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顯武
編號:G40(2016)1-01-02
世界以痛吻我,
我要報之以歌
蘇軾,北宋偉大的文學家,書畫家,工詩擅詞,開詞中豪放一派,對后代有深遠影響。散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想象豐富,成就卓越,因而有“渾涵光芒,雄視百代”的稱譽。
我們喜歡蘇軾,不僅僅是因為他會作詩、會作文、會作官,最重要的是,他在艱苦的生活當中,表現(xiàn)出了一個善于調節(jié)自己、善于使自己瀟灑起來的一個真實的自我,正是這個真實的自我,打動了千百年之后的人,對他投去敬重的目光。
《赤壁賦》寫于蘇政治上失意,行動上不自由,生活貧困,心情極其苦悶的時期。在沉重的精神壓力下,蘇內心產(chǎn)生了深刻的變化,他開始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感慨世事的紛擾和虛無,他哀嘆人生如夢,他渴望從那唯一不變而又與世事無關的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中,求得慰藉和超脫。在黃州的四年,他過著清苦恬淡的生活,與和尚為友,同漁樵雜處,置地耕田,種桑養(yǎng)牛。
然而,蘇軾畢竟是一個胸懷曠達,政治上有抱負的人。他想從佛老思想中尋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墒牵K究未能超脫也不甘超脫。黃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對古人的懷念,他觸景生情,傾吐了自己對曾經(jīng)大顯身手、建功立業(yè)的歷史人物崇敬、頌揚的感情,同時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業(yè)的壯志。
“烏臺詩案”劫后余生,到了黃州,公元1082年,一個月明星稀的秋夜,苦悶難遣的蘇子與朋友駕一葉小舟來到了城外赤壁下的長江,賞月游玩,觸景生情,借游不倦地探析人生宇宙的真諦,抒發(fā)自己被貶謫后的苦悶和對宇宙人生的感悟。這一夜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夜晚,一位歷經(jīng)人生磨難的偉大詩人,在赤壁鐫刻下了千古杰作——《赤壁賦》,這一夜載入文學史冊,回蕩千年,古今多少文人騷客為之而感而傷而鳴而悟。讓我們共同探尋蘇軾的心路歷程。
脆弱的感性之樂。積極入仕,抱負遠大的蘇子,卻人生失意,在風波迭起,宦海浮沉中屢遭貶斥,“烏臺詩案”下獄,險遭殺身之禍,歷經(jīng)艱險謫居黃州后,常借游賞山水之機,力求排遣郁悶心情,壬戌之秋,詩人的內心注定是苦悲的,心中塊壘,何以消融,初秋時節(jié),赤壁長江之上,柔柔清風徐徐吹來,大江江面,風平浪靜,靜夜深空,一彎月兒悄無聲息地爬上了夜空,赤壁江景,空明柔美,詩人忘情于大自然的懷抱,盡情領略其間的清風、白露、高山、流水、月色。興之所至,信口呤誦“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芳心悄兮……。酒越喝越盡興,詩越誦越高昂?!肮痂馓m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極盡視聽之娛。有風、有月、有歌的夜晚讓詩人深深陶醉,精神已沖破軀殼,靈魂已脫離肉身。突然一聲悲咽低回的簫聲,中斷了這一切,快樂是如此的脆弱,經(jīng)不起一陣凄切哀婉簫聲的沖撞,歌聲終抵不過簫聲。詩人內心的深處那根最脆弱的“情”弦被撥動——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自然是人的,人是自然的。走進清風,走進明月,萬千悲欣,終歸一悟。隨緣自適,笑看人生,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作者單位:固始慈濟高中 465000)
學習報·教育研究2016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