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鳳欣, 王夢杰, 周偉娜, 谷 銳, 曹向宇, 石利濤
(1.河北省灤平縣中醫(yī)院, 河北 灤平 068250 2.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骨外二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
系統(tǒng)護理干預對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便秘發(fā)生率的影響
白鳳欣1,王夢杰1,周偉娜2,谷銳2,曹向宇2,石利濤2
(1.河北省灤平縣中醫(yī)院,河北灤平068250 2.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骨外二科,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目的:探討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對降低既往無頑固性便秘史的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便秘發(fā)生率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骨科住院的108例無頑固性便秘史的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4例和觀察組54例,對照組按常規(guī)骨科臥床患者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系統(tǒng)的預防便秘的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兩組患者有效率。結果:經過實施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觀察組總有效率75%,對照組有效率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模式能有效防止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便秘的發(fā)生,提高患者便秘防治知識水平。
【關鍵詞】系統(tǒng)護理;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便秘
本文對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本院骨科治療的108例患者應用了系統(tǒng)護理干預措施,效果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對象為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骨科住院需長期臥床的108例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108例患者均無頑固性便秘史,年齡60~90歲,平均年齡71歲,其中男66例,女42例,合并高血壓22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18例。
1.2方法: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54例。對照組患者入院后按骨科常規(guī)護理宣教,包括:飲食指導、腹部按摩指導、排便訓練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制定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1.2.1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家屬便秘的病因以及護理誤區(qū),使患者重視床上排便的必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通過健康教育將被動的護理干預,變成護患合作型干預模式。
1.2.2入院后及時評估患者的排便習慣。如:日常排便的時間、次數、體位及排便時有無特殊習慣、是否有習慣便秘[1]。每日定時主動收集患者的排便信息,指導患者進行排便訓練。每日早餐后給予便器刺激患者排便,形成條件反射。
1.2.3對患者及其家屬做好宣教工作,宣教內容包括日常飲食注意事項等。便秘的成因多為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所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素、富含維生素的膳食是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首選食物[2],忌油膩、生冷之品,忌辛辣肥甘,以免加重疼痛及助生痰濕?;颊邞们樵黾哟旨Z以及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1.2.4根據中醫(yī)臟腑辯證及經絡學說實施穴位按摩治療。
1.2.4.1取穴:中脘、天樞、關元、氣海、足三里、上巨虛穴、支溝穴等穴。
1.2.4.2手法:①按法: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于穴位上著力向下壓,先輕后重。②揉法:護士手指在穴位平面進行緩慢平行按揉。③摩法:護理人員指腹或手掌面在腹部穴位循經絡走形按照順時針按摩。
1.2.4.3治療時間及施穴強度:實施穴位按摩前囑患者排空膀胱,每穴每次1~2min,每日1~2次。每次至穴位有微熱感即可,按摩均勻、柔和、有力、緩慢、持久,取穴準確,以患者感到輕度酸、麻、脹、痛為度,餐后30min內不得按摩。由于患者年老氣血虛弱,且外傷在身,應給與輕刺激。雙手重疊,以大魚際肌和掌根著力用摩法由中脘穴順時針推至對側天樞穴→關元穴→近側天樞穴→中脘穴,反復推展按摩15次。5d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連續(xù)追蹤7d,比較兩組患者排便情況。
1.2.5指導患者進行排便訓練。囑患者全身放松,向上提升收縮肛門括約肌,提肛后憋氣5s,然后緩慢呼氣,放松肛門括約肌,同時,放松全身10s,即之重復20次。每日早晚各1次。
1.2.6心理疏導。骨折后患者往往受諸多心理因素的影響,因疼痛、活動受限擔心預后,均可使患者產生焦慮情緒,導致食欲低下,腸蠕動減慢而導致便秘。另外因不習慣床上排便或擔心排便時活動引起并發(fā)癥,或因不愿意麻煩他人而有意抑制排便,從而糞便水分被重吸收,導致便秘情況的加重[3]。
1.3療效評價:根據《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評定療效[4]。顯效:2d內排便,質軟順暢,無伴隨癥狀;有效:3d以內排便,初始費解,后好轉,便后仍有便意,伴隨癥狀有所改善;無效:癥狀無改善,患者出現(xiàn)便秘。每組顯效、有效患者數相加除以每組病人數為總有效率。
1.4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構成情況見表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
2.2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比較:通過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7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比較
注:經統(tǒng)計學χ2計算,獲得P值,P<0.05,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3討論
系統(tǒng)護理干預改變了原有護理模式,降低了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便秘發(fā)生率。系統(tǒng)護理干預模式顛覆了之前患者動口不動手的習得性錯誤認知,使護理人員對患者對宣教行為的落實加強重視,此外,護理人員對中醫(yī)針灸學的應用,可以促進胃腸部氣血運行,加速腸胃蠕動,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年性股骨轉子間骨折便秘患者年老體弱,加上外傷導致的氣血流失,情志不暢,導致了肝郁、氣虛、氣郁型便秘。老年人便秘當尤為關注,因為排便用力過猛容易誘發(fā)心衰或者腦出血,造成急重險情。老年骨折后便秘,在中醫(yī)理論來講,則為形體運動不能,則氣機不能正常運化,從而臟腑中的腑氣不通。五臟六腑以通降為順,因此老年性股骨轉子間骨折便秘患者治療的標在于通腑氣,助排便。但是老年性股骨轉子間骨折便秘患者的病理根結在于臟器虛衰。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年老體弱,另一方面,骨折患者氣血流失,導致體內氣血虛衰,從而應從補氣為根本進行調理。
治療組還應用了心理疏導的輔助療法。心理疏導可以緩解患者的窘迫和焦慮,從而使機體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得到恢復,使腸道括約肌得到正向調節(jié)。另一方面,心里疏導在中醫(yī)理論中可以疏肝解郁,肝氣不舒則進犯脾胃,肝氣調達則脾胃得疏,運化正常,有利于糞便的排出。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由于心理障礙和疾病特性,導致較高的便秘發(fā)生率,給患者生理心理造成嚴重困擾。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措施,通過宣教和中醫(yī)穴位刺激的方式,有效緩解了便秘,有利于病情的整體恢復。目前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措施落實不足之處在于,護士的宣教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和個體差異性,我們需要加大宣教力度和管教力度,從而提高患者便秘防治知識水平,防止便秘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張麗君,馬春蘭,劉霞,等.訓練便秘失能老人排便習慣的效果觀察[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5,02:149~150.
[2]盛志堅,盛志剛.飲食行為干預在功能性便秘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2,06:81~82.
[3]陳淑紅.膳食纖維在長期臥床患者腸內營養(yǎng)中的作用[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0,19(6):257~258.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300.
【基金項目】河北省承德市科學研究與發(fā)展計劃基金項目,(編號:20132034)
【通訊作者】周偉娜
【文章編號】1006-6233(2016)06-1044-03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