彩;夢想破滅
一、引言
阿拉比在小說中,是一個位于都柏林的富有東方色彩的大集市,該短篇的篇幅只有八頁,描寫阿拉比的只有兩頁,但阿拉比卻是整篇小說的重要背景。喬伊斯也曾經(jīng)寫到:“我寫作的目的就是為我的國家寫一部道德史,我之所以選擇都柏林為背景是因為這座城市是癱瘓的中心?!盵1]而喬伊斯對都柏林城市也是一往情深,他于1882年出生于都柏林,并在都柏林度過了青少年時期,所以小說中的字字句句都浸透著喬伊斯的感情。
二、代表浪漫想象
喬伊斯對于小說中環(huán)境的描寫是典型化的,時代大環(huán)境是閉塞和麻木的,“他似乎與世隔絕,可是他的筆鋒無所不及”[2], 在他塑造的這種具有多重性質(zhì)的環(huán)境里,小男孩需要一份真切的能讓他的情感宣泄的想象寄托,這就是小說中的阿拉比集市。一方面是“我”對曼根姐姐的愛戀的寄托,另一方面也是“我”對枯燥麻木的生活的抗爭。想象維度和現(xiàn)實維度的交叉進行,情感和張力就在不經(jīng)意間顯現(xiàn)。在小說中:“All my senses seemed to desire to veil themselves and, feeling that I was about to slip from them, I pressed the palms of my hands together until they trebled, murmuring:“O love! O love!”many times.”[3]接著曼根姐姐就跟我說話了,使我們不由得思考,是現(xiàn)實維度里曼根姐姐真的跟小男孩說話了,還是在那樣特定的情景里,小男孩的想象維度的繼續(xù)延伸,牽引著我們的思考和深度研究。
小說中小男孩對阿拉比的興奮和向往類似于一種“道德、責任、信念和情感等自我表現(xiàn)性麻痹”[4],現(xiàn)實世界的無路可循和想象世界的癲狂形成強烈的反差。與都柏林社會上普遍的麻木和精神癱瘓形成一個鮮明的反差對比,但是也正是由于這種美好想象的過度期望使得男孩的失望越多,“The experience of the boy in James Joyces ‘Arabyillustrate how people often expect more than ordinary reality can provide and then feel disillusioned and disappointed.”[5]。
三、男孩成長軌跡的分水嶺
喬伊斯在創(chuàng)作《都柏林人》時,是按照一個成長的軌跡來安排的。阿拉比集市在小說中扮演的是分水嶺的角色,刺激著小男孩完成自我的成長和轉(zhuǎn)變。
現(xiàn)實中的阿拉比給了“我”心靈巨大的刺激,不僅使我重新認識了阿拉比,而且使我對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認識。與去阿拉比之前激動不安的心情形成強烈的反差和對比,開往阿拉比的專列是廢棄和破敗的,列車最終停在了一個臨時搭建的木站臺上。這些都暗示了小男孩高度純美的想象與丑陋的現(xiàn)實之間尖銳不可回避的矛盾,同時為后面小男孩夢想的破滅埋下伏筆。
四、結(jié)語
精神貧瘠的土壤開不出美麗的愛情之花。想象中絢爛多彩的阿拉比是小男孩的愛情寄托,而現(xiàn)實的阿拉比卻傷透了他的心靈,無情的摧毀了他童年時期的浪漫想象,推動著他向人生的新階段成長和進步。
注釋:
[1]Bulson , E.Jame s Joyce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nc.,2008),p.33.
[2][美]理查德·艾爾曼:《喬伊斯傳》金隄、李漢林、王振平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6年版,第4頁.
[3]James Joyce, Dubliners, (Hertfordshire: The Wordsworth Editions , Inc., 1993),p.25.
[4]蔣林平:《喬伊斯小說狂歡化類型學研究》,中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5]石曉靜,Analysis of James joyces Araby,(海外英語,2013年10月).
參考文獻:
[1] 【美】理查德·艾爾曼:《喬伊斯傳》金隄,李漢林,王振平譯.[M].北京: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6年版.
[2] 戴從容:《喬伊斯小說的形式實驗》.[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年版.
[3] C.F.Beckingham. The matter of Araby in medieval England.[J].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1978,41(1).
[4] 郭軍:《喬伊斯:敘述他的民族——從<都柏林人>到<尤利西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5] 郝云:《喬伊斯流亡美學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6] 蔣林平:《喬伊斯小說狂歡化類型學研究》.[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7] 李維屏:《喬伊斯的美學思想和小說藝術》.[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 【愛爾蘭】喬伊斯:《都柏林人》孫梁、宗白譯.[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
[9] 【美】約翰·唐麥迪:《都柏林文學地圖》白玉杰,豆紅麗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10] 于開顏,翟悅:《The Leading Modernist Writer——James Joyce》.[D].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