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兵
摘 要: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注重均衡發(fā)展提高學習效率、注重設計任務突出重點。要充分考慮其知識與技能相結合的特性,讓學生通過不斷實踐,實現(xiàn)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情境;合作;任務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9-0061-01
在傳統(tǒng)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注重理論灌輸,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講解上,最后剩一點點時間進行操作練習,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實踐,逐漸喪失對學習的興趣。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引入“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其在興趣的引導下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實現(xiàn)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自主: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思考,有效激發(fā)興趣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設計教學方案時,不僅要考慮其對知識的吸收運用,還要注重其興趣的激發(fā),引導其自主學習,有效掌握。為此,可以結合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針對問題思考,在理解的同時嘗試運用,促進其靈活學習。比如,“表格的求和”一課與日常實際聯(lián)系很緊密,可以借此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巴瑢W們,你們知道自己家每月詳細的收支情況嗎?”學生一頭霧水,表示不太清楚。教師順勢問下去:“你們家里誰管賬?”學生馬上笑了,異口同聲地說是媽媽。課堂氛圍逐漸活躍,教師趁熱打鐵引入新課:“媽媽有記賬的習慣嗎?”學生回答不一。對此,教師說道:“記賬是一個好習慣。”隨即借助多媒體展示一個家庭的收支記錄:一條條,有日期,有數(shù)字,看起來很清楚,其實很凌亂。針對這一情況提出問題:“想在月底知道家中各項的花銷,你們能幫幫忙嗎?”學生陷入思考,有的說用計算器計算,有的說用電腦算,但更多的聯(lián)想到新課中的表格,覺得更加方便。于是,自然導入新課,講解如何使用“sum”函數(shù)解決問題,讓其自主學習,嘗試著掌握排序、篩選等技能。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就能很快理解重點,在鞏固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深入探索,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將課堂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靈活運用。
二、合作:相互促進,均衡發(fā)展,提高學習效率
合作學習是提供學生交流的機會,而不能流于形式,走走過程,忽略實質。通??梢宰裱敖M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分組,既讓小組內有不同的角色擔當,又讓每組整體水平差不多,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出于學生積極性的考慮,盡可能地尊重個人意愿,采取自由分組的形式,之后進行微調。然后,設計題目,充分考慮學生認知,把握其最近發(fā)展區(qū),以解決問題為核心,促進各小組討論交流。比如,在講“獲取信息的一般方法”時,采用合作競爭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比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講解比賽內容:看誰搜索信息最快?然后告知比賽規(guī)則:小組成員分別用不同的網(wǎng)絡信息搜索方法查詢相應的問題答案,查到信息的小組舉手示意,信息符合得10分,信息不符扣10分。學生明白以后,覺得十分有趣,一個個摩拳擦掌,很有斗志。再如,講到文件的下載時,圍繞教材設計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搜索喜歡的歌曲、小說,完成之后讓其在小組里交流方法,確保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能有所收獲。
三、探究:設計任務,突出重點,優(yōu)化課堂教學
高效的課堂不僅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更需要學生的積極探究。要讓學生針對某一問題深入挖掘,由難到易,深入淺出,在深化理解的同時促進思維發(fā)散,實現(xiàn)能力培養(yǎng)。為此,在教學時要精心設計任務,注重層次,逐步深入,幫助學生有效提升,優(yōu)化課堂教學。比如,在講文字處理中的“圖文混排”時,考慮到內容有難度,如果直接講解,學生不僅會覺得很難,無從下手,而且會失去學習信心,耽擱進度,就可以將其碎片化,分成一個個小任務,引導其逐個探究,各個擊破。這樣,學生就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了解、理解、掌握,慢慢吃透。然后在扎實的理論基礎上探究操作,層層分析,在領會的過程中經(jīng)歷弄懂、學會、熟練三階段,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在探究中實踐,在實踐中深化。再如,講到“Flash動畫制作”時,考慮到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比較感興趣,就將課堂交給他們,在一番簡單講解之后讓其自主探究,引導其操作,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嘗試著分析、解決,促進自身能力的最大化發(fā)展。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果然出現(xiàn)問題。很多學生發(fā)現(xiàn):書本翻動、探照燈、水面漣漪等動畫在反復操作后,始終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于是,讓其暫停操作,針對這個問題思考,聯(lián)系理論探究原因。教師在巡視時,應當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點撥:有的是沒有將原件進行大小縮放或者透明處理,有的是忽略遮罩層和被遮罩層的操作順序。學生明白之后,就進行改正,很快就達到理想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操作技能,還培養(yǎng)了探究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引入,是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興趣,鼓勵其參與,還能促進其思維發(fā)散,培養(yǎng)探究能力。具體實施時,要結合學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探究作用,讓學生在不斷實踐中深化理解,提高認識,實現(xiàn)學科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曹萌.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J].教育導刊,2013(02).
[2]畢春苗.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1(11).
[3]曹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透視[J].課程教學研究,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