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曉萌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新媒體的普及,使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信息資料呈現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等特點,給學生的信息檢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新媒體時代的出現,給大學生的黨建工作帶來了較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對高校學生的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需要把握當前的時代脈搏,組織學生開展黨建工作,在不斷的實踐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來提高我國高校黨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科學化水平,為創(chuàng)新型的大學提供實踐價值。
【關鍵詞】新媒體 高校學生 黨建工作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D26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0-0204-01
前言:新媒體是科學技術的產物,依托互聯網信息處理、數字和移動通信技術來使用,能夠為受眾提供強大的信息服務。是網絡復合媒體形態(tài)的重要展現。當前,網絡技術發(fā)展迅速,新媒體表現形式日益豐富,數字報紙、數字雜志和移動電視等都是新媒體的重要表現形式,改變了信息傳播渠道和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探索空間,是推進黨建工作的一個現實性課題。
一、新媒體視閾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充足的思想認識
由于新媒體出現的時間相對較晚,高校黨建工作雖然要求將新媒體運用到黨建教育工作中來,但是對黨建新媒體化的認識不夠,不能確保新媒體信息活動與傳遞方式上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導致黨建工作者對新媒體的運用能力不夠,積極性較低,阻礙了黨建工作的發(fā)展。
(二)沒有一定的實踐環(huán)節(jié)
雖然一些高校已經認識到了新媒體的重要作用,但是實施的效果不好,只是進行表面的宣傳,沒有將新媒體落實到黨建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導致黨建工作的信息和活動建設實施的效果不好。對于學生的思想建設、發(fā)表意見和黨建工作的交流無法及時展現出來,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一些高校將新媒體黨建工作作為形式上的需要,在QQ、微信和網站上顯示,但是存在著功能單一化和操作方式復雜等特點,與學校的實際需要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三)沒有足夠的內容創(chuàng)新
當前,大多數高校的新媒體建設還處于基層發(fā)展階段,缺乏科學和系統(tǒng)的制度保障。還在應用傳統(tǒng)的黨建工作模式,其內容無法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沒有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制定黨建工作內容。大多數黨建工作內容較為陳舊,無法實現與學生的信息溝通,導致學生了解信息的積極性不高,黨建工作不能起到良好的實施效果。例如很多微信公眾號關于黨建的內容還是老三篇:會議、文件和講話,內容可讀性低,學生讀者一看標題就略過,導致宣傳效果差。
二、新媒體視閾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創(chuàng)新方式
(一)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意識建設
高校要想促進黨建工作取得良好的實施效果,需要將新媒體作為黨建工作發(fā)展的重要目標,對黨建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想促進黨建工作的發(fā)展,學校領導必須要確保黨建工作的積極性,促進黨建工作的發(fā)展。應該將新媒體應用到黨建教育工作中來,充分理解黨建工作的發(fā)展思路和發(fā)展方式,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內容。大量運用QQ群和微信群等交流軟件,拓寬新媒體發(fā)展的路徑和觀念,給學生與學校領導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還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對改善學生學習環(huán)境,構建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建立流暢的交流條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具有重要作用,促進黨建工作的順利實施。
(二)建立新媒體黨建隊伍
新媒體在黨建工作的應用中,具有較大的技術空間和想象空間,對強化黨建服務,深層次的了解新媒體服務具有重要的作用。黨建工作者需要對黨建工作中的基礎知識進行了解,加強輿論引導,促進現實環(huán)境與虛擬環(huán)境的有效連接,對提升傳統(tǒng)媒體的互動性,展現出良好的工作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黨建工作需要黨務工作者熟諳新媒體的操作,對美術設計、新聞傳播有一定的了解并積極學習。學校需要結合當前學生黨建學習的具體情況,建立相關的黨建網站,強化與學生的溝通,充分展現出黨建工作的重要作用。
(三)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方法
為了確保黨建工作的高效開展,高校需要對學生成長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了解,以便選擇出學生更易理解的黨建工作方式,將網絡化作為當前黨建工作實施的有效途徑,建立良好的黨建溝通平臺,促使教育活動在黨建工作中能夠順利進行。要促進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共同運行,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黨建工作取得良好的實施效果。同時,還需要在建立完善的黨建管理工作信息系統(tǒng),創(chuàng)新了黨建工作方式,例如黨務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和使用,投入專項經費進行運營后,黨員可以通過留言的形式,參與公眾號文章的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黨務工作者通過對意見的收集和整理,完善了黨建工作方法。
(四)完善黨建工作內容
將新媒體運用到黨建工作中,不僅能夠促進黨建工作主題的創(chuàng)新,也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梢赃\用微博、微信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既能提高學生的意識,也能開放學生的視野。博客是新媒體的典型代表,特別是已經比較成熟的微博,內容多,時效性強,可配圖和視頻,多方面進行教育和宣傳,效果較好,黨務微博包含學校的熱點和先進典型等,能夠及時進行信息的更新,學生通過關注微博的形式,能夠促進黨建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通過收集學生意見和建議的形式,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充分展現出微博的互動性,提高黨建工作效率。
(五)規(guī)范黨建工作管理體制
在新媒體視域下的高校黨建工作,學生會密切關注信息的發(fā)布情況,同時自發(fā)的對發(fā)布出來的信息做判斷,而當下社交軟件的迅猛發(fā)展,使得信息碎片化并呈現井噴式,造謠傳謠成為常態(tài),大學生對造謠傳謠尚無清晰概念,容易在信息海洋中迷失。黨建工作需要新媒體,但不能在新媒體里迷失。這就需要我們合理和規(guī)范的利用新媒體,同時規(guī)范黨建工作管理體制。例如:微博、微信朋友圈等,都能夠成為新媒體傳播黨建信息的主要方式,不僅給學生提供了網絡建設中的話語權,也讓黨建工作者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及時做好思想工作,提高了黨建工作質量。
結論:新媒體在黨建工作中的應用,是高校黨建工作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高校在開展黨建工作時,應該以新媒體為主要突破口,對新媒體視閾下的黨建工作傳播優(yōu)勢進行了解,從學生的政治需求、思維特點和行為方式等實際出發(fā),充分把握黨建工作的規(guī)律性,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確保新媒體的良好應用,對豐富黨建工作載體,拓寬黨建工作渠道,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思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提升了高校黨建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兆文. 新媒體視域下高校理工科學生黨建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研究[J]. 教育評論,2015,07:45-48.
[2]劉珊珊,茹陽. 論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創(chuàng)新實踐[J]. 考試周刊,2014,35:148-149.
[3]于蘇靜. 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探索與研究[J]. 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0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