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作文是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素質(zhì)培養(yǎng)的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小學生在起步階段能夠輕松、愉快地寫作,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群體特點和容易面臨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掌握寫作方法,培養(yǎng)寫作能力。
【關(guān)鍵詞】小學作文;教育培養(yǎng);寫作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一、低年級學生群體學習的特點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和對事物的感知等方面,并且這些要素是相互影響、共同起作用的。
(一)低年級的兒童活潑好動、單純可愛、誠實易于教育引導,心智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弱,他們對家長、老師和書本的依賴程度比較高,認為只要是書上寫的、教師或家長講的都是正確的,都全盤接受。他們并沒有多少知識或經(jīng)驗可以用來同化新內(nèi)容,多多少少擁有一些詞匯量,但還不夠豐富。
(二)小學生的思維有自己的特點。小學是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漸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概括能力處于直觀、具體形象的水平,形象思維在低年級學生群體中占優(yōu)勢,他們習慣于被動思維和形象思維,思考的問題多半是由教師提出來的,學習上依賴教師和家長。
(三)小學生在感知方面從籠統(tǒng)、不精確地感知事物的整體逐漸發(fā)展到能較精確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感性認知占據(jù)他們的大半部分思維;小學生自制力不強,自控能力有待提高,意志力較差,在完成某一任務(wù)時,通常要在外部壓力的強制下被動地完成,而不是靠自覺的行動。
二、低年級學生作文起步面臨的困境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它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學生的幼小心靈中,飽含著強烈的智慧和語言文字的表達欲望,他們好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芽,急欲綻放,但是受小學生自身學習的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他們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從他們的實際寫作情況來看,最大的問題還是許多學生沒內(nèi)容好寫,缺乏寫作素材,寫作水平不盡如人意,作文內(nèi)容十分貧乏,選材面太窄,僅限于日常生活。這主要是由于學生的閱讀時間很少,課余活動枯燥乏味。
(二)學生不會選材,缺乏觀察、選材、組材、描述等寫作技巧的訓練。生活處處有作文,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身邊事物的觀察體驗,常常是在自己興趣愛好的心理驅(qū)動下進行的,而且他們觀察的視角也是一種“孩子”的視角。
(三)學生在寫作手法上比較單一,尤其是開頭很容易千篇一律,作文主次不明,詳略不分,混為一體,容易寫成“流水賬”。言詞組織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自身的不自信等都使得學生在作文起步方面心態(tài)不積極。
(四)讀寫結(jié)合不緊密,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不當,而且不善于運用簡單易學易用的寫作方法,無情可抒或者有話難說、有情難抒,不懂觀察生活,不會捕捉生活中可以作為寫作題材的人和事,對作文存在害怕心理,缺乏寫作方法等問題。
三、低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策略
(一)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做具體的指導,通過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來減輕學生對作文寫作的厭煩感和恐懼感,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尊重每個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表達,學生剛開始練習寫作時,不要拘于形式,鼓勵學生毫不保留地寫出見聞、感受和想象,強調(diào)表達的客觀性,也不必考慮開頭、結(jié)尾、布局、謀篇等,從而拉近學生與作文之間的距離,以此來開拓他們想象的空間。
(二)加強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樹立學生自信心。自信心的樹立對于學生來說在任何方面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老師作為引導者,更應(yīng)該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在快樂中寫作,強調(diào)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使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老師也要以跟從者的角色去參與活動,并在語言上做出積極反映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交往,使學生學會分享,學會合作。
(三) 加大閱讀量,強化練習意識,注重語言文字訓練,豐富語言的積累。閱讀與寫作是相互滲透的,讀是寫的基礎(chǔ),寫是讀的延續(xù)、鞏固和發(fā)展,所以我們在閱讀課教學中要有計劃地加強對學生的寫作指導,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學作文,加大作文的練習量;再者加強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然后規(guī)范語言、積累語言。
四、小結(jié)
低年級作文是學生寫作的開始,在整個作文教學過程中處于打基礎(chǔ)的階段。語文教師要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重視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引導學生邁出寫作的第一步,在低年級學生起步作文方面仍需教育者不斷努力和反思。
作者簡介:林娜娜,女,1978年生,大專學歷。研究方向:語文教學研究。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