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0)
?
微課教學設計模式探索
王飛
(河北大學,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隨著信息與教育的不斷整合,教育模式也在不斷地修正。如今微課熱還在持續(xù),學習時間越來越碎片化,如何制作一門好的微課,適應“微課化”的教育模式成為人們思考的首要問題,因此需要在已有教學模式與微課應用現(xiàn)狀的基礎上,探索微課的教學設計模式。
關鍵字:微課;教學設計;模式
目前對于微課的定義已經(jīng)不下十余種,至今仍舊沒有一個標準。起初微課的概念是由黎加厚教授提出的:時間在10分鐘以內(nèi),有明確教學目標,內(nèi)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1]微課的載體是視頻,視頻可以包括一些教學資源、教學反思、測試題、評價等,這些資源以一種特定的形式聯(lián)系起來,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在線的學習“微環(huán)境”。
(一)短。根據(jù)人類大腦科學的研究,人的注意力有效的集中時間是10分鐘,因此微課視頻的長度不宜超過10分鐘[2]。微課應用的實踐表明,短于6分鐘的視頻更加吸引人,可汗學院的成功之處恰恰說明了這個問題,短小的微課可以使學習者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
(二)小。微課視頻應使用小主題,時間短的微課應當以一個知識點或內(nèi)容為主,主題過大,不易將問題講解清楚,主題過小過易則不需要運用微課來解決。因此在微課制作之前,應當選擇合適的內(nèi)容。
(三)精。微課設計、制作、講解精良,善于將微課內(nèi)容濃縮,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充分壓縮微課時間,將圖、文、聲、像等多種媒體元素整合在一起,應用實踐表明這種具有豐富表現(xiàn)力的媒體信息對學生有更強的吸引力,同時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質(zhì)量。精良的制作與講解能夠讓學習者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發(fā)揮微課的價值。
(四)撼。微課能否取得令人震撼的效果是衡量微課是否制作成功的標準,在制作過程中,應當從學習者的角度審視微課,思考如何為學習者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幫助學習者對所學知識進行內(nèi)化處理并且更加有效地建構知識結構。
許多專家與學者對教學過程總結了一套模式,但是隨著信息技術與教學的不斷整合,教學設計模式應當被不斷地修正以適應教育模式的發(fā)展?,F(xiàn)代學習模式越來越網(wǎng)絡化,這是一個零存整取不斷重構的過程[4],微課是為網(wǎng)絡而生的,這樣的教學過程更加具有動態(tài)性,它所涉及的資源也處于不斷變化中,因此應當根據(jù)不同的情景來選擇教學資源,在已有教學模式與微課應用現(xiàn)狀的基礎上,探索了微課的教學設計模式,如圖所示。
微課的教學設計過程應當包括7個過程:確定問題、學習者分析、學習目標分析、微課教學內(nèi)容分析、教學策略制定、學習活動設計、評價設計。首先確定問題,微課的設計應當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其設計的初衷就是為解決學習者在學習上的問題,以問題為中心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習者解決問題,因此微課在開始時應當向?qū)W習者交代問題,告知學習者在學習微課后能夠掌握什么樣的知識技能。微課中問題的呈現(xiàn)方式應根據(jù)學習者分析來確定。[3]比如,對于低年齡的學習者來說,問題的呈現(xiàn)方式應該是具體的情境性的;高年齡的學習者可以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來選擇是否選擇抽象問題。同時問題不宜過大或者過小,對于問題的選擇影響著整節(jié)微課的設計。學習者分析應包括:學習特征分析、學習風格分析、起點能力水平分析。針對不同的學習者進行充分的分析才能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質(zhì)量,調(diào)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目標分析是微課的關鍵,它對微課內(nèi)容設計具有導向、控制、測度功能,學習目標可以為微課內(nèi)容提供指導,也可以成為評價的基本依據(jù)。學習目標可以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但這三方面目標并不是絕對的,應根據(jù)具體情境具體分析。微課視頻內(nèi)容分析首要任務在于分析要講授的知識是否適合用微課來呈現(xiàn),在其基礎上考慮如何組織視頻呈現(xiàn)的內(nèi)容,使其短小精悍又具有邏輯性,選擇出最適合的內(nèi)容呈現(xiàn)順序,充分吸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學習策略制定應依據(jù)教學的具體目標和任務,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需要不同的教學策略去完成,同時,不同學科性質(zhì)的教學材料也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學習活動設計包括個人學習活動和同伴間的學習活動,個人的學習活動主要以學習者自身的心得總結為主,現(xiàn)代教育模式強調(diào)協(xié)作的學習,因此有必要設計同伴間的活動方式,可以以討論區(qū)等形式來實現(xiàn)。梅瑞爾的五星教學原理曾闡述,只有當學習者應用新知識時,才能夠促進學習,活動設計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習者應用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或者實際中的問題,這個過程應當伴有一定的反饋與指導以提高學習者績效能力。評價設計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微課應將總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結合起來,即在主題或者每節(jié)微課結束后進行過程性評價,以此為修正依據(jù),在整個學習內(nèi)容結束之后進行總結性評價。評價內(nèi)容應多以肯定性評價為主,這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評價最好來源于多方評價,這樣既可以實現(xiàn)合作學習,也可以更加客觀地明確學習者自身的學習程度。
微課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影響越來越深遠,對于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微課價值最大化,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尤為重要,但是教學設計模式也應當不斷修正來適應微課的迅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2]陳彩霞.MOOC環(huán)境下的微課教學設計模式[J].軟件導刊,2016,15(1):197-199.
[3]肖偉.首要教學原理指導下的微課教學設計模式探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8).
[4]王竹立.微課勿重走“課內(nèi)整合”老路——對微課應用的再思考[J].遠程教育雜志,2014(5):34-40.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246-01
作者簡介:王飛(1995-),女,漢族,河北霸州市人,本科,單位:河北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