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遠 張毅 孫國申 王浩 劉美芳
可調控甲狀腺弧形拉鉤在甲狀腺手術中的應用
吳坤遠 張毅 孫國申 王浩 劉美芳
目的 觀察自研可調控甲狀腺弧形拉鉤在甲狀腺手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甲狀腺手術患者109例,分為對照組35例(常規(guī)拉鉤,3名醫(yī)師操作)、觀察A組38例(自研拉鉤,3名醫(yī)師操作)及觀察B組36例(自研拉鉤,2名醫(yī)師操作),比較各組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及術后并發(fā)癥情況。結果 觀察A組手術時間、出血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B組手術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自研甲狀腺拉鉤行甲狀腺手術,可提供穩(wěn)定、充分的術野,減少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及手術醫(yī)師的人數,減輕手術醫(yī)師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自研甲狀腺拉鉤結構簡單,便于手術醫(yī)師操作,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甲狀腺 手術 拉鉤
甲狀腺結節(jié)是外科常見疾病,成人發(fā)病率約4%[1]。手術效果最為確切。由于手術的操作及術野的暴露需≥3位醫(yī)師協(xié)作進行,人員占用較多,且游離皮瓣后,皮瓣的上下緣需用縫線固定在患者頭部及胸部的手術巾上[2], 不但費時費力,且易造成污染。為獲得穩(wěn)定的術野顯露,作者制作一種可調控的甲狀腺弧形拉鉤(簡稱自研拉鉤)應用于甲狀腺手術中,術中可根據手術的需要及患者個體化差異隨時調節(jié)拉鉤的上、下、左、右、前、后6個方向,同時保證拉鉤力度和可調節(jié)性及易操作性、穩(wěn)定性。目前已取得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甲狀腺手術109例,其中男38例,女71例;年齡20~64歲,平均年齡32歲。納入標準:(1)單側或雙側的良性腺瘤、囊腫或結節(jié)(瘤體直徑<5cm)。(2)甲狀腺功能亢進,腺體未達Ⅲ°。(3)甲狀腺乳頭狀癌直徑<1.0cm,腺體表面未受侵犯,中央組頸動脈旁無腫大淋巴結。(4)年齡≥18歲,≤80歲。(5)性別不限。所有患者術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對照組35例(常規(guī)拉鉤,3名醫(yī)師操作)、觀察A組38例(弧形拉鉤,3名醫(yī)師操作)及觀察B組36例(弧形拉鉤,2名醫(yī)師操作)。各組患者年齡、 性別、 疾病性質、麻醉方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甲狀腺拉鉤的構造 采用不銹鋼為材料制作,由拉鉤片、固定架、和拉鉤框架三部分組成, 其中拉鉤片配置4~6個,可用拉鉤片上的任一個孔口卡于拉鉤框架的任一固定桿上固定。拉鉤框架與固定架通過關節(jié)相連,可以隨意調節(jié)弧形拉鉤的平面方向。固定架與手術床旁的固定器相連固定。手術床旁的固定器可沿手術床原固定軌前、后移動,通過手術床固定器的移動,帶動整個甲狀腺拉鉤的前、后移動(見圖1)。(此手術拉鉤已申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 ZL 201520642215. 3)。
圖1 可調控甲狀腺弧形拉鉤整體結構示意圖
1.3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規(guī)采用梯形墊與 U 形墊聯合顯露術區(qū)。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拉鉤方式顯露。觀察A組與觀察B組在常規(guī)消毒后鋪巾,將已高溫消毒的自研拉鉤組裝好并把固定架固定于手術床的兩側,調整好拉鉤框架的位置。同傳統(tǒng)手術取胸骨頸靜脈切跡上2橫指相應的皮膚皺紋處做橫切口。逐層切開進行手術,術中根據情況,使用拉鉤片與拉鉤框架配合顯露術區(qū)。
1.4觀察指標 各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ml)、平均手術時間(min)、平均切口長度(cm)、并發(fā)癥情況。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以(±s)用t檢驗。其中取95%為其可信區(qū)間,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組患者出血量、手術時間及切口長度比較 見表1。對照組中出現聲音嘶啞1例,考慮水腫壓迫,經對癥、支持治療后好轉。觀察B組出現術后出血1例,經緊急再次手術止血后治愈。各組患者無死亡病例。
表1 三組患者出血量、手術時間及切口長度比較(±s)
表1 三組患者出血量、手術時間及切口長度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平均出血量(ml) 平均手術時間(min) 平均切口長度(cm)觀察A組 38 10.42* 82.39* 4.60觀察B組 36 13.72 93.02* 4.40對照組 35 24.35 105.42 4.50
3.1開放甲狀腺手術的優(yōu)缺點 甲狀腺疾病是多發(fā)病、常見病。其中以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良性瘤為主,在治療上又以手術治療為主。開放性的甲狀腺手術能夠更好的顯露術野,并可以根據術中情況采用神經探測儀等設備協(xié)助手術,有利于減少損傷神經的風險。目前腔鏡甲狀腺手術技術未成熟,主要還需要開放甲狀腺手術。且甲狀腺疾病有時需要二次手術時,由于創(chuàng)面粘連,層次分界不清,組織水腫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再次手術時出現的并發(fā)癥明顯高于第一次手術[3],且不宜行腔鏡甲狀腺手術。因此甲狀腺手術目前還是以開放性為主。
3.2其它甲狀腺自動拉鉤的優(yōu)缺點 國內已有多位學者對甲狀腺自動拉鉤進行探索[4,5]。如周金芳、張佩申的甲狀腺自動拉鉤。該自動拉鉤與傳統(tǒng)的手術比較能減少一個手術人員,且有利于甲狀腺的顯露。但作者認為此拉鉤對甲狀腺的上極暴露不佳,且此拉鉤的固定是通過器械的下角由患者肩部壓住固定,其穩(wěn)定性相對較差。另如李玉華的甲狀腺自動拉鉤,由四個部件組成,雖能對頸前肌群充分顯露,但對甲狀腺上極不易顯露的部位同樣未能做到充分的顯露。而梁永強研制甲狀腺手術自動牽開器由于牽拉器是由彈性齒夾牽拉,當需要較大力的牽拉時會出現牽拉松脫或術野顯露不充分的情況,且彈簧在術中被血污染后不易清潔,高溫消毒后易老化,彈性質量未能較好保證。同時整個拉鉤框架未能作較好的固定,不利于術野顯露的穩(wěn)定性。
目前已有的腔鏡甲狀腺的拉鉤報道,但均不適合用于開放式的甲狀腺手術[6,7]。國外由德國蛇牌醫(yī)療器械公司生產FranKfurt自動拉鉤裝置,可用于甲狀腺手術,目前經過實踐,證明此拉鉤對切口的牽開和固定精確,簡單,省時省力,可提高工作效率[8]。但此拉鉤是通過自身切口組織的對抗力來實現術野的顯露,需要切口組織受力均衡,不利于單側某部位的顯露,從而導致部分手術部位的牽拉未能達到理想效果,仍有改進空間。
3.3本自研甲狀腺拉鉤的優(yōu)缺點 本拉鉤通過固定架與手術架相固定,不會出現用力牽拉后移位等情況,且在上極顯露時能進行多方位的牽拉,能更好顯露上極。拉鉤由不銹鋼做成,結構簡單,易于清潔,且高溫消毒不變形,能較好地保持原有器械性能。本資料證實自研甲狀腺拉鉤可以多方向調節(jié),能滿足手術的需要。有利于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減少手術上臺醫(yī)師數量,術野顯露更為穩(wěn)定,利于手術醫(yī)師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效果。為能夠充分暴露手術野,作者自研甲狀腺手術拉鉤能將分離開的頸前肌群拉向外側、向上,達到暴露甲狀腺的目的。如不合適,可隨時調整拉鉤的方向和力量,能充分暴露甲狀腺體。作者在使用過程中也發(fā)現了一些缺點,比如拉鉤框架的固定桿有時會刮破手套,但使用熟悉后可以避免,另外固定桿可以做得更圓滑些,這樣刮破手套和刮傷醫(yī)務人員的機會會更少。作者還將不斷改進此甲狀腺拉鉤。
開放的甲狀腺手術在大多數醫(yī)院仍作為常規(guī)的術式,同時也是腔鏡手術的強力后盾,良好的穩(wěn)定術野是所有醫(yī)師希望的。本自研甲狀腺拉鉤未能與其它甲狀腺自動拉鉤進行臨床比較,但通過本資料結果,作者認為本自研甲狀腺拉鉤也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有利于基層醫(yī)院的推廣使用。
1 陳孝平 汪建平.外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43 ~ 244.
2 周金芳,張佩申.甲狀腺手術自動拉鉤的研制與應用.河北醫(yī)藥2002,24,(4):320.
3 陳森林,楊揚,錢鋼,等.甲狀腺疾病再次手術并發(fā)癥的Meta分析.江蘇醫(yī)藥,2012,38(23):2815~2817.
4 梁永強.甲狀腺手術自動牽開器.沈陽部隊醫(yī)藥,1995,8,(3):299.
5 李玉華.一種甲狀腺自動拉鉤研制.醫(yī)療設備信息,1996,(6):13,21.
6 張金成,湯治平,梁志宏,等.腔鏡甲狀腺手術拉鉤的研制及臨床應用.醫(yī)師進修雜志,2005,28,(10):39~40.
7 秦榮,蒲永東,董立國,等.組合式腔鏡甲狀腺拉鉤的研制及初步臨床應用.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0,10,(8):735~736.
8 夏青紅,譚永瓊,黃文霞.自動拉鉤在甲狀腺手術中的應用.華西醫(yī)學,2011,26,(3):480.
廣東省東莞市科學技術局醫(yī)療衛(wèi)生科技計劃項目(2015105101073)
523325 廣東省東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吳坤遠 張毅孫國申 王浩)
523297 廣東省東莞市石碣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劉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