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江,白 云,馬玉萍,李曉玲(.西北民族大學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30;.蘭州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人群高血壓患病率與肥胖相關性研究
劉麗江1,白云2,馬玉萍1,李曉玲1
(1.西北民族大學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30;2.蘭州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 研究甘肅省肅南裕固族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及肥胖對高血壓的影響。方法 通過整群抽樣法對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35歲以上裕固族人群進行問卷調(diào)查、身體測量及血壓測定,獲得不同年齡組高血壓患病率,了解體重指數(shù)對高血壓患病率的影響,同時與當?shù)貪h族人群進行對比。結(jié)果 裕固族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30.0%,男性高于女性,且隨體重指數(shù)增加而升高,體重指數(shù)對高血壓患病率的影響在兩個民族間有顯著性差異。結(jié)論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人群是少數(shù)民族高血壓高發(fā)人群之一,體重指數(shù)增高引起高血壓患病率上升,肥胖對裕固族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的影響較漢族小。
裕固族;高血壓;患病率;肥胖;體重指數(shù)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目前其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在快速增長,發(fā)展趨勢令人擔憂?!吨袊难懿蟾?012》指出,我國15歲及以上人口的高血壓患病率高達24%,估計高血壓患者已達2.66億[1]。我國高血壓發(fā)展趨勢很不樂觀,防治任務異常繁重。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認為,超重和肥胖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風險。2005年WHO工作報告指出,全球大約有16億成人超重,肥胖的成人至少有4億。據(jù)目前一項最全面的體重指數(shù)(BMI)趨勢分析,2015年全球成年人口中有21億人超重,6.41億人達到肥胖水平。
流行病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BMI與血壓水平呈明顯正相關。體脂增加10%,收縮壓、舒張壓平均上升6 mmHg和4 mmHg。BMI≥ 24 kg/m2者,4年內(nèi)發(fā)生高血壓的風險是BMI<24 kg/m2者的2~3倍。體重每增加5%,患高血壓的風險就增加20%~30%[2,3]。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由于環(huán)境和遺傳等多種原因,高血壓患病率差異較大。認識我國高血壓流行病學特點,對于制定相關對策有效防治高血壓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1對象
以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紅灣寺鎮(zhèn)、明花鄉(xiāng)、大河鄉(xiāng)、康樂鄉(xiāng)、皇城鄉(xiāng)為本次研究現(xiàn)場,采用整群抽樣法于2007年7—8月開展調(diào)查研究。以當?shù)?5歲及以上年齡的自然人為調(diào)查對象,共調(diào)查裕固族1 023人,有效數(shù)據(jù)973人,有效率95.11%;同時調(diào)查當?shù)貪h族1 032人,有效數(shù)據(jù)900人,有效率87.21%。
1.2方法
鄉(xiāng)政府組織,采用集中檢查的方式,由調(diào)查組成員對每位調(diào)查對象進行面對面檢查及問卷調(diào)查。
1.2.1問卷調(diào)查 包括基本資料(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民族、聯(lián)系電話、家庭住址、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yè)、高血壓病史),飲食生活行為,健康意識。
1.2.2人體測量 使用金屬立柱式身高計測量身高,最終讀數(shù)精確到0.5 cm。使用雙標尺杠桿體重秤測量體重,讀數(shù)精確到0.5 kg。
1.2.3血壓測量 使用臺式汞柱式血壓計測量血壓,被調(diào)查者在安靜環(huán)境下休息至少5分鐘。測量兩次血壓,取平均值。
1.2.4診斷標準及數(shù)據(jù)計算公式 高血壓診斷采用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推薦標準。在未服藥的情況下,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者診斷為高血壓。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壓藥物而血壓正常者,亦診斷為高血壓。
BMI=體重(kg)/身高(m)2。體重正常:18.5≤BMI<24.0 kg/m2,超重:24.0≤BMI<28.0 kg/m2,肥胖:BMI≥28.0 kg/m2。
1.2.5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率和率的95%可信區(qū)間計算、χ2檢驗、t檢驗、方差分析、精確概率法檢驗及Logistic回歸分析等。
2.1不同年齡組、性別裕固族人群高血壓患病率
裕固族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30.0%,且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各年齡組間差異有顯著性(χ2=71.969,P<0.001)。男性患病率(34.1%)高于女性(27.0%),詳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組、性別裕固族人群高血壓患病率
2.2裕固族與當?shù)貪h族人群體重指數(shù)比較
裕固族體重正常人群占54.1%,超重者占27.9%,肥胖者占18.1%。當?shù)貪h族人群體重正常、超重者比例與裕固族人群接近,肥胖者比例(12.4%)低于裕固族,差異有顯著性(χ2=13.228,P<0.001)。詳見表2。
表2 裕固族與當?shù)貪h族人群BMI比較[n(%)]
2.3體重指數(shù)對高血壓患病率的影響
裕固族人群體重正常組高血壓患病率為21.5%,超重組為34.7%,肥胖組為48.3%,組間差異有顯著性(χ2=49.047,P<0.001)。當?shù)貪h族人群體重正常組、超重組、肥胖組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24.7%、41.8%、60.7%,組間差異有顯著性(χ2=61.809,P<0.001)。兩個民族高血壓患病率均隨體重指數(shù)增加而升高。在肥胖組,漢族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高于裕固族人群,且差異有顯著性(χ2=4.239,P=0.040),詳見表3。
表3 不同民族、體重指數(shù)人群高血壓患病率
由于我國人群一直以低體重為特點,因此長期以來我國對肥胖的研究不如發(fā)達國家深入。但是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膳食結(jié)構的改變和體力活動的減少,我國人群超重、肥胖率上升迅速[4,5]。
裕固族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30.0%,高于1991年全國高血壓抽樣調(diào)查中35歲以上人口高血壓患病率(23.9%)。在1991年全國第三次高血壓普查中,高血壓患病率較高的少數(shù)民族是朝鮮族(22.95%)、藏族(21.04%)、蒙古族(20.22%),較低的是彝族(3.28%)、哈尼族(4.82%)、黎族(6.05%)。我們認為裕固族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高與當?shù)貧夂蚣帮嬍沉晳T有關。肅南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平均海拔3 200米,全年平均氣溫3.6℃。高原地區(qū)人群血液黏稠度偏高,在缺氧的情況下,兒茶酚胺增多,促進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分泌增加,并通過RAAS系統(tǒng)使血壓增高[6]。此外該地區(qū)寒冷干燥,寒冷也會導致外周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飲食方面,大部分當?shù)厝艘阅滩铻橹饕嬃?,且會在奶茶中放入鹽,使得高血壓患病率上升。
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成人超重率為22.8%,肥胖率為7.1%,大城市成人超重率與肥胖率高達30.0%和12.3%。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裕固族及當?shù)貪h族人群超重率分別為27.9%、32.7%(稍高于全國水平,可能與我們的研究對象是35歲以上人群有關),肥胖率分別為18.1%、12.4%,高于全國水平。這可能與當?shù)仫嬍沉晳T相關。裕固族人群及當?shù)厝讼矏鄢匀猓瑪z入富含高能量的動物性脂肪和蛋白質(zhì)較多,攝入碳水化合物較簡單、量也相對較少,而肉及奶油等的熱量較高、胃排空慢,容易導致體重增加。
肥胖是高血壓的獨立及重要危險因素。肥胖導致高血壓與以下因素有關:(1)脂肪組織不僅是能量儲存器官,還是內(nèi)分泌器官,能分泌多種脂肪因子,如脂聯(lián)素、瘦素、抵抗素、腫瘤壞死因子(TNF)-a、白介素-6等,參與代謝綜合征及肥胖所致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過程[7],導致血壓升高。(2)肥胖是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危險因素。胰島素抵抗時,血管內(nèi)皮受損,NO釋放減少導致血管舒張功能紊亂和血管僵硬,血壓升高。高胰島素血癥可以激活RAAS系統(tǒng),導致高血壓發(fā)生。(3)肥胖導致微血管功能紊亂。脂肪組織的炎癥反應和氧化應激與微血管內(nèi)皮相互作用,導致內(nèi)皮功能紊亂,微血管內(nèi)皮依賴的血管擴張作用也由此受傷,微血管壓力增加導致血壓升高[8]。(4)肥胖個體RAAS和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激活,從而導致和加重高血壓、胰島素抵抗,并形成惡性循環(huán)。(5)腎臟損傷,肥胖增加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血鈉升高導致細胞外液容量增加,水鈉潴留使血液循環(huán)量相應增加,亦使小動脈外周阻力增加,心搏量增加,由此導致小動脈硬化及心室肥厚,促使高血壓發(fā)生。另外,脂肪組織量、腎竇中脂肪聚集會擠壓腎髓質(zhì),對壓力性尿鈉排泄產(chǎn)生影響,加重高血壓病情。(6)其他因素,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失調(diào)、免疫炎癥機制及脂肪傳入發(fā)射等,都參與了肥胖相關高血壓的發(fā)生[9]。
本次調(diào)查中,裕固族及當?shù)貪h族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隨體重指數(shù)增加而升高,但是在肥胖組,體重指數(shù)對裕固族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的影響沒有對當?shù)貪h族人群的大,且有顯著性差異??紤]這一方面與體力活動有關,調(diào)查中裕固族牧民較多(占調(diào)查總?cè)藬?shù)的55.4%),他們從事高強度的室外體力勞動,每天勞動時間超過8小時者占48.1%;漢族人群中農(nóng)民較多(占調(diào)查總?cè)藬?shù)的45.6%),每天勞動時間超過8小時者僅占30.8%。另一方面,肥胖的發(fā)生及對高血壓的影響也與遺傳因素和脂肪分布有關。亞洲人脂肪易囤于腹部,更多的是內(nèi)臟脂肪增多;裕固族人群雖然體重較高,但是脂肪分布較均勻。
肥胖是不同民族的代謝性疾病的患病風險,但其是可控因素[10]。各民族群眾都需要避免肥胖,控制體重的最好方法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同民族有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不必完全改變。因此,正確引導,科學減肥,控制肥胖對高血壓防治非常重要。
[1]衛(wèi)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2[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2.
[2]楊凌輝,鄒大進.肥胖致胰島素抵抗的機制[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02(6):246-248.
[3]Stevens V J,Obarzanek E,Cook N R,et al.Long term weight loss and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results of the trials of hypertension prevention Phasell[J].Ann Intern Med,2001,134(1):1-11.
[4]中華醫(yī)學會內(nèi)分泌學分會肥胖學組.中國成人肥胖癥防治專家共識[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11,27(9):711-717.
[5]武陽豐,馬冠生,胡永華,等.中國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現(xiàn)狀[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5,39(5):316-320.
[6]葉任高,陸再英.內(nèi)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字社,2004.
[7]楊麗睿.肥胖高血壓發(fā)病機制研究現(xiàn)狀[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3,34 (2):182-185.
[8]蘆波,桂明泰,符德玉.肥胖相關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5,42(1):16-18.
[9]王興純,黃玥曄,孫航,等.基于代謝分類的不同肥胖表型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15(31):678-683.
[10]王濤,賈偉平,胡承.亞裔人群肥胖的多基因遺傳研究進展[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15(31):248-262.
R544.1
A
1671-1246(2016)15-0131-03
注:本文系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項目(3192013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