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平
內(nèi)容摘要:高效課堂建設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和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xiàn),為此,我倡導學生個性化的理解,注重板書的引導作用,關注教學細節(jié)。
關鍵詞:高效課堂 閱讀 策略
一.進行個性化的閱讀交流
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或朗讀,或爭論,或動手操作,或進行游戲表演,調(diào)動多種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閱讀材料所包含的信息與含義,從而獲得獨特的體驗,生成和創(chuàng)造新的意義。比如教學《觀滄?!窌r,引導學生感受海上奇特而壯觀的景象,如果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景象,學生雖能流暢地表達自己所想的,表達的效果可能并不佳。那么我們換成別的交流方式試試呢?如口述、朗讀,或者根據(jù)海上日出的錄像資料,設置一個游覽情景,讓學生當一回導游,寫一首稚嫩的小詩,畫一幅海上日出圖……這些都不可以嗎?這些個性化的交流激活了學生各具色彩的智慧,他們選擇其一,自由演繹,盡情展現(xiàn)個性,從容釋放潛能。而人們又常有這樣的體驗:當讀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個動人的情節(jié)時,往往會熱淚盈眶或黯然神傷。為什么?那是因為閱讀者帶著強烈的閱讀主體的個性特征,閱讀時融進了自己獨特情感、理解和體驗,從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心靈交匯,產(chǎn)生共鳴,讓學生享受到審美的樂趣。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文本進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例如學生讀了屈原,就會感到自己的卑微;讀了陶淵明,就會感到自己的勢利;讀了李白,就會感到自己的狹隘。這種對“卑微、勢利、狹隘”的自責心理,就會與文本中屈原、陶淵明、李白的“高尚”、“淡泊”、“豁達”對話的產(chǎn)生“反觀”效應。學生在文本中有聲、有色、有思想、有韻味的語言世界里流連忘返,透過美的語言窺見了美的心靈世界。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變了,變得比昨天更智慧、更善良、更寬容,變得比昨天更復雜也更單純,更聰明也更天真。
二.不放棄黑板這個傳統(tǒng)媒體。黑板是一種傳統(tǒng)的固化的媒體,它底色厚重,各種色彩的粉筆落在其上,都顯得色彩搭配,富有藝術。實施新課程,不能否定“一本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這個媒體應用恰當?shù)脑?,其教學效果常常超越現(xiàn)代媒體的作用。比如,教師在黑板上書寫生字,不僅僅是給學生做示范,而且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書寫過程中認知生字的筆畫順序與間架結(jié)構(gòu),感悟漢字的形體美;比如,教師在黑板上書寫詞語,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它,而且是在于讓學生在教師的書寫過程中體會詞語在課文的妙用;比如,教師在黑板上書寫關鍵性的句子,不僅是對重點知識的定位,而且是讓學生理解句子在課文中的含義以及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與結(jié)構(gòu)特點。教師在黑板上的畫簡筆畫更能張揚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注重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方法中的細節(jié)。預設的含義簡而言之就是“預先的設定”或“預先的設計”?!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庇行ьA設主要指在課堂教學前,教師根據(jù)文本特點與學生的學業(yè)狀況等要素設計“教什么”與“怎樣教”這兩個關鍵性的問題,“教什么”是內(nèi)容問題,“怎樣教”是方法問題。內(nèi)容問題的解決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上,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教材中“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詞語、句子或段落等某一方面的細節(jié),作為深度閱讀的突破口,如何突破,則要根據(jù)詞語、句子或段落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方法,而且要藝術地應用方法中的細節(jié)。例如教《丑小鴨》一文的時候,我們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課文中的一個很不起眼的字:“啊”。這個“啊”的前面,敘述小鴨因為丑陋所遭的境遇與心態(tài),這個“啊”字的后面描寫的是小鴨面對湖水時發(fā)現(xiàn)自己美麗之后的心態(tài)和境遇。“啊”字雖然隱藏在千字之中,很不起眼,但這個不起眼的“啊”字,卻是故事的分水嶺,是文章的核心字眼。確定著個教學內(nèi)容的“細節(jié)”后,我們在教學方法上就選擇了“品讀法”,而且關注了聲調(diào)這一細節(jié)。在學生熟讀課文后,特意讓學生找出這個隱藏在文中的“啊”字,然后讓學生反復品味“啊”的讀音,即讀一聲、二聲、三生、還是四聲。小孩子們認為,讀一聲,顯得小鴨很呆板,讀二聲,顯出小鴨很平靜,讀四聲,反映出小鴨受到驚嚇,只有讀三聲,才能反映小鴨對自己外貌的“出乎意料”的驚奇,才能反映出課文對比寫法的妙用。小孩子在課文的整體感知后,通過對“啊”字讀音的準確分析,反映出他們對課文的正確而深刻的理解,這種教學效果,源自教師所預設的細節(jié)以及細節(jié)的處理藝術。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甘溝驛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