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愛華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應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把提高教學效率作為重要任務,把構建高效的課堂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語文教學具有豐富的人文教育和精神內涵,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以學生為本,為學生創(chuàng)建和諧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教學課堂;小學語文;以學生為本
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語文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語文課堂想要真正地實現以學生為本,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找到樂趣,使學生養(yǎng)成敢說、能說、會說的能力,達到提高語文水平的目的。
一、深化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首先要明確以學生為本。有些教師認為課堂上少講,讓學生多活動、多探究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其實只是表面的理解。完整意義上的“以學生為本”是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接受程度和特點進行分析,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自己的教學計劃,尊重學生,使學生能夠在積極創(chuàng)造和個性張揚的環(huán)境下得到很好的發(fā)揮。小學語文老師要通過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創(chuàng)新思維,用正確的態(tài)度看待語文。學生的“學”在課堂中起著主導性作用,學生沒有學就不能很好地提高聽、說、看、寫能力。挖掘和調動學生學習語言的潛能,促進學生向更高的目標發(fā)展。
二、以新穎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
新課程的改革理念是實施素質教育,強化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注意教學的內容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課程內容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把文章中美妙的片段和文字形象地運用情景表現出來,加深學生對內容的記憶,同時,增強教材的新穎程度,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動力,并逐步由好奇心升華為興趣。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由于大部分學生沒有去過桂林,無法感受作品美好的境界。在課前,我準備了一些關于桂林的視頻片段,當學生在視頻上看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和秀麗多姿的景色,結合課本字里行間表達的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在設計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讓學生置身于桂林的美景中,心曠神怡,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這樣的教學情景使得原本枯燥的語言文字,變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使文字顯得更加具有靈活性。
三、創(chuàng)建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在課堂上,用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理解學生,突出學生的自主作用,讓學生感受寬松、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只有在這種課堂氛圍下,學生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自主創(chuàng)新性,樹立自信心,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學生常常會表現出因喜歡某個老師而喜歡某一學科。為此,老師應該在課堂上以飽滿的熱情,真誠地感染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學習語文中猶如沐浴春風,得
到情感上的滿足,真誠地、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有的教師會重視優(yōu)生,放棄后進生,使得這些后進生不敢與老師交談,有問題更不去問老師,漸漸地與老師疏遠了關系。正確地看待每一位學生,要看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把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犯錯是不可避免的,要本著以尊重學生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生,消除一些他們內心的恐懼感和消極態(tài)度,樹立自信心。而不是辱罵、訓斥學生,這樣只會讓學生更加討厭老師,討厭學習語文。教師對學生的理解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上形成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并在這種氛圍中樹立自尊自強的信念。課堂中老師一句“沒關系,大膽說”“你的想法很獨特”“你分析的很獨特很有創(chuàng)新”諸如此類的話,豐富多彩的語句能激發(fā)學生的信心,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也能促進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fā)揮。
四、靈活運用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傳統(tǒng)的教學現象是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按照提前準備好的課件一字不差地教學生,甚至連一些引導學生提問的問題也是提前準備好的,沒有創(chuàng)新,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還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布置的作業(yè)學生不愿意去寫,脫離了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教學模式不是靠單一的模式來進行的,而是需要創(chuàng)新。如果只是機械地去講解,那么教學將成為一潭死水,永遠也得不到生機。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消除他們緊張的心理,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讓他們感受到課堂的快樂??吹綄W生疲憊的時候,要采取方法去設疑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鼓勵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從而使學習更有樂趣。
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強調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發(fā)揮自己的思維能力。把課堂交給學生,看似很簡單,這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案中要靈活運用知識,巧妙地設計問題、創(chuàng)新問題,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活動安排,設置一些有疑問的問題,適當地把控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這樣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教學活動。課下給學生布置一些有趣味的知識,讓學生相互討論。以學生為主體的目標就是要讓不同的學生得到均衡和多元化的發(fā)展,但是,當前許多教師在追求升學率的情況下,舍棄了一些后進生,結果也就催生了課堂上的不公平,甚至使課堂教學跨越了觸及個體自由成長的底線。學生的差異在所難免,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享有學習的主動權,收獲主動求知的快樂,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參考文獻:
[1]宋文靜.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J].學周刊,2014(13).
[2]倪麗敏.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4(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