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蓮
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高考的詩歌閱讀答題的教學,已經(jīng)對教師和學生在古詩詞教學和閱讀的方法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通過深入把握與解讀考綱,分析研究考試重點,掌握古詩詞解題的思路和特征,把握古詩詞閱讀方法,才能總結出新更好更能提高得分率的方法,用新的模式,來更好地應對高考,滿足新課標理念下教學對古詩詞閱讀答題提出的新要求。
關鍵詞:新課改;古詩詞閱讀賞析;答題方法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學會賞析,學生在學會賞析的基礎上,快速而又準確的答題,提高得分率。在賞析的過程中,陶冶情操,積累知識,豐富情感,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讓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在和諧中的發(fā)展成一個全面的人,培養(yǎng)“立體的人”,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更高的要求,也是新課改下的語文教育目標。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教材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進,選修課的開設,高考語文的改革,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協(xié)同學生更努力學習,更新觀念,精心鉆研,實現(xiàn)教師與語文課程同步發(fā)展,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教學相長,立足新理念的課堂教學,實現(xiàn)質飛躍,全方位關注學生的發(fā)展與成長,只要教師引導到位,學生自會投入其中,在課堂上發(fā)展他們的個性,拓寬他們的思路,做到學生學能生巧,學會在賞析中解題答題,從而提高高考古詩詞的得分率。
閱讀和理解古詩詞,把握賞析的方法。圍繞高考這個大方向,培養(yǎng)學生解讀和鑒賞古詩詞的能力,學會準確而又快速的答題,提高得分率。這是高中語文老師責無旁貸的職責。那么怎樣才能做到以上的古詩詞教學目標呢?下面我來談談一些常見而又實用的方法。
第一步:分析詩題:標題是詩詞的“眼鏡”,也通常是作者的切入點,會包含許多信息?!按盒屑磁d”這標題就是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有草有樹,有花有鳥,有山有水,畫中有景,景中有情,“春行”展現(xiàn)出來的就是一幅有聲有色,清麗寧靜的畫面,“即興”就是抒發(fā)了作者的情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第二步:知人論世賞析法:詩詞曲是用凝練的語言,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學形式,其蘊含了強烈的時代色彩,更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感情,是發(fā)自詩人內(nèi)心的聲音。比如像杜甫、陸游的詩歌,就是緊握時代脈搏,感時傷世,抒寫個人的悲憤情緒。提倡客觀地觀察現(xiàn)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xiàn)實,真實地表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的典型人物。蘇軾、辛棄疾的詩詞氣勢磅礴,格調高昂,意境雄渾,感情激蕩。
第三步:看注釋和小序。注釋和小序一般都會交代一些詩詞的背景和與這首詩詞有關的一些典故,可以幫助學生讀懂詩詞,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詩詞的深層意蘊。
第四步:抓住“詩眼”品析法:古人寫詩填詞作曲力求達到一字傳神的效果。往往一個字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感情基調及感情,往往都能以小見大,能讓讀者快速的把握全詩的內(nèi)容和情感。詩眼是詩詞的眼鏡,也通常是作答的切入點,會包含著許多信息。詩眼是詩歌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白居易的《南浦別》中“一看一腸斷”中的“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的寫出了主人公一步一回頭,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肝腸寸斷的形象。還有“”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中的“侵”字寫夕陽余輝逐漸消退的過程,展現(xiàn)了詩人在夕陽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胺鳌弊诌\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也使人想見山色的青翠可愛、柔和多姿。這兩個動詞寫云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第五步:意象意境分析法。意象是詩詞中所描寫的注入了作者情感的景物,意境是詩詞中寄托了詩人情感的物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像的境界。包括了景、情、境三個方面,缺一不可。詩詞往往借助客觀事物來表達感情,這種承載主觀感情的客觀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八脑朴伴e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边@句詩中就寫了“流水,白云、樹林、清泉”等景象,一個“閑”字和一個“靜”字,描繪出一幅美麗的水光月色,林間泉聲叮咚的景象,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營造了寧靜清幽的意境,表現(xiàn)了詩人閑適自在的心情。
第六步:表達技巧分析法。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用來抒發(fā)感情手段和方法。找出詩詞中所運用的手法技巧,體會詩人是怎樣用這些手法來表情達意的,比如“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運用了夸張手法寫出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狀。又如“寒山幾堵,風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男兒身手和誰賭?”就是運用了襯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
第七步:思想感情分析法。“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都是通過詩詞中的景物來烘托自己的情感的。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通過想象冬至夜深時分,家人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人的圖景來表現(xiàn)自己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感情。又如杜牧的《赤壁》通過小人物“大喬、二喬”和小事情“折戟”來聯(lián)想到漢未分裂動蕩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zhàn)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后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yè)、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lián)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總之,從高考出發(fā),古詩詞的賞析和閱讀應以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和更加成熟的教學方法去培養(yǎng)學生的詩詞賞析能力,在此基礎上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快速而又準確的答題能力,讓學生在古詩詞閱讀題這一板塊盡量少失分,是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和責任。在經(jīng)過了平時各種行之有效的訓練,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fā)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基礎上,有意識的給學生強化答題的思路與脈絡,通過適當?shù)木毩暎黾釉娫~鑒賞的相關的知識和積累,相信學生在古詩詞鑒賞中的成績定會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陳玉秋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新課標下的古詩詞教學初探》
[4]《新課標下古詩教學的有效道路》