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摘 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中存在的不合理內容,幫助明確接下來應當努力優(yōu)化的方向。其次重點探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建構的有效方法,從教育內容優(yōu)化預計價值取向確定兩方面進行,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關鍵詞: 大學教學 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化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缺失
1.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理想化
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中空閑時間相對較多,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的教學內容,關系到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是否積極健康,因此受到大學教育工作人員的高度重視。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開展形式上存在過于理想化的弊端。目標設定階段缺乏對實際情況的探討,導致落實困難現(xiàn)象發(fā)生。教育任務開展形式中理論居多,一些復雜的思想政治知識學生難以理解,學習階段的參與興趣逐漸喪失,最終造成思想政治教學質量下降問題。大學生注重獨立思想的體現(xiàn),在學習與生活中也會融入很多個人看法,但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引導時并沒有考慮這一特征,而是采取傳統(tǒng)教育方法進行,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并沒有將思想政治真正融入生活中。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簡單化
思想政治與其他專業(yè)學科相比較難度相當,但教師認為教學任務十分簡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沒有深入探究有效方法,雖然在短時間內不會影響到工作任務的開展形式,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其中問題會更加嚴重。教學方法簡單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阻礙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學落實的重要原因。部分大學中,思想政治工作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雖然初期能夠形成管理計劃,但在落實階段缺乏有力的監(jiān)管很難確保教學環(huán)節(jié)得到學生的參與支持。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是教學方法完善,結合教學任務開展階段遇到的阻礙進行規(guī)劃調整。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建構
1.價值取向人本化
思想政治工作開展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觀察在基層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現(xiàn)象,這樣進行的教育計劃更貼近真實情況。學生在學習期間能夠充分表達個人觀點,實現(xiàn)更理想的教學目標。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充分獲得理解與支持,會很自然地配合教育工作者嚴格要求自己,實現(xiàn)高效教學計劃。大學生即思想政治面對的群體,同時是主體,個人思想意識進步的意義要遠遠大于理論化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漸向生活化方向進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同,教師要尊重這一差異性,并對教育模式進行深入研究,避免出現(xiàn)問題?!耙匀藶楸尽钡乃枷胝谓逃砟钜笪覀?,注重發(fā)展學生個性,發(fā)掘其創(chuàng)造潛質,把人的個性發(fā)展作為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內容。
2.教育內容生活化
最后是教育內容的優(yōu)化設定,要考慮是否使學生充分理解,引導學生思想進步,向更健康合理的方向發(fā)展。生活化目標實現(xiàn)需要不斷優(yōu)化完善教育內容,引入更多真實的案例,避免出現(xiàn)復雜的理論性知識,幫助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不僅充滿生命力,而且充滿活力,這樣能更好地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內容上豐富多彩,在形式上千姿百態(tài),在空間上立體多維,涵蓋了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物理的現(xiàn)實生活和虛擬的網絡生活,個體生活和集體生活,等等。
在不少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其覆蓋領域往往把這樣廣闊的空間“窄化”了,從而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降低。我們必須樹立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大德育理念,堅持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相結合,物理現(xiàn)實生活與虛擬網絡生活相結合的原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具體做到生活化,即教育內容要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
其一,從生活中取材,就是盡量避免直接向大學生傳授各種抽象而生硬的大道理,也不應該不顧及對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人生理想教育,而是用大學生身處其中的親身經歷或耳濡目染的富有道德意義的生活事件,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道德思考,進而催生出相應的道德行為。
其二,從生活中取材,就是盡可能讓非日常生活內容回歸到日常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十分豐富,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世界觀、人生觀、政治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等方面教育。我們應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做深入研究,應盡可能讓非日常生活的理論內容回歸到日常生活中,融合大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之中,形成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其三,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體化,既要重點宣講黨的理論、方針與政策,又要強調生活常識、做人的道理與行事規(guī)則。只有這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才能可感、可知、可踐。
參考文獻:
[1]李小紅.唱讀講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新型范式[J].民族教育研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